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7日美股股价惨不忍睹,再次暴跌近10%!创一年来新低。
暑期来临,如何安排孩子的暑假生活?操碎了心的家长们把目光投向了“琳琅满目”的校外培训机构。但是你花的钱,真的物有所值吗?7月7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揭露校外培训六大乱象,点名新东方等多家校外培训机构虚假宣传。
“名师”虚假宣传比例达73.8%
新东方屡教不改
虚假宣传,一直都是消费者对培训机构投诉较多的问题之一。
以行业“老大哥”新东方为例,中消协在消费提示中指出,市场监管部门在对15家校外培训机构的执法中发现,新东方“名师风采”栏103名教师中,76名教师的实际教龄与宣传不符,虚假宣传比例达到73.8%!
这已经不是新东方第一次被点名甚至处罚。
7月6日,天津市教委发布消息称,天津新东方因价格违法,被罚款30万元。
6月1日,新东方因虚假宣传违法问题,被市场监管总局顶格罚款。
4 月 25 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消息,新东方在线存在价格违法、虚假宣传等行为,对其给予 50 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其实,存在这个问题的不只新东方一家,虚假宣传已经是校外培训行业的“老毛病”了。中消协指出,蓝天宣传其121人的教研团队“超过85%的老师来自985、211大学”,事实上毕业于985或者211大学的老师仅有18人,占比不到15%。
除了夸大教师队伍之外,夸大教学成果也是虚假宣传的一贯伎俩。中消协表示,2020年8月5日,刘先生来到河南省开封市消费者协会投诉开封市某培训机构。刘先生称,给孩子报了该培训机构的辅导班,一共缴费19800元,当时该培训机构负责人亲口保证能让孩子提高百十来分,过中招建档线没问题,而且还会超出几十分。可中招考试后,刘先生的孩子离建档线还差几十分,与当初承诺相差太远。
中消协提醒:
校外培训不是必选项
除了虚假宣传,中消协此次还依据详实的案例,罗列了当前校外培训行业的其他一系列乱象,希望对家长们予以警醒。
焦虑营销。当前,从公交车站、楼宇电梯等实体场所,到微信、短视频等网络平台,都充斥着各类校外培训机构的“洗脑式”宣传,可谓是铺天盖地。“你的购物车里有孩子的未来吗”“你不来补课,我们就培养你孩子的竞争者”等广告语,引发广大家长焦虑,觉得不给孩子报班,就是在虚度时光、浪费光阴,即便孩子平时成绩很优秀,也会担心被其他报了班的孩子赶超。因此,要么抱着勤能补拙的态度,要么抱着多多益善的心思,争先恐后为孩子报课“鸡娃”。
财产安全。虽然教育部门已经作出只能提前收取3个月费用的规定,但一些培训机构常常采取“买三赠三”等方式,忽悠家长一次性缴纳较高的费用;有的还诱导家长采取分期付款或者贷款等方式来支付,家长稍不留神就会落入“套路贷”陷阱。若培训机构关门停业或者负责人跑路,消费者将面临既上不了课,又拿不回钱的处境,有的甚至还要继续还贷款。近年来韦博英语、巨石达阵、优胜教育等多家校外培训机构相继停业关门,深陷资金链危机,涉及消费者人数众多,损失金额较大。
价格欺诈。其主要表现为虚构原价和虚假优惠折价。如卓越教育在其官网选课中心页面以划线价2600元、划线价5250元分别作为数学培训班1和数学培训班3的被比较价格。然而,这两门课程的实际售价仅为1元,所谓的划线价并非真实、有据。
合同纠纷。合同纠纷是消费者反映最为集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服务缩水、不按合同约定开课、合同中含有霸王条款、培训机构单方变更服务协议、不与消费者签订正式合同等。其中,不按合同规定为消费者办理退费尤为突出。
缺乏资质。按照规定,校外培训机构必须取得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才能开展培训,从事语数英物化生等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但实践中,培训机构证照不齐或者任课教师缺乏资质等问题大量存在。缺乏资质的校外培训机构往往存在师资队伍不稳、教学水平较差等情况,严重影响服务质量。
以上乱象,相信不少家长都中过招。中消协也提醒广大家长,校外培训不是必选项,不能盲目跟风为孩子报班,要主动了解国家或者当地教育部门出台的有关政策,结合孩子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具体情况,协调安排孩子的暑期生活,让孩子度过一个更加健康、更有意义、更具价值、更为充实的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