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三大报精华摘要:医药科技赛道受追捧,明星基金经理忙调研

2021-06-07 09:58 中国财富网   原创

6月7日,《中国证券报》在头版刊登前5月外资增持约4230亿元债券的消息。文章指出,分析人士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前景良好,人民币资产收益具有优势,加之金融市场持续扩大开放,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债市参与程度稳步提升,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上海证券报》在头版刊登科创板发挥改革试验田功能的消息。文章称,设立科创板、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可以增强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包容性,更好地服务于具有核心技术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有助于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随着各项改革举措不断推进,中国资本市场必将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器。《证券时报》在头版刊登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的消息。文章指出,未来6G业务将呈现沉浸化、智慧化、全域化等新发展趋势,形成沉浸式云XR(扩展现实)、全息通信、感官互联、智慧交互、通信感知、普惠智能、数字孪生、全域覆盖等八大业务应用。

老基金逆势获青睐,基民践行越跌越买。在市场震荡时,已提前调高了基金的流动性来应对基民赎回,结果不仅没有出现大幅赎回,许多基金反而呈现净申购的状态。业内人士表示,这与基金公司重视投教有关,也是基金销售渠道迁移的体现,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向上的趋势,与投资者的理性行为形成了正循环。(中国证券报)

“打折款”并非买到即赚到,机构参与定增喜忧参半。一直以来,享受“折扣价”的定向增发一直是机构低价揽筹的重要方式之一。不过,经过梳理发现,上市公司定增并非买到即赚到,有不少基金机构在上市公司定增中“折戟”,其中不乏顶流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产品。(中国证券报)

北向资金连续8周净流入,今年以来净买入额已超去年全年。上周,A股市场的交易情绪仍较为积极,北向资金连续8周保持净流入。市场量能持续释放,有3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1万亿元,资金活跃度有所提升。对于后市,有机构认为,目前通胀预期带来的“负能量”将逐渐消退,微观市场交易结构已显著改善。(上海证券报)

新基金发行冷热分化明显。业内人士表示,公募基金渗透率显著增长,销售渠道对公募基金的认可度不断强化,推动了基金募集的持续升温。资金继续向优秀团队、优秀品牌聚拢,公募基金分化或愈发明显。(上海证券报)

三家银行宣布支持鸿蒙系统。近日,华为发布多款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新产品,消费者将可在多款智能终端上体验万物互联的全场景智慧生活。目前,已有中国银行、中信银行(信用卡)、广发银行(信用卡)第一时间宣布接入鸿蒙(HarmonyOS),支持操作系统国产化。(上海证券报)

公私募看重业绩兑现,基本面左右后市走向。对于接下来的投资策略,机构投资者认为,基本面将是决定市场和个股走向的最主要因素,相对于过去两年的估值提升行情,今年的市场主线是盈利驱动,要关注业绩能够兑现的板块。在看好的方向上,科技股依然最受机构关注,包括新能源汽车、创新药、军工、半导体等。(上海证券报)

医药科技赛道受追捧,明星基金经理忙调研。近一个月来,科技、医药等行业迎来机构密集调研。此外,部分次新股也颇受机构关注,不少明星基金经理亲自出马参与调研。站在当前时点,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基本面和业绩仍是核心,要更加重视估值的合理性。(上海证券报)

两家万亿公募换帅,基金业高管密集变更。6月伊始,天弘、招商两家管理规模超万亿的基金公司双双换帅。此外,华融、新华、东兴、中科沃土基金等多家公募近期也发生董事长或总经理变更,今年以来基金业高管变更人数增至143人,涉及68家基金管理人。业内人士认为,大资管行业对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公募高管变更将更趋于频繁。(证券时报)

年内新发ETF106只,数量超去年全年。随着被动投资理念的普及和市场需求的增长,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市场日益兴旺。今年新发ETF产品数量已达到106只,超过去年全年的发行数量;同时还有20只在发、63只待发,今年将再度成为ETF发展的大年,助推非货币ETF冲击万亿规模大关。(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谢玥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