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

曾氏家训首重读书

2021-02-04 14:54 新华出版社

曾国藩家族是典型的乡村家族,具有中国传统家族的共同特点:重视子弟读书,把培养读书人作为家族的重要责任。曾国藩的爷爷曾玉屏早年游手好闲,三十以后幡然悔悟,奋发图强,为了防止家族中再有人走错路,他从自身的教训出发,并吸收周围家族的做法和经验,订立了治家“八字诀”:

书、蔬、鱼、猪、早、扫、考、宝

“书”排在第一位,指读书学习,“蔬”指种菜,“鱼”指养鱼,“猪”指养猪,这四个字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特点,体现了传统的“耕读文化”。古人云:“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在农耕时代,耕田是养家糊口的谋生手段,是生存之本,读书是修身养性的重要方式,也是进取之路,是农家子弟改变命运的主要通道,多少农家子弟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和家族的命运。曾玉屏是中国耕读文化的信仰者,他在祠堂旁张贴一副对联:“敬祖宗一炷清香,必恭必敬;教子孙两条正路,宜读宜耕。”值得一提的是,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也有一副对联,可看出曾氏传承耕读家风:“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儿曹。”

“早”指早起,“扫”指打扫房屋,“考”指祭祀祖先,“宝”指邻里亲族关系,曾玉屏以邻里亲族关系为宝,在他看来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是无价之宝。前四个字是生存进取之本,后四字是日常生活规范,其他七个字都致力于维持生活、维持规范、维持关系,只有“书”是致力于突破现有状态获得提升,包括心灵、修养、生活质量、社会地位等的提升,也正因为读书能全面提升一个人和一个家族,所以古人才把读书放在了和生存——耕田——同等的地位。

曾玉屏的“八字诀”深刻地影响了曾国藩,可以说他一生都在践行这八个字,更富有意义的是,曾国藩不仅继承了“八字诀”,而且以他睿智的历史洞察力和多年读书、从政、治军的丰富阅历,提出了“八本说”,并制成匾挂在正堂,用来时时教育家中子弟。

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

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

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可以看出,在“八本说”中,读书依然是排在首位的,并从祖父时代的一个“书”字,演变为两句话,对子弟的读书进行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和指导。

“读书以训诂为本”。训诂有两种意义,一种是训诂学,主要研究文字的来源、演变、本义与延伸义,类似于现在的文字考据学;另一种是作为方法的训诂,比训诂学的含义要狭窄。训诂代表了古人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曾国藩借用训诂一词,用来教导家中子弟认真读书。在曾国藩看来,读书时要弄清来龙去脉,不要一知半解和不懂装懂,这样读书才有成效,这是读书之“本”。

“诗文以声调为本”。在读书考科举之外,作诗是古代读书人的一项基本能力要求,所谓“诗言志”,诗能否写好反映一个人的志向、胸襟和情趣,曾国藩多次教导儿子曾纪泽通过写诗来养成一种冲融的胸襟,并要求他重点学习陶渊明、韩愈等人的诗。一首好的诗读起来一定是抑扬顿挫的,写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声调的搭配。曾国藩一辈子写了很多诗,也从中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曾国藩爱读书,即使在军务繁忙的时候也要挤出时间来,他曾在家信中说:“余性喜读书,每日仍看数十页,亦不免抛荒军务,然非此则更无以自怡也。”在这种对书的热爱之情下,他购买、收藏了大量的书,有一次,他在家信中说自己一辈子生活简朴,也没有存多少钱,唯有衣服和书多,衣服多是因为公务的需要,身为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湘军统帅的他,要出席各种活动、见各种人,加之官员体面的需要,不得不准备大量的衣服,这实非他所愿,但书多却是主动购买的。在曾国藩的影响下,他的后人也养成了读书、购书、藏书的习惯。

曾国藩的书都藏在老家富厚堂的书楼里面。富厚堂的藏书分“公记”“朴记”“芳记”三部分,“公记”收藏的是曾国藩读过、批示过的书籍,以经、史、子、集、地方志、家藏史料及宋元旧本为主;“朴记”收藏的是曾国藩长子曾纪泽常用书籍;“芳记”为其次子曾纪鸿夫妇藏书。据统计,“富厚堂”内藏书曾达三十余万卷,超过近代史上著名的私人藏书楼山东聊城海源阁、江苏常熟铁琴铜剑楼、浙江宋楼、杭州八千卷楼,是当之无愧的近代私人藏书第一楼。由于曾氏家族的特殊地位,其藏书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资料,目前,富厚堂藏书楼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节选自《曾国藩家风》)

《曾国藩家风》

ISBN:978-7-5166-2725-9

姜志勇 孔珍珠 著

新华出版社 2016年9月

定价:30.00元

责任编辑:黄采萧
0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