2月20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分别在头版位置刊文聚焦完善LPR传导机制 坚决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中国人民银行19日发布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下一阶段,将科学稳健把握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货币信贷支持力度。健全基准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体系,完善LPR传导机制,坚决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
《中国证券报》刊文称,报告指出,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健全基准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体系,完善LPR传导机制,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促进银行积极有序运用LPR定价,转变传统定价思维,坚决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发挥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维护公平定价秩序,严格落实明示贷款年化利率的要求,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上海证券报》刊文称,报告强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高质量发展,有效支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增强调控前瞻性、精准性、主动性和有效性,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精准把握好调控的度,加强预期引导,维护我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少数实行正常货币政策国家的地位。
《证券时报》刊文称,报告要求,主要全国性银行和10个重点省(市)地方法人银行充分用好专项再贷款,快速精准地将资金用于直接参与防疫的重点企业。对直接参与防疫的重点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的生产、运输和销售重点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支持金融机构向名单内的企业提供优惠利率信贷支持。
资金稳步入市,投出A股“信任票”。A股近两周持续反弹,主要股指收复2月3日调整缺口。尽管2月19日A股有所回调,但北向资金仍逆市净买入37.45亿元,这既是A股韧性增强的注脚,亦是市场资金持续看好人民币核心资产的印证。未来,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趋势未变,资本市场深改方向不变,股市生态环境将持续改善。综合来看,近期市场走势透露三大信号。一是逆周期政策加码,彰显决策层稳定经济运行,稳定金融市场的决心和能力,让投资者吃下“定心丸”。二是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强,A股估值仍处于低位,具有较高性价比。三是资本市场深改持续推进,A股国际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中国证券报)
一二级市场火爆,科技主题ETF掀投资热潮。春节以来,A股市场科技主题ETF表现抢眼,走势远强于大盘。与此同时,一级市场科技主题ETF发行受到投资者追捧。在节后市场调整期间,大规模资金通过申购和买入双重渠道进入科技主题ETF,成为市场看好科技板块的有力证明。(中国证券报)
公募预期市场热点将进一步扩散。A股2月19日出现微幅调整,两市交易量持续放大并突破万亿元,北向资金维持净流入态势。基金投研人士认为,当前市场主线以科技成长为主,预计后市将呈现热点扩散特征。估值和累积收益相对较低、有技术更新和产业升级等利好支撑的细分科技板块,存在更优相对收益空间。(中国证券报)
国资委火速出手稳就业,央企用人招聘打出“组合拳”。2月1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局长、新闻发言人夏庆丰在回答上证报记者关于央企招聘和用人计划的问题时表示,中央提出“六稳”,第一位就是稳就业。目前,一些央企的招聘工作已在有序推进中。国资委和央企将采取有力措施,做好用人招聘工作,做到“隔离不隔心、封城不封岗”。(上海证券报)
四路增量资金携手进场,两市成交额突破万亿元。时隔近一年,沪深两市成交额再破万亿元大关。截至19日收盘,上证指数报2975.40点,下跌0.32%;深证成指报11235.60点,下跌0.63%;创业板指报2139.44点,下跌1.45%。沪深两市合计成交10388.15亿元。两市成交额上一次站在万亿元上方,要追溯到2019年4月8日。(上海证券报)
主流机构主动加仓,市场活跃度仍有望提升。疫情下的鼠年开市,A股急跌后走出意料之外的“小阳春”行情。沪指逼近3000点、两市成交破万亿、两融余额创新高、公募基金发行爆款不断,对比尚在恢复元气的实体经济,形成不小反差。如何解读本轮股市反弹?新一轮牛市来了吗?近日,证券时报记者对多家知名公募和私募基金进行了采访。多数受访对象认为,疫情冲击不会影响A股中长期吸引力,各方资金的积极入市带动了近期的市场回暖,科技和疫情催生的“宅经济”成追捧方向。(证券时报)
央行节后投放的短期流动性已基本收回。2月19日,央行发布的公开市场操作公告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当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当天亦无公开市场操作到期,流动性净投放为零。不过,在公告中,央行表示,随着央行逆回购不断到期,春节后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的短期流动性已基本收回。这也意味着,为稳定受疫情影响的市场情绪,央行春节假期后采取的短暂超常规流动性投放举措将回归常态。(证券时报)
基金认购创纪录市场呼唤更多优秀管理人。近几年来,随着资本市场各项制度的逐渐完善和投资者日趋成熟,有着被验证、可信赖的投资理念,有着中长期优异投资业绩,被投资者信得过的资产管理人发行的产品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追捧,但投资人如此大力申购的热情,还是让市场震撼。创纪录的爆款基金也启发我们,资本市场呼唤继续扩大开放和引入竞争机制,让更多的优秀管理人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打造更好的基金投资体验和投顾服务。(证券时报)
(储继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