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

《博士生写作手册》丨搭建总体框架

2021-01-20 14:16 新华出版社

目录和摘要

在第一年研究的某个时间节点,你的总体写作方法有可能开始发生变化。你渐渐地会更多考虑论文最终呈现出来的样子,而不再是找研究课题、查阅文献资料、提出研究问题。你会开始思考章节写作,考虑读者以及他们对你论文的期望。

博士生导师在早期阶段通常要求你提供一份拟写章节的粗略概述,但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觉得自己还未准备好。这是可以理解的。在能明确最终论文前,首先需要思考的是你研究的范围和参数;不过,在这个阶段你可能问题多于答案。无论计划怎么写,要明白你的思路会不可避免地随着研究的推进而发生改变,你的计划也会随之改变。

在开始计划写作之前,也需要大致思考摆在你前面的任务。这很有可能是你要写的最长的文章,其中最难的是整体连贯性的要求。需要展开清晰的论述,使读者在阅读时不至于迷失在冗长的文本之中。同时,在你绞尽脑汁逐步构建论文的过程中,需要保持清醒的思路。你最终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确保全文的连贯性(部分方法将会在第八章中细述)。在章节写作的最初阶段,第一步的重点是草拟一份结构框架。

用邓利维(2003)的话说,需要这样的框架来帮助你“管理读者的期望”。你有必要考虑各学科论文写作的惯例,有哪些期望或禁止项,你是否能达到那些期望。如果你决定忽略或违反这些惯例,必须给出没有满足读者期望的清晰解释或理由。例如,读者预期你的论文中有专门一章涉及方法论,而你的论文中没有,那么你就得认真处理好这种情况。

清晰的目录是实现论文结构清晰的第一步。目录给了读者预期,随后的章节内容需要与之相匹配。如果论文目录和完成的论文似乎并不完全相关,读者也许会感到失望。他们仔细阅读你的论文之前会先翻阅目录,希望对所要读的内容有清晰的了解。

在完成目录草稿之后,需要对其提出质疑和批评。在此期间,你的论文目录可能会经过多次修改才能定稿。

尽管章节框架制定在研究早期阶段看似不成熟,但是搭建框架还有另一个目的。像上面这样的论文目录草稿可以作为你与自己、导师及其他潜在读者之间一个有用的沟通材料。上述的反馈要点可以帮助你厘清思路。目录草稿是你早期研究中一次重要的写作练习成果,它对于你和你的读者来说都是有用的。

写目录的同时撰写论文摘要初稿也非常有必要。你论文摘要的最终版本将会是一份重要文本。它是进入你研究的门户,也是读者可能最先看到的部分。潜在读者可能会根据摘要来决定是否阅读你的论文。

摘要初稿可当作你研究的理据。如上例所示,摘要通常会详细说明研究的目的或重点以及主要的研究问题,也会概述研究的方法论以及研究意义。你需要对摘要进行多次修改,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更新。就像论文目录一样,摘要可以提供有用的参考,使你与导师及其他潜在读者的讨论更有针对性。

论文应该写多少章?

尽管有些学科中,撰写九章或十章可能被认为过多,但当你真的写起来,你就会发现,接近这个数字并不难。我自己的博士论文终稿总共有九章,而我最初只打算撰写六章。事实上,写十章,每章八千字,对于八万字的博士论文而言也不是不合理。但是,你最重要的那些章节可能会更长,甚至达到15000千字。因此,写六章到八章(包括引言和结论两部分在内)可能是比较符合规范的。

某些情况下,论文章节数可能有规定。很多科学学科的研究人员都使用LaTex软件:该软件中的模板会建议撰写论文的章节数,还可以帮助整理论文目录。最后,你和导师通过讨论来确定论文应该写的章节数。一般不会超过九章,少于五章也不合适。

保证论证不偏题

在任何论文框架中,过多的小节和标题会导致理解问题,会使论文不同部分相互脱节。“论文类”模式的博士论文尤其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论文类”模式通常要求每篇论文有单独的文献综述和“方法”小节。然而,框架结构化不足也同样存在问题。文本过长而没有任何间断可能会导致读者抓不住论证的条理,使读者感觉文本缺乏连贯性。

要达到组织结构的良好平衡,你可能需要列出两个不同版本的目录。一个尽可能详尽的目录,供自己参考,指导自己慢慢构建文本;一个针对读者的相对简单的目录,没有太多细节,为论文终稿所用。

标题的措辞

当论文的章节标题出现下列情况时,就会有问题:

1.不具体、含糊或有歧义的语言表达致使读者无法理解标题所对应的内容。

2.不准确的标题误导读者。

3.重复性的标题使不同章节的内容看似相似。

4.关键术语的使用前后不一致。从所给出的例子来看,如果统一使用的术语是“演变”(evolution),除非理由充分,否则不要轻易更换成“转变”(transition)。

5.无聊的表达,希望达到幽默的效果。在博士论文中幽默当然是允许的。但是,要做到真正幽默且表述准确很难。

某些类型的标题在有些学科可能不合适,但在其他学科却可以接受。比如说,疑问句式的标题,有时候会因文体原因被否。如果你的读者能接受,它们就能够成为很有用的结构方式,章节可以按照问答方式来组织。不过,有个问题需要注意:在标题中使用一个疑问句往往意味着接下来你准备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不是这样,你的读者就会感到失望。

绪论章节

本章要让读者相信你所要说的内容有趣且有意义。无须将所有东西一下子全部摊开。相反,绪论更应该选择并突显研究中最有意义的方面,就好比商店的一面橱窗而非街市的摊位。

绪论章节可长可短,短则五六页,如果想介绍较详细的研究背景或解释研究的方法论,则会很长。如果没有指定的方法论章节,通常情况下,研究设计和数据采集方法会作为绪论的一部分进行介绍。

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绪论章节应该何时撰写。有些导师会极力建议把这一部分留到最后写,某些时候这样做很有道理:如果你先写绪论,作为对你研究进展的预测,那么你可能不得不在研究成果出来后将这部分重写。但是,如果你把绪论初稿放到后面写,就没有一个可提示你后续工作的意向说明。对此,有效的折中办法是至少写一份绪论草稿,作为仅供自己参考的写作指南。

文献综述

大部分博士论文会包含某种形式的文献综述。决定论文结构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包含综述的指定章节。或者,相关文献的综述可以分散在整个论文的不同章节。有些情况下甚至可能单独有一章专门进行文献综述,着重介绍研究设计及其数据采集方法。第四章充分讨论了如何展开和组织文献综述章节。第五章讨论了文献综述章节中关键概念的展开。

方法论

根据沃尔肖(Walshaw2012:124)的观点,“方法论”或“研究设计”章节的目的是:

为了描述你在研究中所做工作、说明所做选择的理由、给出回答你的研究问题时未做其他选择的充分理由。针对选择决定的解释要能使其他研究者完全清楚你做那些选择决定的想法,并能够复制这项研究。

这种方法可能更适合于一些理科学科,它们的步骤需要进行细致描述、解释和证明。对于这些学科领域,往往要求有指定的“研究设计”章节。一些非理科学科,或任何需要详细描述并证明实验如何设计的论文也可能如此。这种方式在人文社科学科领域不太适用,因为对于这些学科,是否在结构化框架中设置单独的“方法论”章节通常是个人选择。

方法论章节也可以探讨你所选用的一种特别研究模式,尤其是不符合学科预期的模式。我曾教过的伦敦大学药剂学学院的一位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主要研究兴趣是探讨病人拒绝服用治疗高血压的处方药物。他决定进行一系列半结构化的采访,并重点放在那些可能产生定性数据的群体上,这在他的学科领域里被认为是一种很少见的方法。他的方法论章节给整个研究项目提供了充分理由。

研究结果的报告及分析

即使是在博士论文写作的初期,最好也要提前开始思考拟用于报告、分析研究数据的章节可能采用的结构。需要考虑的问题如下:

◆你将如何报告你的研究成果?

◆你会根据你的研究问题组织你的报告吗?

◆根据每种数据采集方法得出的研究结果会分别报告吗?

◆还是根据预先确定的主题或新出现的主题来组织你的数据报告?

◆你打算先描述过程再进行分析吗?

◆还是将描述过程和分析合在一起呢?

结论章节

结论章节需要回答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在深入探讨了自己的重要研究结果后,这些发现都意味着什么?你的发现有什么影响?它们对于更广泛的研究群体有什么意义?还需要做哪些进一步的研究?”所有这些概括起来就三个字:“所以呢?”

在结论章节,你可能希望以概括研究结果开头,但任务并非到此结束。该章给你提供一个机会去讨论研究项目在本学科领域内(或之外)的意义,而不仅仅局限于研究项目范围内。

你也可联系之前章节讨论过的文献,考虑是否有必要对过去处理这些特定问题的方式重新评估。最后,本章会给你机会思考研究的局限性,同时欢迎其他研究者继续你的研究。

(本文节选自《博士生写作手册》)

《博士生写作手册》

ISBN:978-7-5166-5041-7

[英]德斯蒙德·托马斯 著

新华出版社 2020年12月

定价:49.00元

责任编辑:黄采萧
0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