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分别在头版头条关注了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的消息。中国证券报表示,《规划》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应当实现法律规范科学完备统一,执法司法公正高效权威,权力运行受到有效制约监督,人民合法权益得到充分尊重保障,法治信仰普遍确立,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全面建成。
上海证券报表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专门规划,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是“十四五”时期统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规划明确,到2025年,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备,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日益健全,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司法权运行机制更加科学有效,法治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党内法规体系更加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初步形成。
证券时报表示,《规划》还指出,要加快推进社会信用立法,完善失信惩戒机制。规范失信惩戒对象名单制度,依法依规明确制定依据、适用范围、惩治标准和救济机制,在加强失信惩戒的同时保护公民、企业合法权益。
养老金投资运营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再迎活水。近期,监管部门表态将推进加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与资本市场的衔接。专家预计,截至2020年底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实际到账规模或在万亿元左右。我国养老金入市仍有较大空间,应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中国证券报)
理财课程割“韭菜”,“小白”求富梦一场。当前,“理财课”广告在直播平台、社交平台铺天盖地,常冠以“小白理财”“零基础也能学”等字样,吸引不少人参与其中。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充满正能量的财商教育竟沦为不法机构的摇钱树。在直播过程中,夸大或虚假宣传、诱导贷款买课等行为频现。天眼查信息显示,近一两年,含有“财商教育”字样的公司成立了100余家。部分财商教育机构利润颇丰。在部分财商教育机构经营火爆之际,同步增长的是消费者投诉。(中国证券报)
753家公司预告2020年报业绩,近半数预喜。截至1月10日晚,753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0年业绩预告,近五成预喜。已披露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相关上市公司预喜率居前。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春季行情展开,业绩优良的公司有望给投资者带来较好回报。(中国证券报)
暖意渐浓,消费复苏后劲足。2021年消费加快复苏趋势明显。中国银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元旦期间(1月1日至1月3日),银联网络交易总金额为1.02万亿元,为历年元旦小长假最高值。借着“新基建”的东风,消费市场的数字基础设施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叠加线上线下融合进程的全面提速,智慧供应链正不断整合,各种新业态与新模式都在蓬勃发展,国人新的消费习惯也正在养成,这些都会给消费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中国证券报)
私募监管规定引导行业树立底线意识合规意识。证监会近日发布实施《关于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的若干规定》(下称《私募监管规定》),明确提出私募基金管理人及从业人员等主体的“十不得”禁止性要求。市场专家认为,管理规模已近16万亿元的私募市场已成为资产管理行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私募监管规定》立足我国私募行业的监管实践和市场情况,回应了实践中亟待明确和规范的问题,对于化解行业风险、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助力资本市场良性发展意义重大。(上海证券报)
沪豫鄂晋掀起重大项目开工潮。新年伊始,各地掀起重大项目开工潮。今年第一周,上海、河南、湖北、山西等多地集中开工一批重大项目,相关投资规模均在千亿元级别。这仅是今年地方稳投资的第一步。据记者梳理发现,目前陕西、广西、江西、湖北等地均已发布今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多地计划投资规模都在两三万亿元。(上海证券报)
抱团还是散伙?机构激辩“龙头股泡沫”。2021年开市首周,A股主要股指悉数上涨,春季躁动、抱团龙头股是市场的主要特征。虽然上周股指大涨,但仅有6个行业板块(有色金属、交通运输、传媒、钢铁、采掘、家用电器)跑赢大盘,其余22个行业板块表现均落后于指数。市场将少数板块、少数个股的“狂欢”再次演绎到极致。对于抱团现象能否持续,周末的券商策略观点出现了分歧:一方面,部分机构认为抱团是机构化的必然趋势,“龙头可能会变,龙头的泡沫化是不会变的”;另一方面,也有机构表示,市场隐现结构性泡沫,面临从“抱团”到“散伙”的风险。(上海证券报)
拼多多再因员工离世被关注,是“硬核奋斗”还是人手不足? 近期,拼多多因多起员工事件被推上风口浪尖。 拼多多近年来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就在近期,公司股价一度站上180美元大关,市值也突破200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不过高速发展的背后,由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提出的“硬核奋斗”模式,也在最近引发质疑。 眼下,“高薪酬、高强度”成为业内对拼多多最直观的评价。在同岗情况下,拼多多给出的薪酬确实高于同行。不过,“硬核奋斗”的背后,侧面反映出拼多多人员不足的现状。(上海证券报)
地方财政密集“入股”上市国企,资本规范管理成新课题。继贵州茅台、老白干酒股权划转被市场热议之后,多地国资股权的划转仍在密集涌动。今年1月以来,京、沪、皖等多地上市公司相继发布上市公司或控股股东国有股权被无偿划转至当地省属财政厅或其指定机构持有的公告,划转股权比例从2%到10%不等。相关国资人士和业内专家接受采访时认为,多地密集将国企股权划转财政,主要指向利用部分国有资本充实当地社保基金,这一运作在2020年底进入收官阶段。一方面,这有利于筑牢各地社保资金安全网,另一方面,如何保障资本的规范管理与保值增值也将成为新课题。(证券时报)
大象起舞,百亿级偏股基金整体业绩不俗。进入2021年,爆款基金来得似乎更加猛烈。发行市场一片火热,老基金业绩不俗,催生出越来越多的百亿基金,这些大规模基金的业绩表现受到高度关注。偏大的规模通常被认为是基金业绩提升的一个障碍,达到百亿级体量,基金业绩更易趋于平庸。而从数据可以看到,近两年,百亿级主动偏股基金较好地把握住了机会,业绩可圈可点。在爆款频出的时代,基金公司通过制度改革、完善投研体系,已经做好了迎接更大管理规模的准备。(证券时报)
*ST航通拟主动退市,常态化退市改革显效。面对着诸多不利状况,已暂停上市的央企——*ST航通近日公告,拟选择主动退市的方式“告别”A股市场,引起市场各方的广泛关注。在当前注册制稳步推进的市场环境下,相较于大部分ST股的保壳行为,主动退市更显灵活,不失为*ST航通的最优选项。多元化退出渠道的畅通,让上市公司有了更多选择,常态化退市渐行渐近。(证券时报)
整理:陈琼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