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中科创达接受49家机构调研:与华为实现多层次多领域合作

2020-03-06 21:32 中国财富网   原创

中国财富网讯(李耀威)恒生聚源数据显示,3月5日,沪深两市共有21家上市公司公布机构调研情况,共接受591家机构调研。

中科创达:与华为实现了多领域多层次合作

中科创达3月5日接受49家机构调研,主要介绍智能汽车业务发展情况。

中科创达表示,公司以智能操作系统技术为核心,不断在智能终端产业领域扩大商业版图,技术领域已拓展到人工智能技术以及5G技术。公司的智能汽车业务从2016年到2019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18%,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4.8亿元,同比增长72%,收入占比提升至26%。

中科创达表示,公司与华为实现了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涵盖智能手机、智能物联网、智能视觉及智能汽车。公司与华为的合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汽车产业链方面,公司拥有众多优质的车厂客户,对车厂的需求有清晰的理解,能够将华为的产品带入智能汽车产业链;二是公司面向智能汽车行业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软件产品覆盖,积累了丰富的底层开发技术,能够帮助华为构建基于其芯片的应用生态。

对于公司的竞争优势,中科创达认为,一方面,公司具有产业链的生态支撑,紧紧捆绑住底层的产业创新;另一方面,公司拥有与大众、通用等欧洲领先客户的合作经验,同时能够把服务和开发的经验凝聚成产品,并实现应用。

华泰证券表示,5G新需求将为中科创达带来智能软件业务增长机遇。同时公司智能汽车业务IP授权收入快速增长,有望提升整体利润率。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0年-2022年将分别实现净利润3.43亿元、4.92亿元、7.01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高新兴:聚焦车联网和公安执法规范化两大主航道

高新兴3月2日接受211家机构调研,主要介绍车联网业务发展情况及未来布局规划。

2月28日,高新兴发布2019年业绩快报,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26.99亿元,同比下降24.25%;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1.62亿元,同比下降315.35%。

高新兴表示,2019年公司营收同比下滑主要原因来自于公司在平安城市、智慧城市业务规模的主动收缩与业务结构调整。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对前期收购的高新兴创联科技有限公司等六家标的计提约10.70亿元商誉减值准备。

目前,高新兴账面上还有超过6亿元的商誉,对于未来商誉减值风险,高新兴表示,2019年,受到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变化、行业政策趋势变化及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影响,公司收购的六家标的相关资产组的经营业绩承受较大压力。公司在判断上述六家标的资产组是否出现商誉减值的过程中一直保持谨慎的态度。

高新兴指出,目前,公司聚焦车联网和公安执法规范化两大主航道,看好高新兴物联、高新兴智联及高新兴创联等主航道业务的行业发展趋势,预计业绩增速符合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

中泰证券表示,高新兴集中资源支持主航道发展,加大研发投入,聚焦高增长的车联网与公安执法新业务,实现“车载+路侧设备+解决方案+应用平台”全线覆盖。考虑到车联网产业仍然处在加大投入阶段,向下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9年-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11.62亿元、0.78亿元和1.60亿元,调整为“增持”评级。

博创科技:看好数据中心市场发展前景

博创科技3月3日接受74家机构调研,主要介绍公司业务发展情况及定增预案。

博创科技致力于集成光电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已经形成PLC(平面光波导)技术平台、MEMS(微光机电)技术平台、高速有源模块封装技术平台、硅光子技术平台四大技术平台。

3月2日,博创科技披露了定增预案,拟筹集8亿元,用于硅光模块项目、无线承载网光模块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硅光模块项目使用4.3亿资金,建设245万只硅光模块产能;无线承载网光模块项目使用1.4亿资金,建设30万只无线光模块产能。补充流动资金2.3亿元。

博创科技指出,公司100%的收入都来自于电信领域,数据中心是未来发展趋势,在中国前景无量。数据中心是公司非常重要的目标客户群,希望数据中心市场的收入能够快速发展,成为公司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研发费用方面,博创科技表示,2019年的研发费用大幅增加。无源器件在更新换代,DWDM(密集型光波复用)器件在2019年下半年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升级换代,并对DWDM芯片进行全新设计,无源器件新产品开发研发投入大大超过了过去年份的投入。有源器件方面,大幅增加了硅光子、无线承载网产品的研发投入。

天风证券表示,博创科技是骨干网、城域网使用DWDM器件的重要厂商,随着流量持续高速增长,以及5G带来的传输网新需求,公司无源业务有望持续快速成长。有源业务通过成都迪谱切入PON(无源光网络)/10GPN(全球专用网络)光模块业务,定增加码硅光光模块产能,有望切入5G前传和数通市场,对公司业绩形成重要补充。公司经营呈现逐步向好趋势,维持“增持”评级。

【声明】文章内容部分来自机构研报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具体操作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储继军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