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3月26日),A股三大指数迎来久违的大涨行情,前期回调程度较深的基金“抱团股”集体上扬,“碳中和”概念股也在短暂回调后卷土重来。
股民基民们喜大普奔的同时,也对专业人士提出灵魂一问:“这波行情能够延续吗?”
前期快速下跌的情况不会重演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指出,前段时间A股下跌的原因,主要是内生因素而非外部原因。在李迅雷看来,过去两年,市场增量资金在机构投资者的主导下进入“好赛道”,使得这些热门赛道上的估值水平大幅提升。事实上,这轮下跌幅度大的主要是热门赛道上的股票。据统计,过去两年这类股票的平均涨幅达到150%,其中120%的涨幅是靠估值提升来实现的。
国君策略认为,最近一段时间的市场对于下行风险存在过度定价。美债收益率抬升、信用周期放缓,其本质都是经济复苏节奏不一致下的衍生逻辑,价格反映已较充分。前期快速下跌的情况不会重演。
未来难以复制去年成绩
那么,未来一段时间,A股市场走势又将如何呢?
国君策略提出,未来A股将处在震荡格局中。
东北证券表示,短期来看,目前市场在形态上仍处于3300-3500点的格局中,伴随着时间推移、20日均线也在不断下行,调整空间相对较小。银河证券指出,从后市来看,部分高估值抱团股估值仍未调整到位,市场流动性目前仍未出现大的拐点,市场大概率延续震荡筑底态势,系统性的大机会少。
而中金财富证券高级投资顾问徐晓宇认为,从技术面看,自三周以前上证指数跌回到去年徘徊了半年的箱体之后,在箱体中部得到了两次支撑,如果能依赖这个位置上攻、构筑一个比去年下半年箱体高出半个箱体的新区域,则市场有望获得三个月至半年的相对稳定区域,如果仍然不能突破去年下半年箱体上沿的压制,则修复行情将变得极其复杂。
徐晓宇认为,从今年资金增量、股东减持情况来看,未来A股市场想复制去年的成绩是不太可能的。
也有部分券商较为乐观地看待未来市场。
中泰策略分析师王仕进认为,短期而言,反映风险偏好的指标都已经处在底部极值区域,市场也进入缩量阶段,指数步入量价匹配合理的区间,接下来行情乐观看待,叠加4月份是一季报窗口期,盈利驱动的风格会逐渐占优。
国盛证券分析师张启尧认为,市场资金对货币政策收紧的担忧进一步缓解,国内市场的积极信号已出。虽然海外仍具有不确定性,但是未来海外市场的修复面较大。张启尧认为,当前市场已经处在阶段性底部,建议投资者进行布局。
逢低小仓位试盘 关注公司业绩披露
从技术上来看,东北证券认为,风险偏好下降是A股短期市场的主要制约因素,控制仓位、快进快出是主要的策略思路;大涨不追乃至考虑逢高控仓位,大跌则可以考虑逢低小仓位试盘。
从行业标的上来看,国泰君安证券指出,未来一段时间里,结构上的配置是重中之重。当前持有全球原材料周期是拿着相对的低估值做防守,不会有很好的盈利预期,建议投资者短期操作可投资“碳中和”概念,长期投资仍旧可以关注科技成长类标的。
国盛证券建议投资者沿着两条主线布局等待市场反弹,一是长期景气向好的新能源、半导体、医药、家电等板块;二是业绩超预期的化工、机械、交通运输、社会服务等板块。
银河证券认为,目前,A股市场处于业绩披露阶段,建议投资者寻找业绩确定性强、估值不极端的具有竞争力的优质公司,建议关注:钢铁等限产+涨价行业;外国疫情下的中国优势行业,如机械等出口制造;基本面向好的龙头公司下跌机会,光伏、新能源汽车、白酒等。
粤开证券则表示,从基本面来看,当前市场仍处于风格切换阶段,业绩表现依然是市场关注重点,应把握自下而上的机会,选择前期超跌明显的低估值成长型标的。
(提示:上述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具体操作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