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

《新时代年轻干部必备的七种能力》:提高重视调查研究的政治自觉

2020-11-20 09:35 新华出版社

重视通过调查研究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早在1930年5月就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

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深化了党的调查研究的思想,他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他还多次要求,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作为党的年轻干部,提高调查研究能力,首先要充分认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提高重视调查研究的政治自觉。因为思想是行为的向导,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视,才能有自觉的调查研究行为。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环节

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怎样联系?有两个环节是必须要保证的:一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是搞好调查研究。搞好调查研究是为了了解实际情况,使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有的放矢。

实际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正确地认识它。只有通过调查研究,人们才能达到正确认识它的目的。毛泽东同志强调:“一切实际工作者必须向下作调查。对于只懂得理论不懂得实际情况的人,这种调查工作尤有必要,否则他们就不能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可或缺的桥梁。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就充分利用了调查研究这一桥梁。

为了答复当时党内党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毛泽东同志于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对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等五个县的农民运动进行了调查,最终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指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农民革命斗争的纲领性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也非常重视调查研究。2004年4月9日他在浙江富阳市调研时的讲话中指出,调查研究是“一个了解情况的过程”,“一个推动工作的过程”,“一个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的过程”,“一个自我学习提高的过程”,他鼓励各级干部,要“学会搞调查研究”。2011年11月16日他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也强调:“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大量和零碎的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分析、综合,加以系统化、条理化,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出它的内在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决策,这本身就是领导干部分析和解决问题本领的重要反映,也是领导干部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反映。”

习近平总书记也是坚持调查研究这一党的优良传统的表率。“在延安梁家河,他带领父老乡亲赤脚站在冰水里修淤地坝,建设全省第一个沼气化村;在河北正定,他住在办公室,吃在大食堂,总是骑着自行车往乡下跑,深入到老百姓当中拉家常、问寒暖;在浙江主政,他‘跑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也跑深了与浙江广大干部群众的真切感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践行‘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几乎走遍全国特困地区,从高原到丘陵,从红土地到黄土地,从‘贫瘠甲天下’的甘肃定西到白雪覆盖的四川大凉山深处。可以说,正是总书记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才有了符合实际、揭示规律的理论思考、战略思考,才提出了切实可行、有效管用的方针政策,从而引领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坚实基础”,也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二)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条件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这是毛泽东同志的名言,也是他的经验总结。毛泽东同志还强调指出:“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

我们可以重温一下毛泽东同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他在报告中分析说:“农民中有富农、中农、贫农三种。三种状况不同,对于革命的观感也各别。……乡农民协会的办事人(多属所谓‘痞子’之类),拿了农会的册子,跨进富农的大门,对富农说:‘请你进农民协会。’富农怎样回答呢?‘农民协会吗?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种了几十年田,没有见过什么农民协会,也吃饭。我劝你们不办的好!’富农中态度好点的这样说。‘什么农民协会,砍脑壳会,莫害人!’富农中态度恶劣的这样说。”

“中农呢?他们的态度是游移的。他们想到革命对他们没有什么大的好处。他们锅里有米煮,没有人半夜里敲门来讨账。他们也根据从来有没有的道理,独自皱着眉头在那里想:‘农民协会果然立得起来吗?’‘三民主义果然兴得起来吗?’他们的结论是:‘怕未必!’他们以为这全决于天意:‘办农民会,晓得天意顺不顺咧?’在第一时期内,农会的人拿了册子,进了中农的门,对着中农说道:‘请你加入农民协会!’中农回答道:‘莫性急啦!’一直到第二时期,农会势力大盛,中农方加入农会。他们在农会的表现比富农好,但暂时还不甚积极,他们还要看一看。农会争取中农入会,向他们多作解释工作,是完全必要的。”

“乡村中一向苦战奋斗的主要力量是贫农。从秘密时期到公开时期,贫农都在那里积极奋斗。他们最听共产党的领导。他们和土豪劣绅是死对头,他们毫不迟疑地向土豪劣绅营垒进攻。”

毛泽东同志为什么能深刻地分析出农民中富农、中农、贫农的三种状况,以及他们对于革命的不同态度:富农的态度是消极的,中农的态度是“游移”的,贫农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是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就是源于他的深入实地调查的实践,通过调查研究的实践,他找到了中国革命的主力,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选择提供了支撑。

年轻干部要解决实际问题,不能坐在办公室里喝茶、饮咖啡想办法;不能躺在床上、安乐椅上冥思苦想找主意,而是要走到田间地头,奔向工厂车间,到基层群众中间去。

请看毛泽东同志是怎么告诉我们的:“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这是懦夫讲的话。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一定要出门吗?也不一定,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把你所谓困难问题的‘来源’找到手,‘现状’弄明白,你的这个困难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真是经典之论,有效的方法。年轻干部应该“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也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通过调查研究,没有你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获得真知灼见的重要路径

1941年3月17日,毛泽东同志在给《农村调查》写的序言中指出:“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对于担负指导工作的人来说,有计划地抓住几个城市、几个乡村,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的方法,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具有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最基础的知识。”

毛泽东的这段话实际上就是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年轻干部要想获得真知灼见,仅靠啃书本是不够的,仅靠刷微信是不行的,仅靠听汇报是不可以的,必须迈开双脚,走出办公室,前去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你会获得真知灼见,会增长你的才干本领。(本文节选自《新时代年轻干部必备的七种能力》)

《新时代年轻干部必备的七种能力》

刘玉瑛著

ISBN:978-7-5166-5449-1

新华出版社2020年11月

定价:46.00元

责任编辑:黄采萧
0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