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

《世纪伟人——邓小平》丨光辉的一生

2020-12-21 10:12 新华出版社

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今广安市)协兴场姚坪里(今协兴镇牌坊村),学名邓希贤。5岁进私塾发蒙,高小毕业后考入广安县中学。1919年秋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当时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他有了朴素的“工业救国”的爱国思想,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抵制日货、声讨卖国贼的活动。

1920年8月,邓小平赴法国勤工俭学。他和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中国留学生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先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3年夏,他参加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4年7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走上无产阶级职业革命家的道路。在这期间,他辛苦打工的同时,先后担任青年团旅欧支部的领导成员、青年团机关刊物《赤光》杂志的编辑等职。1926年初,邓小平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山大学学习。

1929年夏,邓小平作为中央代表前往广西开展工作,化名邓斌,同张云逸等于12月和次年2月,先后发动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左江、右江革命根据地,任红七军、红八军政治委员和前敌委员会书记。1931年夏,邓小平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担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由于拥护毛泽东的正确路线,被当时党内“左”倾领导者撤职。

1934年10月,邓小平随中央红军长征,年底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35年1月,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这次会议确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全面的侵略战争,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938年1月,邓小平任八路军129师政治委员。和师长刘伯承深入华北敌后,创建了太行、太岳等抗日根据地。1940年3月,刘邓率部38个团参加八路军向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动的大规模破袭战役,即“百团大战”,进行大小战斗500余次,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1943年10月,邓小平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主持八路军总部的工作,在艰苦的条件下担负起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全面工作的重任。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8月日本投降时,他和刘伯承率部开创的根据地成为拥有2400万人口、30万军队的全国最大的解放区。

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中原局、华东局第一书记。1945年9月至11月,同刘伯承一起领导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1947年夏,他们率军南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由此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的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在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邓小平担任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的总前委书记,同两个野战军的领导人一起,指挥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攻克了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和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广大地区,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他和刘伯承率部向西南进军,解放了云、贵、川、西康诸省,参加领导了进军西藏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工作,实现中国大陆的完全解放。

1952年7月,邓小平调往中央工作,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4年改为国务院)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54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在反对高岗、饶漱石阴谋分裂党、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重大斗争中,作出重要贡献。1955年4月,中共七届五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56年9月,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修改党章的报告。并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任总书记的10年中,邓小平一直处在中央工作的第一线,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艰苦努力。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邓小平就失去一切领导职务。1969年10月,下放到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1973年3月恢复国务院副总理职务。1974年4月,代表中国政府出席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在会上系统地阐述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1975年1月,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周恩来病重以后,在毛泽东支持下,他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针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局面进行全面整顿,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收到显著的成效。由于“四人帮”的诬陷,1976年4月,又被撤销一切职务。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邓小平原来担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随后召开的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1978年3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主席。他首先推动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领导和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他主动要求抓科技和教育,认为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在为这次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经过这次全会,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此后他担任过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等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中央领导集体一起,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指导全党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解决了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根据新的实际和发展要求确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这样两个相互联系的重大历史课题,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践和理论,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确定了正确方向。他响亮地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领导党和人民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邓小平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构想,按照这个构想,香港和澳门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回归中国。

1989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辞去了最后担任的中央军委主席职务。在以他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保持党和国家稳定的过程中,他起了关键的作用。

退休以后,他仍然关心党和国家的事业。1992年视察中国南方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经验,从理论上回答了一些重大问题。以这次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习近平指出,邓小平同志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本文节选自《世纪伟人——邓小平》)

《世纪伟人——邓小平》

ISBN:978-7-5166-3810-1

韩洪舟 主编

新华出版社 2017年12月

定价:36.00元

责任编辑:黄采萧
0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