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两会深度| 读懂政府工作报告,就读懂了中国!

2021-03-05 19:38 中国财富网   欣欣   原创

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开幕,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为2021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定目标、定调子、定方向。

可以说,读懂政府工作报告,就读懂了中国。今天,中国财富网就带大家逐个解读。

1

恢复设置GDP目标增速:6%以上

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增速是综合性指标,今年预期目标设定为6%以上,考虑了经济运行恢复情况,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财富解读:2020年,中国各季度GDP增速呈“V型”反转,全年GDP同比增长2.3%,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GDP正增长的国家。同时,GDP总量也首次突破100万亿元,人均GDP连续第二年超过1万美元,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2021年恢复设定GDP增长目标传达出正常化的信号。

制图:中国财富网

专家说: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表示,6%的GDP增速预期目标低于机构预计的8%左右。当然这个数字也是统筹考虑的结果,一方面需要慢慢恢复疫情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现在也处在防范风险的关键时期。

2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政府工作报告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财富解读:中国货币政策的定调主要有五个范畴,宽松、适度宽松、稳健、适度从紧和从紧。2020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重申“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因此,2021年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收敛于名义经济增速的目标。坚持“稳字当头”,灵活调整、操作精准、量价合适、合理适度。

制表:中国财富网

专家说: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负责人王静文表示,2020年年中之后,随着经济增速的反弹和杠杆率的飙升,货币政策由疫情期间的明显宽松转向边际收紧,并重提“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从报告最新表述来看,今年政策仍然需要在防风险的前提下做好支持实体经济的工作,尤其是中小企业。

3

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 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

政府工作报告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加强债券市场建设,更好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拓展市场主体融资渠道。

财富解读:这是八年来首次将完善退市机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目前注册制改革正在从试点逐步走向全市场。经过科创板、创业板两个板块的试点,全市场推行注册制的条件逐步具备。

制表:中国财富网

专家说: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日前指出,“坚持尊重注册制基本内涵、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三原则,稳步在全市场推行注册制。”

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原主席肖钢表示,注册制改革是“牵牛鼻子”工程,关键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真正还权于市场,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4

赤字率3.2% 不再发行特别国债

政府工作报告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考虑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经济逐步恢复,今年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因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财政支出总规模比去年增加,重点仍是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

财富解读:今年赤字率调降为3.2%,仍处于3%上方。一是为应对不确定性留有余地,二是体现政策的连续性、不急转弯。

制表:中国财富网

专家说:财政部部长刘昆在2020年底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中表示,2021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可持续”主要从支出规模和政策力度着眼,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需要,保持政府总体杠杆率基本稳定,为今后应对新的风险挑战留出政策空间。合理确定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保持适度支出强度。

5

专项债小幅回落至3.65万亿

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我国将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优先支持在建工程,合理扩大使用范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100亿元。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实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现代物流体系。

财富解读: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越大反映着政府投资力度越大。去年为了应对疫情冲击,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比上一年增加1.6万亿元,高达3.75万亿元,随着今年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经济稳步恢复,市场普遍预计今年财政政策朝着常态化回归,报告相关数据体现这一趋势。

制表:中国财富网

专家说: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负责人王静文表示,今年强调扩大有效投资。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100亿元,比去年小幅增加100亿,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推进 “两新一重”建设,这些将是今年扩大内需的重要发力点。

6

老旧小区改造

政府工作报告政府投资更多向惠及面广的民生项目倾斜,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

财富解读:2020年实际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03万个,惠及居民736万户,今年目标增加到了5.3万个,规模进一步扩大。老旧小区改造为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城市安全、拉动经济增长带来想象空间,市场研判老旧小区改造将创造10万亿的商机。

制表:中国财富网

专家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张小宏指出,2021年将加快建立健全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存量提质改造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

7

房住不炒

政府工作报告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财富解读:在缺席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后,“房住不炒”已经连续两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专家说: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近期房地产调控政策多发,刷新了往年的记录,这也显示了最近房地产调控取向依然以收紧为主。预计后续还将有多城市发布房地产加码调控,2021年国内房地产市场将继续以稳定为主。

8

碳达峰、碳中和

政府工作报告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

财富解读:碳达峰表面上是约束碳排放强度问题,而本质是能源结构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事关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专家说:全国人大代表、远景科技集团CEO张雷表示,碳达峰是过程,碳中和是目标,必将带来两个重大的革命,一是能源革命,用风电、光伏、储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来取代煤炭和油气资源;二是新工业革命,所有使用能源的产业和工业体系将发生巨大的变化,需在碳中和机遇下加快构建零碳新工业体系。

9

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以及小微企业等

政府工作报告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持续增加首贷户,推广随借随还贷款,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企业给予定向支持。

财富解读:在应对疫情冲击的非常时期,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鼓励银行敢贷、愿贷、能贷,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2021年则进一步明确了鼓励资金流向的重点领域,包括“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重点对象则由“小微企业”扩充到“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值得注意的是,报告首提“推广随借随还贷款”。

专家说:业内人士指出,“随借随还贷款”可以使企业在授信额度内随时提款,有钱后随时提前还款,不用按固定授信额度提款和计息,对于小微企业来说灵活便利,且可以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10

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

政府工作报告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适当降低小微企业支付手续费。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

财富解读: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2020年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3万亿元,增速超过30%,其中5家大型银行增长54.8%,即2020年完成了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值。

专家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大型商业银行是发展普惠金融的主力军。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和经济持续有力恢复,小微企业等经营主体自身盈利能力好转,资金流紧张压力有所缓解,虽然仍然需要商业银行的大力支持,但迫切性比不上去年,因而结合实际情况适当下调目标也是合理的。

11

制造业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

政府工作报告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用税收优惠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推动企业以创新引领发展。

财富解读:科技创新政策推动“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政策力推的是强化国家的战略科研力量,这其中包括国家实验室的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组等;另一条腿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

专家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教授,韵网创始人颜振军表示,针对企业的科技政策有很多,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属于特别有力的一类,此次针对制造业增加到100%,力度进一步凸显,对科技类的制造企业是一个重大的利好。

12

保障粮食安全的要害是种子和耕地

政府工作报告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要害是种子和耕地。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 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财富解读: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过度依赖“洋种子”潜藏的风险。

专家说: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表示,中央如此重视种业问题,除了种子对农业的极端重要性,还在于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种业依然存在较大差距,甚至存在被“卡脖子风险”。过去中国种植小麦和水稻保持先进优势源于重视时间比较早,一些其他种业领域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在品质、产量和外观上与国外形成一定差距。目前来看最需要做的是弥补短板,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过分依赖进口,特别是在一些核心技术方面应尽快开展起来。


责任编辑:陈琼枝
0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