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投资秘籍?”
“别问,问了也没有。如果可以的话,你去抄巴菲特这些人的作业。”对于中国财富网抛出的问题,东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博光做出了这个回答。在他看来,想用一种方法战胜所有市场,是不可能的。
真正的投资秘籍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在国内100多家证券公司中,他是少有的经历过台湾和大陆资本市场的首席经济学家。二十二年投资生涯中,他做过投资人、基金经理、券商自营主管、研究员、投资顾问和首席经济学家,游刃有余地在资本市场的买方和卖方中间切换。
也许是因为在东莞待久了,杨博光有了东莞人精打细算的性格。他会把任务计算到每一分钟。用他的话说,“我的生活不是我自己安排的,而是任务推着我走。”
我可能是一只黑马股
为何要从已经非常熟悉的台湾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大陆,一切几乎重新开始?
“来大陆发展,其实是因为我对自己早有规划。”即使这个想法让周围朋友很诧异,他仍然坚持,因为这里有一个更大的市场空间。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一书中,投资大师杰西·利弗莫尔曾说,一个人对自己的判断如果没有信心的话,就不可能在这场游戏中有大的作为。
“如果把我看成是一只股票的话,我想应该是一只黑马股。”在杨博光看来,要成就这只“黑马股”就必须寻找一个发展的空间。
2010年10月的一天,杨博光请假从台湾飞到厦门,参加证券从业资格考试。
刚刚在酒店住下的他被通知,下午考试因为台风取消。失望、沮丧加上恶劣的天气,让他格外郁闷,但是,并未影响他来大陆发展的决心。
在这之后,他收到了东莞证券的邀请。
在这里,他一干就是十一年。
在这个全国GDP排名一直稳定在前三十的珠三角制造名城,经济的发展如此之快,对融资的渴求就像在“沙漠里找水”。杨博光相信,在这里可以更深地了解大陆资本市场,并享受其高速发展带来的红利。
大水漫灌后的全球经济走向何处?
为了让美国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复苏,美联储似乎是“铁了心”地要通过大规模印钞的方式来进行“放水”。美联储1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甚至显示,该机构官员一致认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保持宽松货币政策以提振美国经济。据统计,自2020年3月以来,美联储累计“放水”约5万亿美元。
中国财富网:您怎么看待疫情后美联储“放水”?“大水漫灌”对于全球经济有多大的影响?未来全球经济走势将会如何?
杨博光:美联储“放水”的目的不外乎促进资本市场,发挥其作为经济“发动机”的重要作用。但是事实上,美国市场的绝大多数资金都在追逐少量标的。比如微软、Facebook、谷歌等股票近些年一直保持上涨态势。可以这么说,美联储“放水”其实只是带动了美国资本市场上少量标的的上涨。
在美联储带头的全球“大放水”之下,一方面,全球通胀的预期将逐渐加强,由此带来美债收益率飙升。因为投资者需要追求更高的国债收益率来补偿通胀风险。另一方面,大量“放水”推动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从而导致一种成本推动型的通胀,推动终端价格上涨,反过来又加速了全球对通胀的预期。
中国财富网: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此前在公开讲话中称,不希望看到通胀率长期持于2%上方,此措辞暗示美联储并不会无限制强化放纵货币宽松力度。您认为美联储会在短时间内加息吗?对于全球经济会带来哪些影响?
杨博光:上周末鲍威尔在各方压力下重申了美联储短期内没有加息计划。目前,全球新兴市场对美元仍有较强依赖。在美元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下,一旦美元走升或美联储宣布加息,各国本币压力激增,部分采取主动或被迫升息,影响通胀、估值或提高成本。此外,受美债收益率节节攀升的影响,部分新兴市场股汇债三市波动,或影响资本外流压力。
基金经理们的口味真的变了?
去年公募基金迎来了高光时刻,不仅跑赢了中国大陆大部分中小投资者,也把私募“踩在了脚下”。但是,今年春节后风格急转、“抱团股”大幅回调的状况让人大跌眼镜。公募基金集体陷入“技术性”熊市,大量前期明星基金阶段性回撤一度超20%。
中国财富网:春节后,市场虽然先来了一个大红包,但是随后却一直不甚如人意,您如何看待一季度市场走势?
杨博光:今年春节后A股市场的确经历了大幅波动并处于结构调整时期。这种短期波动主要是受到一些经济与市场调整影响,比如美元升贬值、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应收账款回收期、估值变动等因素。
但从长线角度来看,市场涨涨跌跌是正常现象。既然选择持有适合长期投资的基金,就不能以短线眼光来投资。长期来看,中国大陆的经济正在高质量内增长,因此A股仍然在走“上坡路”。
中国财富网:作为基金经理的卖方,您在和他们接触时,是否感觉到今年基金经理们的“口味”在发生变化?一些投资者买基金也喜欢快进快出,你觉得这个方法是否合适?
杨博光:其实基金经理在进行资金布局时候,需要有一个“过十字路口要停下来看一看”的停顿期,来进行长期的市场观察。
但是,当市场上投资者认购基金的意愿仍然较高,又恰好遇到基金经理的停顿期时,或者说基金经理正在大幅转变持仓思路时,对投资者来说就容易产生预期收益上的偏差。因此,不能以短线眼光来投资基金。因为一旦短线炒作基金的话,很可能影响基金经理对投资资金的有效管理,从而影响基金净值与实际收益。
中国财富网:如何看待今年热炒的“碳中和”概念?
杨博光:“碳中和”是一个长期概念。目前正处于发展初期,我们较难去定义有哪些具体的个股。在后续逐渐发展中期阶段,“碳中和”概念的思路或许会更加清晰。目前我们可以从行业发展前景以及前景的依托性角度来分辨哪些是“碳中和”的潜力股。
真正的投资秘籍就是安静下来
“您的投资秘籍是什么?”
“真正的投资秘籍对我来讲,其实是自己的心要宽。”
中国财富网:您平时这么忙,是怎么看盘的?
杨博光:我没有时间天天盯盘,而且也觉得没有必要。单纯去看经济的发展,我只关注几个关键性指标:一是领先指标,如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等,二是落后指标,如企业利润、失业率等,三是汇率、原油、铁矿石、农产品等大宗商品在全球的报价。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会只看单一市场的指标,而是更关注全球范围内的一些联动,从而分析观察不同经济体间的互动运行。
中国财富网:巴菲特之前一直强调自己不会买特斯拉。但是,资本市场上特斯拉却在美股市场上带着中国“新能源三傻”迅速爬坡,并且到了一个传统车企短时间内很难攀越的高度。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杨博光:其实巴菲特一直以来推崇价值投资的理念。他或者他的团队没办法关注和了解方方面面,因为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只有24小时,他只能选择他能够看得懂的那一面去做。
不是说巴菲特的方法适合所有人。但是我觉得对于投资来讲,我们不可能每一样都抓到。我们只能够去找到我们自己最熟的那一部分,这样进行投资会认识得更深而且走得更稳。
中国财富网:一些中小投资者人数在操作中喜欢追涨杀跌,尤其是喜欢打听小道消息,觉得宏观研究是空中楼阁形同虚设,知道内幕比什么都重要,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杨博光:想用一种方法战胜所有市场,我觉得是不可能的。真正的投资秘籍对我来讲,其实是自己的心要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投资不是“千帆竞渡百舸争流”,而应该是“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面对风险市场,一个人希望得到什么?很多人希望得到价差收入、净值收入等,但最重要的其实是丰富我们的人生、改善我们的生活,而不是在市场里天天追涨杀跌。
我相信任何资讯都有参考价值。每个人的资讯来源都不一样,如何筛选资讯,然后找到一些帮助我们投资以及财富管理等方面的想法,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当我们自己没有方法的时候,可以抄作业,比如巴菲特,他们投资交易的一些情况可以拿来参考,这样能依托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寻找投资的逻辑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