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分别在头版或重要位置刊文聚焦《速度+质量 新三板精选层月底开板可期》。
《中国证券报》刊文称,自新三板公开发行并在精选层挂牌启动受理以来,两个月里,全国股转公司已完成了对32家企业的审查;从项目受理至首轮问询,平均用时5.4个工作日;项目在挂牌委审议通过后,平均2.7个工作日可获证监会核准。
《上海证券报》刊文称,全国股转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确保精选层按期设立,在证监会领导部署下,全国股转公司集中力量、坚持效率与质量并进,持续保持高效审查节奏,全力保障精选层受理审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证券时报》刊文称,新三板表现出的“精选层速度”超出市场预期,7月底精选层正式开板可期。精选层改革是此轮新三板改革的关键,通过设立精选层和建立转板上市制度,新三板优质企业将获得进入A股市场交易的“绿色通道”。
培育A股“健康牛”是育新机开新局重要抓手。A股市场上周大涨,上证指数突破3100点,创近15个月新高。在全球经贸格局风云变幻、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货币宽松潮涨潮落的后疫情时代,资本市场“健康牛”将成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重要抓手。而受益于经济基本面向好趋势未变、资本市场深改加速释放制度红利、增量资金持续涌入等诸多利好因素,A股有必要、有条件、有基础迈步“健康牛”。(中国证券报)
二季度GDP增速有望转正。二季度和上半年经济数据近日将公布。分析人士认为,生产继续回升,基建投资和消费继续改善,二季度GDP增速有望转正。内需改善为经济稳步上行提供动力,逆周期调节政策持续发力,推动经济加速修复,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本面支撑。(中国证券报)
银保监会:“三管齐下”,加强机构股东股权管理。银保监会日前向社会公开银行保险机构的38名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同时,银保监会将从压实机构的股东股权管理主体责任等三方面,进一步加强股东股权管理。一是压实机构的股东股权管理主体责任;二是加强股东教育和行为约束,强化股东的守法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督促其依法依规行使股东权利、担当股东责任;三是提高股东股权监管水平。(中国证券报)
赚钱效应凸显,定增市场再现“黄金坑”。今年以来,随着再融资新规正式实施,定向增发市场回暖,很多项目处于资金供不应求的状态,相当多私募定增基金浮盈巨大。在“僧多粥少”的背景下,资金方选择空间及议价空间很大,定增市场赚钱效应大增。分析人士指出,定增市场当前仍处于“黄金坑”。(中国证券报)
创业板试点注册制IPO发行与上市指南发布。7月3日,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行与上市指南》,对创业板注册制下IPO发行上市阶段的业务操作流程和重要时间节点作出了细致的规定。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根据创业板IPO指南,最快的情况下,拟IPO企业在中国证监会完成注册后12个工作日内,就能完成网上、网下发行,并在发行日之后第7个交易日就可安排上市。从启动发行到完成上市最快3周内可以完成。(上海证券报)
增量资金助推指数涨势如虹,全面牛市来了?上证指数重返3000点,两市成交额突破万亿,牛市已经来了?对此,有机构乐观认为,目前全球流动性泛滥,而国内经济数据持续超预期,且市场预期未来一年国内经济与企业盈利的同比增速将再上台阶,这是A股“复苏牛”的逻辑,也是全面牛市的逻辑。还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宏观环境下,中国是少有的能为大规模资金提供可观收益的“良港”,资金汇流集聚乃大势所趋。(上海证券报)
国泰君安:在创新发展中凝聚文化的力量。国泰君安证券总裁王松认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提档加速,本土券商不可避免地要同时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跟高手过招。本土券商更加需要“以文化增能力、以文化促协同、以文化强风控”,在不断强化本土市场优势的基础上做大做强,为务实稳妥地参与国际化竞争打好基础。(上海证券报)
银行证券混业经营三大猜想。由于证券板块上周大涨,混业传闻已成业内热门话题,相关猜想也已衍生出多种模式。中信建投证券非银首席研究员赵然认为,混业可选模式有三:一是全能型银行模式,即商业银行直接开展券商业务,类似于德意志银行的架构;二是银行控股券商模式,即要么打造全新券商,要么参股或控股券商,实现业务协同;三是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该模式下控股的集团主体并非银行,而是涵盖银行、券商、保险、直投等多牌照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证券时报)
充分了解发行规则,理性参与新三板打新。新三板精选层首批两公司艾融软件和颖泰生物近日启动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有投资者网上顶格申购未中签,也有投资者申购100股就中签,引发市场热议。实际上,新三板网上配售机制以比例配售为主,在投资者理性认购的情形下,申购越多、获配越多,充分保证配售公平。但在认购异常火爆的情况下,配售机制将向中小投资者倾斜,保障“小资金”也能得到一定的获配机会。(证券时报)
上半年楼市基本复苏,局部波动不改全年平稳趋势。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本来已增速放缓的房地产行业带来冲击,前2个月房地产市场断崖式下跌,但随着各地稳地产政策效果显现、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前期积压的购房需求积极释放,目前疫情冲击正在逐步消退,房地产市场持续恢复。(证券时报)
(储继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