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

曾国藩家族奋斗传承的四大阶段(二)

2021-01-27 14:22 新华出版社

第三阶段是承续时期,时间从曾纪泽接班到辛亥革命。

曾国藩在世时,曾任湘军统帅、两江总督、一等毅勇侯,掌握东南四省军政大权,门生弟子幕僚众多,曾氏家族的影响力达到顶峰。曾国藩共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婴儿时就夭折,二儿子曾纪泽,三儿子曾纪鸿,在他去世后,曾纪泽继承了爵位。

无论是按照古代标准,还是现代标准,曾纪泽都是一个优秀的继承人。他很早就在父亲身边学习处理各种事情,深得父亲真传,在父亲去世后,他恪守父亲家训,把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与此同时,他还是近代史上的著名外交家,曾担任清政府驻英、法、俄大使,也是当时秉承“经世致用”新思维的知识分子。1881年,在中俄谈判中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收复伊犁,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唯一一次获胜的外交活动,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1884年,与英国议定《洋药税厘并征条约》,为清政府争回每年增加烟税白银200多万两。

曾纪鸿也是一个很优秀、上进的人,曾计算出圆周率3.14后的100多位数,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在圆周率计算研究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西方人对他的计算方法非常感兴趣。可惜33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曾纪泽、曾纪鸿两兄弟继承父辈家业,秉承父辈教导修身齐家,曾纪泽还学习父亲写日记,坚持20年不断绝。

值得一提的是,曾国藩的后人在曾纪泽、曾纪鸿兄弟那里分为两脉,但曾纪泽一脉生育能力堪忧,他唯一的亲生儿子曾广銮继承了爵位,但没有生育儿子,因此,他这一脉在血缘上就没有传承下来。曾纪鸿育有四个儿子,后嗣昌盛,今天我们说的曾国藩的后裔,实际都是曾纪鸿的后人。

第四阶段是出新时期,时间是辛亥革命之后。

曾纪泽兄弟恪守祖辈的家训治家,但因为曾纪泽长期在京城和国外工作,而曾纪鸿又英年早逝,所以,湖南老家的实际主持人就是曾纪鸿的老婆郭筠,她对曾氏家族的发展有重要贡献,甚至可以说是曾氏家族史上继曾玉屏、曾国藩之后的第三位关键人物。

郭筠的父亲郭沛霖号雨三,与曾国藩是同科进士,后又一同在翰林院做官,因为相互欣赏对方的才华和人品,在曾纪鸿一岁的时候,两家就定下了娃娃亲,而郭筠比曾纪鸿大一岁。郭沛霖对孩子教育非常重视,且思想开明,郭筠虽然是女子,但很小的时候就随父兄读书,在父亲的督促下,不仅能写作制艺文字,诗文辞赋亦有一定功夫。咸丰九年,郭沛霖在与太平军作战中因伤过重,不治而亡,郭筠时年仅13岁。郭沛霖为官清正,没有留下多少家产,郭筠协助母亲操持家务,很快表现了治家才能,在当地成为美谈。

同治六年,郭筠与曾纪鸿完婚,因为当时曾国藩已经是一等侯爷、大学士、两江总督,嫁到曾府后,她没有一般女子嫁入侯门后的骄纵之气,严格遵守曾家的家训,参与家庭劳作,且不忘学习诗书,曾国藩见她非常好学,亲自给予指导。她后来回忆说:“我十九岁结婚,大部头的书,如《十三经注疏》《御批通鉴》等都是到曾家来,在文正公指导之下才读的。”曾国藩是一位遍览中国典籍的饱学之士,思想较为开明,儿媳是好友女儿、儒门淑女,又肯用心学,遂大力教导培养。

主持家务后,郭筠秉承先人遗训,勤俭治家,告诫子孙不染纨绔习气,力求自立自强。并根据民国后的时事变化,订立了新的家训《曾氏富厚堂日程》,要求子孙天天做到,时时遵守。《曾氏富厚堂日程》共六条:

一、男女皆应知习一样手艺;

二、男女皆应有独自一人出门之才识;

三、男女皆应知俭朴,每月所入必敷每月所出,人人自立一账簿,写算不错;

四、男女皆应侠义成性,不要行为有亏;

五、男女皆应抱至公无私的心肠,外侮自不能入,而自强不求自至矣;

六、我家行之,一乡风化,则强国之根,基于此矣。

郭筠的《曾氏富厚堂日程》,给曾家的治家“八字诀”“八本说”“四德”注入了崭新的内容,强调男女一律平等、男女都要自强自立。这非常符合当时社会潮流,在她的培养下,子女个个都具有独立精神。

郭筠育有四子一女,长子曾广钧,在母亲严格训导之下,于光绪十五年中进士,时年23岁,是继曾国藩后曾家的第二位进士。在对孙辈的教育上也非常用心,对于四个儿子的子女,不论男女,每房留年纪最大的一个,从小带在身边亲自督课,不但请中文老师,而且请了日本人教日文,请了懂英文的中国人教英文。

曾国藩祖宅富厚堂建有左右两座书楼,分别是求阙斋和归朴斋,前者是曾国藩和曾纪泽藏书、看书的地方,后者是曾纪鸿看书的地方。曾纪鸿去世后,郭筠每日在归朴斋看书,并将书房命名为“艺芳馆”,郭筠字诵芳,晚年号艺芳老人。孙女曾宝荪是著名的教育家,民国时在长沙创办现代式的艺芳女子学校,就以祖母的名字命名;晚年在台湾时,又将祖母的诗集出版,取名为《艺芳馆诗存》,可见祖母对她的影响之深。曾宝荪在《艺芳馆诗存·前言》中说:“先祖母高瞻远瞩,在光绪末年已知国内政治势趋鼎革,而学术演进,偏重科学,除长孙女早适姚氏外,其余三房男女孙辈,均令其远赴英美学习科学。”

郭筠1916年去世,享年69岁,在她的教育下,曾国藩后辈人才很多,且大都获得国外大学学历。

另外,和郭筠同辈的刘鉴也是一位重要人物。刘鉴是曾国荃次子曾纪官的妻子,曾纪官少时有才华,曾国藩称其为“少年秀才”,可惜身体不佳,29岁的时候就不幸去世。刘鉴出身书香门第,曾祖父、祖父都是进士,父亲担任过知府,在长辈教育下,她诗词文赋、琴棋书画均有涉猎,享有才女美誉。曾纪官去世后,她主动承担家务和教育家中子女的责任,受到曾国荃赏识,不仅令两个女儿向她学习,还将其他子孙后代都交给她教养。

刘鉴在继承曾氏家训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变迁和曾家实际情况,编写了《集字避复》和《曾氏女训》。《集字避复》是识字教材,收录常用字3800多个,没有重复。《曾氏女训》共三卷,是家庭女子的教材,在古人女子教育思想基础上,吸收了近代男女平等的思想。《曾氏女训·总论》写道:

“昔贤于闺范编纂,征引嘉言,师法懿行,洵足以砥躬励节,昔后世不以教女为重,并先训亦《女诫》、《论语》具文视之。虽有之传,或病其艰深,或易其浅近,授之之际,讲实固多忽略,领会亦勘微,以故莫收相长之益。矧当此海禁洞开,欧风东渐,凡有负文明者,发言遗辞,莫不以扩充民智,张大女权为宗旨,然知新而不温故,趋时而不述古。祖学既晦,率旧无从,徙使女界前途如蒙昏雾……为归则反对翁姑丈夫,为女则耿耿父母兄弟,自生和阻力,妨害进步。”

她认为,先贤编撰的关于妇女品德的书,足以磨砺节操德行,可惜后世不重视女子教育,这类书虽有流传,却没有发挥太大作用。欧风东渐以来,关于女子的教育以伸张女权为主,与传统的教育区别很大,致使传统与现代之间存在割裂,女子受了教育后,回到家里则反对父亲、丈夫和兄弟,逐使家庭失和,妨碍进步,这在当时是普遍现象。刘鉴既对传统教育表示不满,也对新式的女权教育“趋时而不述古”,割断现代与传统的做法持反对态度。

《曾氏女训》在近现代史上,比较早地把德育、智育、体育并重的思想吸收到家训中,设置了德育16课、智育8课、体育8课。

刘鉴1930年去世,享年78岁,曾国荃的后人多有成材,就得益于她的教导。叶剑英第三任夫人、全国妇联副主席曾宪植的父亲曾昭和是刘鉴一手带大的,他14岁就中了秀才,是中国最后一批秀才,曾宪植小时候也跟着刘鉴读书。

1949年后,曾氏家族的后裔有的留在大陆,有的去了港台,有的远赴欧美,但无论身处哪里,他们都严守家训,低调做人,勤俭生活,在各自的领域都有所成就。曾家的后辈们,虽然不再像祖辈们那么显赫,但也出了很多专家、学者型人才,而且只要恪守祖辈传下来的家风家训,谁能说他们中不会再次出现伟大人物呢?

(本文节选自《曾国藩家风》)

《曾国藩家风》

ISBN:978-7-5166-2725-9

姜志勇 孔珍珠 著

新华出版社 2016年9月

定价:30.00元

责任编辑:黄采萧
0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