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第一周,乡亲们,你跑赢大盘了吗?
A股开门红,三大指数早已嗨起来。新年第一周沪指强势四连阳,累计上涨近3%,创业板指涨超6%,创下5年来新高,深成指也涨超6%。
然而,如此大火的行情,小散们炸了锅:大盘涨涨涨,我却跌出了“股灾”的“赶脚”,为啥呢?
越涨越跌 两极分化加剧
如果仔细分析开年这波股市的上涨,不难发现这波大火的行情炒股并不容易赚钱。1月7日,只有700多只股票上涨,3000多只股票下跌,很多股票更是跌出了新低。难怪股民抱怨:“大盘喜气洋洋,我却全仓踏空。”
通过数据统计对比(见图一)可以发现,近日大盘“量价齐升”,下跌个股数量却与日俱增,上涨家数逐日递减。1月7日,A股涨跌家数比已由1月4日的2.4骤降至0.24,也就是1只股票上涨的同时就有4只个股下跌。
指数大涨背后,钱都进了谁的腰包呢?从近期大小市值个股市场表现来看(见图二),两极分化加剧。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月7日收盘,两市总市值超过1000亿元的138只个股,近5个交易日平均涨幅为9.01%,近60个交易日平均涨幅为24.95%。
而总市值10亿元以下个股,近5个交易日平均下跌8.45%,近60个交易日平均下跌25.27%。
可见,近日赚了指数又赚钱的多是大市值龙头股,而多数中小市值股票账户则处于“缩水”状态。
对于市场再现久违的“二八”行情,同亨投资创始合伙人杨廷武认为:开年涨指数跌个股的状态,只是技术因素造成的结果。股票市场长期的涨跌是由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来主导的。
他指出,因为疫情因素,导致全球产业链发生多重断裂,加之主要货币疯狂印制,导致全球利润链条的重心向上游企业和头部企业靠拢。从2020年9月开始,主流资金就已经发现了这一现象,资金选择了资源板块和行业寡头进行增量配置。元旦后的这周行情,不过是这一状态的集中展现而已。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则表示,未来是价值投资的市场,价值投资的标的是白马龙头股,它将会引领市场上涨。A股市场也将逐步进入机构投资者时代。业绩优良的白龙马股将会不断吸引更多资金,绩差股和题材股则无人问津。
A股市场迎来机构投资者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开年除了股市赚钱效应的爆表,基金发行市场的行情也同样火爆。仅1月4日第一个交易日,就有4只爆款新基金一日售罄,合计吸引超500亿元资金追捧!4个交易日共推出了8只爆款基金,至少有1500亿元的认购量。
据国盛证券最新发布的研报统计,2020年股市增量资金主要源自公私募。其中,公募基金有约3.5万亿元增量资金,私募有约5100亿元增量资金,来自北向资金的增量资金近2100亿元。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此前曾表示,2021年行情结构分化格局或将持续,时代的天平正在向机构投资者倾斜,机构投资理念也与经济结构变化趋势相契合。
博星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投顾邢星认为,市场正在向着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的方向去发展,公募基金的频频售罄也显示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专业化。因此,机构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将愈发突出,去散化的进程也将随之加快。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赵玲分析称,A股投资者结构确实发生了一些转变,从以散户为主的不成熟市场逐渐向以机构为主的成熟市场过渡。但当下机构抱团,机构主导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也是一种极端现象,主要原因在于新基金发行的阶段性高潮,新基金发行的持续性和稳健性保证了核心资产的永续资金。而新基金的大量发行以及暂停势必会影响短期的估值提升和快速修复。因此建议在新基金发行上保持审慎策略。
在此趋势下,散户们要如何适应“机构化”的市场新生态?
杨德龙分析称,新年一开年爆款基金频频出现,至少有7只一日售罄的爆款基金,募集总资金达到1000亿元,这给A股市场带来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同时让A股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比越来越高,也无疑会进一步推高白龙马的估值。坚决拥抱白龙马股,或者是买入优质基金是分享A股市场黄金十年的主要手段。
川财证券首席投顾李松泽表示,开年以来,个股涨少跌多和指数大涨成为市场最明显的风格。随着市场愈发成熟,掌握了巨量增量资金的机构投资者才是行情的发动者和决定者,市场中好股票的审美风格必然机构化,因此投资者在未来的投资决策中要多跟踪关注机构持仓的变化。
杨廷武提示投资者,在2021年,中国不具备持续牛市的条件,应该采取防御策略,合理配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