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焕新的大公国际,如何在“群狼环伺”下逐鹿中原?

2020-06-11 14:34 中国财富网   原创

中国财富网讯(宣希)中国信用评级市场正进入群雄逐鹿时代。

5月27日,国务院金融委发布11条金融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允许符合条件的国际评级机构和民营评级机构在我国开展债券信用评级业务,鼓励境内评级机构积极拓宽国际业务”。

就在5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发布公告,对美国惠誉评级公司在我国境内设立的独资公司——惠誉博华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予以备案。同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公告,接受惠誉博华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部分债券品种评级业务的注册。惠誉成为继标普之后第二家获准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信用评级机构。

中国本土评级机构也紧锣密鼓备战。一年前的4月18日,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宣布战略重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中国国新表示,战略重组大公国际后,将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推动大公国际苦练“内功”,重塑品牌,以建设“世界一流”评级企业为目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确保大公国际的独立性。

在宣布战略重组后不久,中国国新财务部总经理吕柏乐担任大公国际董事长、总裁。资料显示,吕柏乐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商管理专业,高级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具有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

如今,在全面开放后“狼来了”的信用评级市场,焕新的大公国际准备好了吗?

大公国际董事长、总裁吕柏乐对中国财富客户端表示,他乐观看待标普、惠誉两家外资评级机构获准进入中国市场。

“引入外资机构具有‘鲶鱼效应’,可刺激并促进境内评级机构发展。同时,从‘政策松绑’到外资机构获批,几乎完全同步,可看出国家对加强信用评级基础设施建设的紧迫感。”吕柏乐说。

他认为,鼓励境内机构拓展海外市场,这其实是鼓励中国评级机构争夺国际市场份额、扩大国际话语权。在政策保护性市场,中国评级机构永远长不大。中国崛起必将催生中国自己的强大的评级机构,走出“温室”,“与狼共舞”,这是第一步。

“中国国新战略重组大公国际,与信用评级行业全面开放,根本目的完全一致。在全面开放信用评级市场的新时代,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竞争格局将重塑,行业内的兼并重组可能会加剧。但在全面开放信用评级市场前,大公国际完成战略重组,有如在中国信用评级行业提前楔如一枚‘定海神针’。”吕柏乐说。

中国国新战略重组大公国际已有一年多时间。在过去一年公司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吕柏乐表示,战略重组以来,大公国际发生两个重大变化:第一是优化治理结构,第二是强化内控体系。

他介绍说,在优化治理结构方面,大公国际完成股权变更,形成了国有资本控股、社会资本及员工持股的多元化股权结构,并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之间的治理规范及议事机制,形成了股东会、董事会和管理层责任明确、相互制衡的治理机制。同时,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建立了高效精干、高素质、高度专业化的团队。

在强化内控体系方面,大公国际做了多方面的努力,其中包括加强利益冲突审查,深入开展风险排查工作,对股东单位股权比例进行系统梳理,形成了利益冲突数据库,并进行动态更新;完善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建立了以董事会领导、监事会监督、经营管理层负责、合规总监及合规部履行合规职责、业务部门对作业合规性负责的自上而下的合规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合规总监负责制,合规总监全面负责合规管理工作,列席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参与全部议案的讨论,实现对规章制度制定、重大合同签订、重大事项决策、项目流程审查的四个百分百合规审查。

中国国新战略重组后,在很多人看来,大公国际成为信用评级领域的“国家队”。对此,吕柏乐感到责任重大。他说,“国家队”意味着高水平、高实力、高标准,这是国家和社会对大公国际的期待和要求,也是大公国际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中国国新战略重组后,对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大公国际能够以“二次创业”的决心,提高评级质量、加强国际对标,成为监管和投资人放心、国际社会认可的评级机构。

针对一些人质疑“国家队”的身份是否会影响大公评级的独立性,吕柏乐明确表示,国家队的定位不会影响大公国际开展业务的中立性。“事实上,确保评级的公正独立、提高评级质量、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正是中国国新收购大公国际的初衷。”吕柏乐说。

“中国国新将会通过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架构规范行使股东权利,确保大公国际评级业务开展的独立性,成为行业内支持其控股的信用评级机构独立开展业务的典范。”吕柏乐介绍说,在大公国际内部,一切评级决策严格在监管框架下,均由评审委员会根据评审流程、规则和标准做出,其独立性得到制度性保障。

吕柏乐最后表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有必要建立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打破西方垄断的主权信用评级体系,为维护中国经济金融安全、重构国际金融体系服务。对此,大公国际责无旁贷。”

责任编辑:储继军
0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