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偿二代二期来了!穿透式监管夯实险企资本“内外兼修”

2021-12-31 09:11 上海证券报   韩宋辉

编者按:

2021年12月30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标志着偿二代二期工程建设顺利完成。偿二代二期工程是银保监会贯彻落实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决策部署,补齐监管制度短板的重要举措,对于防范和化解保险业风险、维护保险市场安全稳定运行、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第一时间对规则进行深度解读。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的核心内容:

一是引导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专注主业方面,规则Ⅱ完善了利率风险的计量方法,优化了对冲利率风险的资产范围和评估曲线,引导保险公司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

二是促进保险业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方面,规则Ⅱ完善了长期股权投资的实际资本和最低资本计量标准,大幅提升了风险因子,对具有控制权的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实施资本100%全额扣除,促使保险公司专注主业,防止资本在金融领域野蛮生长。

三是有效防范和化解保险业风险方面,规则Ⅱ完善了资本定义,增加了外生性要求;将长期寿险保单的预期未来盈余根据保单剩余期限,分别计入核心资本或附属资本,夯实了资本质量。

四是落实扩大对外开放决策部署方面,规则Ⅱ完善了再保险交易对手违约风险的计量框架,降低了境外分保的交易对手违约风险因子,落实了扩大对外开放的决策部署。

五是强化保险公司风险管控能力方面,规则Ⅱ对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标准进行了全面修订,提供了更为明晰的标准。新增了资本规划监管规则,要求保险公司科学编制资本规划。

六是引导培育市场约束机制方面,规则Ⅱ进一步扩展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信息公开披露的内容,增加了对重大事项、管理层分析与讨论等披露要求,有助于提升信息透明度,发挥市场约束作用。

作为保险监管的核心指标,保险公司履行保单责任的能力(偿付能力)直接关系到保险公司的生死存亡,保持偿付能力充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2017年9月,原保监会发布《偿二代二期工程建设方案》、正式启动“偿二代二期工程”建设以来,迄今已有4年时间。经过几番征求意见,几番联动定量测试,昨日,中国银保监会正式发布《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下称“规则Ⅱ”),标志着偿二代二期工程建设顺利完成。

这项政策改革,究竟会对保险公司产生哪些影响?它的落地,又传递出行业哪些改革转型方向?在偿二代二期工程落地之际,中国银保监会财会部(偿付能力部)有关负责人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详解启动这项重大工程的初衷与影响。

上述负责人说,二期工程的核心是在坚持风险导向的基础上,立足业务实质,解决资本不实、数据不实、底层资产不清、风险保障功能发挥不足、服务实体经济不够等问题,更准确地反映保险公司的风险暴露情况,更科学地评估资本占用需求,进一步提高偿付能力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全面性,更好地适应我国保险业发展改革、风险防控和金融安全的要求。

二期工程对于保险行业的影响是深远的,将成为助推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武器之一。“二期工程是按照科学规律、运用监管技术落实中央对保险业的总体要求,促进保险业回归保障,专注主业。其挑战也在于此,如何兼顾政策性与技术性,是监管部门需要持续去探索把握的。”上述负责人表示。

可预见的是,随着二期工程的落地,保险业将迎来一番新景象。新的监管规则将倒逼保险公司全面回归保险保障,围绕保险产业链、实体经济做长期价值投资者,做专做精主业。同时,阻隔问题股东、问题资金进入保险业,保险公司资本质量将再上一个台阶。

负债回归保障

资金专注主业

2015年2月,中国风险导向的偿付能力体系(偿二代)正式发布,并进入过渡期试运行,于2016年起正式实施。偿二代建成实施以来,在推进保险监管现代化建设、提升行业风险防控能力、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增强我国保险市场和保险监管的国际影响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形势,以及保险经营环境、业务模式和风险特征的不断变化,偿二代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

放在更大的背景下看,更能理解偿二代二期工程建设启动的深意。

2017年7月,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部署了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两个月后,也就是2017年9月,偿二代二期工程建设方案正式启动。业内人士认为,这是银保监会全面贯彻落实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补齐监管制度短板的重要举措。

“过去一段时期,金融业粗放式发展,盲目扩张,乱象突出。保险业也未能独善其身。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三大任务,就是要求金融监管工作‘往回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回归服务实体的正轨。”上述负责人表示,这也是偿二代二期工程的初衷。

围绕中央政策一再要求的回归保障本源,偿二代二期工程对重疾保险等保险业务监管标准进行了修订,引导行业强化保障功能。比如,针对重疾保险粗放发展、重疾风险显著上升的情况,二期工程增设了重疾恶化因子,以准确反映重疾风险变化趋势,引导保险公司科学经营重疾险产品。

近几年,保险公司一窝蜂扎向健康险,“蓝海”转瞬之间变“红海”。这些公司并没有看到重疾险风险正在悄然上升,如果再这么“过热”下去,可能在赔付方面将面临一定的挑战。偿二代二期工程中增设重疾恶化因子,看起来提升了监管要求,实际上是为了促进健康险的可持续发展。

资产端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情况。上述负责人介绍,前几年保险资金忙着去收购业外资产,摊子铺得太大,又没能力经营好,积累了风险,最后“一地鸡毛”。放眼全球,国际上保险公司其实很少跨界扩张,主要都在围绕保险产业布局,做专和做精主业。

在此背景下,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精神,偿二代二期工程完善了长期股权投资的实际资本和最低资本计量标准,大幅提升了风险因子,对具有控制权的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实施了资本100%全额扣除,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此外,针对房地产市场,偿二代二期工程通过提高资本占用的方式,倒逼保险资金远离“炒房买楼”这些投资行为。在二期工程规则之下,保险公司应以成本计量模式确定投资性房地产的认可价值,不得将投资性房地产的评估增值计入实际资本,并提高了投资性房地产的风险因子,增加其资本占用。

为何会做出上述调整?上述负责人解释道:“从国际经验来看,成熟市场的保险机构已经经历了多次经济周期,之前盲目扩张的险企基本已被市场所淘汰,真正活下来的公司都是那些专注主业的。国内保险机构尚年轻,需要严格的监管规则来加以引导和约束。”

穿透资产摸清风险

挤掉水分夯实资本质量

资产端与负债端宛如保险公司的两条腿,不仅需要健全,还需要匹配,保持一定的配合度和协调性,关系着保险公司能否走得稳、行得远。

“长钱短配、短钱长配”是保险公司最常见的资产负债不匹配问题。偿二代二期工程通过完善利率风险计量方法,优化对冲利率风险的资产范围和评估曲线,更加科学、敏感地反映公司的资产负债匹配情况。

上述负责人表示,未来保险业面临的利率风险可能还会增大。“责任准备金评估的折现率曲线采用的是750日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偿二代二期工程下的利率风险评估将采用60日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可以对市场变化更加敏感,更灵敏地体现出公司资产负债的匹配程度。这将给保险公司更充足的管理空间,推动他们在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方面去做更多的工作。”

“自身的风险管理是保险业防范风险的第一道防线。监管要做的,就是用机制和标准推动保险机构有主动管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上述负责人表示,偿二代二期工程要求保险公司每年滚动编制未来三年的资本规划,并将资本规划纳入战略规划、风险管理以及绩效考核等统筹考量,促进公司提高资本管理水平。

资产负债匹配是保险公司平稳运行的必要条件,却还不是充分条件。资金具体投向了哪里?投资资产的风险有多大?是否储备了足够的资本金?资本金的质量怎么样?这都关乎保险公司能否可持续发展以及发展的质量。

为了摸清保险公司的风险状况,偿二代二期工程做了一项重大改革:实行资产全面穿透。保险公司需按照“全面穿透、穿透到底”的原则,识别保险资金的最终投向,基于实际投资的底层资产计量最低资本,准确反映其风险实质。

“其他国家的保险业对于资产穿透也有一些原则性的要求,但没有我们这样系统、全面和明确。中国保险业对资产穿透的要求,走在了最前列,做得最彻底。”上述负责人评价道。

上述负责人坦言,此前保险公司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即做资产管理的投资团队是一个独立的利益主体,侧重收益,相对忽视风险指标。因此,偿二代二期工程通过最近10年的数据重新测量了保险业所有投资资产的风险因子,并明确风险大的资产多占用资本。监管希望借此推动整个保险投资评价体系的变革,从单纯的收益评价向考虑资本占用后的风险收益评价转变。

摸清资产风险是第一步,第二步是提高资本质量。上述负责人表示,过去金融业存在违规不实注资的问题,一些公司的资本金可能本身就是从金融机构腾挪出去的。

因此,偿二代二期工程完善了资本定义,增加了外生性要求。“如果股东的钱是通过担保等各种方式从金融机构腾挪出去的,那么,它就不符合外生性要求,不能作为保险公司的资本金。”上述负责人解释道。

显而易见,外生性要求是挤掉资本水分的手段之一。而另一个手段则是,进一步砍掉核心资本的水分。偿二代二期工程下,计算长期寿险保单的预期未来盈余,需要根据保单剩余期限,分别计入核心资本或附属资本,其在核心资本中的比例上限也有明确要求。

上述负责人表示,以前长期寿险保单的预期未来盈余全部可以计入核心资本,新规则下,只有一定比例可以计入核心资本。这对寿险公司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影响很大,有家大型险企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因此下降100个百分点。“保险公司的资本金,应该主要来自于已实现的真实净资产,而不能过度依赖保单未实现的浮盈。”

这一规则的调整,既提高了保险公司资本质量,也有利于抑制盲目扩张冲动,防范风险。“以前的规则下,有些管理层误以为公司资本很雄厚,四处攻城略地。但实际上他们没有意识到,很多资本都来自于尚未实现的保单未来利润,不是实实在在的净资产。”上述负责人表示,资本是金融机构吸收损失、抵御风险最重要的依靠,所以,提高保险公司资本质量是环境使然、大势所趋。

落实国家战略

鼓励发展重点领域

除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近年来中央还作出了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设科技强国、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部署。

“这些都是偿二代二期工程建设的指挥棒。”上述负责人表示。

对于专属养老保险、农业保险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险种,偿二代二期工程都通过给予资本折扣的方式鼓励保险公司经营。比如,二期工程通过设置调控性特征因子,对专属养老保险产品的长寿风险最低资本给予10%的折扣。

同时,为了支持创新活跃的中小保险公司和科技保险公司发展,二期工程对上一会计年度车险保费收入小于20亿元的中小财险公司,在车险业务保险风险资本要求方面给予10%的折扣;对专业科技保险公司的保险风险最低资本给予10%的折扣。

此外,为落实“双碳”目标,偿二代二期工程明确对保险公司投资的碳减排项目的绿色债券的信用风险最低资本给予10%的折扣。为支持保险业对外开放,二期工程还对再保险境外交易对手违约风险计量标准、等效资格优待政策等进行了修订。

最长3年过渡期

力求规则Ⅱ平稳落地

总体上看,从保险业务到保险资金,从资产负债匹配到资本质量夯实,偿二代二期工程对监管规则的修订呈现出范围广、维度多、强度高等特点,二期工程修订后形成的规则Ⅱ将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水平和保险业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为了准确地评估规则Ⅱ实施带来的影响,银保监会组织保险公司开展了多轮定量测试。最新一轮联动定量测试结果显示,基于2020年12月31日时点,178家保险公司在规则Ⅱ下的整体偿付能力保持充足,监管指标区分度有所提升,资本结构更趋合理。

上述负责人介绍,保险业自2022年一季度起编报基于规则Ⅱ的偿付能力报告。为确保规则Ⅱ平稳实施,如因执行规则Ⅱ导致偿付能力指标大幅下降或跌破具有监管行动意义的临界点(如150%、120%、100%)的保险公司,监管部门将对其实施分类指导,给予最长不超过3年的过渡期政策,允许其分步到位,实现新旧规则的平稳过渡。

按照给予3年过渡期、分步到位的政策,保险业2022年实施规则Ⅱ时,整体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预计在230%左右,较现行规则下降约10个点。其中,产险公司下降约20个点,寿险公司下降约8个点,再保险公司下降约13个点。规则Ⅱ正式发布后,保险公司将会主动调整、适应规则变化,预计实际偿付能力降幅将进一步缩小。

在业内人士看来,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指标下降,亦符合当前对于行业风险的整体判断。上述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随着保险风险的逐步暴露,资产端的市场风险(除利率风险外)和信用风险有所上升。不过,我们也要看到,寿险公司的资产负债匹配情况持续改善,利率风险最低资本大幅降低。综合之下,寿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的降幅较产险公司相对较小。

同时,规则Ⅱ下,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明显。“主要是现行规则下,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区分度不高,规则Ⅱ提升了核心资本标准,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区分度提高,因此,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有较大幅度下降,但仍远高于50%的达标标准。”上述负责人补充道。

具体来看,规则Ⅱ下,经营激进、资产负债匹配存在较大问题的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将普遍下降,而经营稳健、风险管理能力强的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将普遍提高。上述负责人表示,总体来看,若给予3年过渡期的政策,除目前已经不达标的保险公司外,不会因此新增偿付能力不达标的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为确保规则Ⅱ顺利实施,保险公司亟需对偿付能力监管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升级。上述负责人介绍说,银保监会已着手对偿二代监管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以满足规则Ⅱ实施落地的要求。

二期工程影响几何

听业内大咖如此说

历经四年,几番征求意见和定量测试,标志着偿二代二期工程落地的新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下称“规则Ⅱ”)终于发布。上至行业、下至公司,这项新规具体在保险业负债端、资产端会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上海证券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业内多位大咖,来听一听他们是如何解读的。

中再集团相关负责人:

二期工程在继续坚持风险导向不变的基础上,注重问题导向,治乱象、降杠杆、强执行,从严从实加强资本约束,鼓励保险产品回归风险保障本源。这使得现行偿付能力监管机制更加健全,有利于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我们预计,规则Ⅱ执行后,保险公司的风险文化将进一步加强,再保险应用有所提升,再保险将在风险转移、技术支持、资本融通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

安联(中国)保险控股副总经理、首席运营官陈良:

等效互认相当于在我国监管规则与其他市场规则之间建了一座桥梁,有助于境内保险机构走出去,也有助于海外保险机构走进来。

阳光保险集团投资管理部总经理刘鑫:

规则Ⅱ要求保险公司按照“全面穿透、穿透到底”原则,识别保险资金的最终投向。其在原则和目标上都与资管新规保持一致,都是为了更加准确地识别底层风险实质,防范放大杠杆、变异风险、空转资金或绕道投资以规避监管等行为。将从资本端约束保险公司参与复杂交易结构,也引导保险公司主动关注底层资产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与风险抵御能力。

中国人保财险相关负责人:

按照新的计量规则,融资性信用保证险的资本要求将大幅提升,叠加未来宏观经济预期的不确定性,预计保险公司将更加谨慎地开展融资性信用保证险业务。车险方面,规则Ⅱ对增速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大公司增加最低资本要求,引导大公司带头推动车险理性经营、精细化管理和高质量发展转型。

友邦人寿总精算师张敏:

规则Ⅱ通过引入保单未来盈余的资本分级,强化核心资本的损失吸收能力;通过完善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等资产的认可标准,严格财务再保险业务对实际资本提升的效应条件等,进一步夯实实际资本质量;通过实施穿透监管,准确识别和计量保险公司投资风险;通过完善利率风险计量方法,引导保险公司优化资产负债匹配管理。

穆迪金融机构部副总裁、高级信用评级主任朱茜:

规则Ⅱ下的偿付能力体系,对风险的界定和衡量更为清晰合理,是一套更全面、更有效的中国风险导向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这与国际上特别是欧盟偿付能力监管(Solvency II)的监管理念是一致的。

责任编辑:张维嘉
0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