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分别在头版或重要位置刊文聚焦《国务院: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
《中国证券报》刊文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新增财政资金直接惠企利民的特殊转移支付机制;部署支持适销对路出口商品开拓国内市场,帮扶外贸企业渡难关。
《上海证券报》刊文称,会议指出,近年来脱贫攻坚力度持续加大,取得决定性成就。今年有信心有能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把中央财政对脱贫攻坚的支持落实到位,各地在资金安排上也要向这方面倾斜。贫困劳动力稳岗、消费扶贫、产业扶贫等各项工作力度都要进一步加大,特别是要有效克服疫情冲击带来的影响,确保今年在现行标准下剩余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县全部摘帽。
《证券时报》刊文称,会议确定,为帮扶涉及近2亿人就业的外贸企业纾困发展,在鼓励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同时,支持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简化内销认证和办税程序。支持电商平台、大型商业企业等开展外贸产品内销活动。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和应收账款、存货、订单等质押融资。依托大型电商平台加强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直贷业务。
银保监会加强融资租赁公司监管。银保监会近日印发的《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加强监管引导,通过分类处置推动融资租赁行业“减量增质”。规定融资租赁资产比重、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业务比例、集中度管理等监管指标内容。(中国证券报)
大项目小企业“两手抓”,银行信贷投放持续发力。“现在总行把审批权限又‘下到’分行了,额度也不设限制,只要有好项目就可以投。”某国有大行江浙分行相关负责人吴波(化名)如是表示。实际上,在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采访过程中,多地银行负责人给出了类似的答复。随着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步伐全面提速,银行信贷支持力度逐步提升。在此过程中,5G建设、人工智能、医疗卫生等项目,普惠小微领域等,成为银行持续发力重点。(中国证券报)
中间价上演“七连击”,双轮驱动人民币千点反弹。截至6月9日,离岸人民币较5月底低点反弹逾千点。同时,美元指数仍然疲软,维持97点以下。分析人士指出,近期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国内基本面向好推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未来,人民币汇率或继续双向波动,但长期走强趋势不改。(中国证券报)
基金聚焦消费医药与科技。今年以来的A股市场,不仅指数间分化巨大,行业之间也显示出巨大差异。剧烈的行业分化令机构在布局时聚焦高确定性行业,医药、消费等板块个股被机构抱团。展望后市,部分基金经理认为,消费、医药、科技仍是挖掘结构性机会的重要方向。(中国证券报)
注册制激活资本生态,市场主体“各归其位”。科创板“试验田”能否扶优汰劣,关系到注册制改革的推广演进,关乎资本市场生态的长足发展。注册制改革的要义之一,就是各类主体要各归其位,各尽其责,共同构建良好的信息披露生态,给市场主体以贴合注册制改革的角色定位。从某种意义上看,中介机构就是在入口端把控源头活水“水质”的重要看门人之一。因此,注册制下的中介机构,被赋予了更多的使命和责任,行业生态也因改革推力徐徐嬗变。科创板独有的券商跟投制度、全过程的监管视野、严苛的问责机制,都在推动着中介机构由主要服务发审、博弈闯关,转向服务发行人与投资者,尤其是对投行的价值发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海证券报)
存贷利率倒挂之下谁在套利,监管“围剿”资金空转。随着央行投放大量资金,债券收益率、贷款端利率均持续下行,与银行存款、理财利率形成倒挂“利差”,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套利空间。是谁在套利?据记者了解,与前两年监管打击的金融机构内部之间的套利不同,今年资金确实流向了实体企业,企业通过低利率贷款、发行低收益率债券、低利率票据贴现得到低息融资,但却没有用于再生产,而是高息配置了理财、结构性存款等资产,形成了新形式的资金空转。(上海证券报)
审查制度设计智能高效,新三板精选层今迎第一审。首次精选层挂牌审议会将审议颖泰生物、艾融软件2家公司的精选层挂牌申请。全国股转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审议会议将采用“多点线上会议”方式进行,即挂牌委委员、发行人和保荐人代表自行选择符合防疫条件,且独立、封闭、能够满足网络通讯条件的场地,同时接入视频会议系统参加线上审议会议。至于身份真实性的问题,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将采取“技术+管理”的双重手段确保参会人员身份真实、视频会议系统符合保密合规要求。(证券时报)
国泰航空超级重组出炉,347亿市值获390亿“救命钱”。6月9日盘前,国泰航空、太古股份公司A、B股和中国国航H股同时在港股市场停牌,A股中国国航也宣布停牌。9日午间,国泰航空进一步披露,董事局宣布建议实施一项资本重组计划,筹资总额约390亿港元。国泰航空最新股价为8.81港元,总市值347亿港元。中国国航也于当日晚间公告了这一消息。上述停牌公司均将于6月10日复牌。(证券时报)
今年银行业IPO暂“颗粒无收”,五大因素成“拦路虎”。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2020年显得非比寻常,对于银行IPO来说亦如是。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截至6月9日,相比有8家银行实现上市而被冠以银行“IPO大年”的2019年,2020年可谓银行“消失的光年”,前5个月不管A股还是H股,银行在IPO方面居然“颗粒无收”,没有一家过会。对于中小银行而言,情况更难乐观。自从2019年4月苏州银行过会后,一年多时间过去,再也没有中小银行IPO闯关成功。(证券时报)
(储继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