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现代陆军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这支军队对塑造日本国家的政治、社会、文化和战略产生了怎样的决定性影响?又为何会走向覆灭?……
围绕这些问题,美国军事史学者爱德华·德瑞在其《日本陆军兴亡史:1853-1945》(新华出版社,2015年6月出版)一书中,对日本第一支现代陆军的成立、建设、演化、分裂、蜕变以及最终覆灭的历史进行了清晰勾勒和深入解读。作者以大量英语史料和日文史料为基础,对原始文献进行了深入发掘,吸纳了日本军事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而成此书。对重大军事战役,该书只是点到为止,主要关注点则放在塑造日本陆军的战略、理论学说和价值观的冲突中产生的组织制度问题。
1938年1月11日,日本裕仁天皇出席御前会议
1853年,美国人马修·佩里准将及其“黑船”的到来粉碎了日本自主实施的闭关锁国政策。而幕府——也就是当时统治日本的德川家将军的政府——却无力有效应对外国势力的侵入。幕府的软弱诱使它的敌人蠢蠢欲动。为了收揽民心,幕府的首席参议官打破传统做法,寻求让当时在京都的孝明天皇批准条约。但天皇拒绝了这项请求。这让幕府和朝廷双方陷入分裂对立,并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动乱。最终,幕府政权崩溃,在这动荡喧嚣的十年间,尊皇的中低级武士阶层成为推翻幕府运动的排头兵。此后,在内战的烽火中,尊王军以天皇的名义成功击败了幕府军,并在天皇与日本第一支现代陆军之间铸就了一条经久不衰的纽带。
戊辰战争中的萨摩藩武士
以此为起点,爱德华·德瑞分析了饱含着武士道精神的战争风格怎样塑造了日本军队、限定了其选择空间并影响其具体决策,以及如何使其成为征服大半个亚洲的组织。德瑞指出,“在国家刚刚统一的大背景下,陆军的领导者们需要明确这支军队的作用,并且赋予它一种使命和一套价值准则。在一个转型的社会中,日本陆军为了满足不断变化的军事和文化需要,必须对自身进行革新。因此,其思想基础也会随之发生变迁。虽然从表面上看,(日本)陆军在1895年和1925年两个时期几乎是一个样,但本质上却大为不同。”作者以严谨的学术考证,对旧日本陆军发展的内在“机理”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分析了日本陆军在社会中的地位及其影响因素,进而,这支军队又对塑造日本国家的政治、社会、文化和战略产生了怎样的决定性影响。
日本浮世绘中的甲午战争
关于日本陆军的地位,作者指出,“自始至终,旧日本陆军都需要乞灵于真实或想象的‘陈年旧事’来明确其核心价值,并愈益仰赖一套以天皇为中心的意识形态,而这也成为它在日本国家政体中占据特殊地位的重要因素。”各种历史条件塑造了日本第一支现代陆军。而国际压力如果并未最终支配日本陆军的命运,那么至少也限制了它的选择自由。
更重要的是,日本陆军的命运后经证明也与日本二战结束前整个国家的兴衰荣辱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甚至可以说,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半期,日本陆军的活动实际上在日本这样一个非西方、非白人的边缘性“后发国家”的近代化/现代化历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举足轻重的角色,并对更广泛的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国际关系格局与互动造成了深远影响。哈佛大学荣休讲座讲授、赖世和日本研究所所长(1991-1995)入江昭评价道:“这是一本说服力极强、不偏不倚的、可读性极强的历史著作,它不仅对我们理解战争前和战争中日本的军国主义有重要参考价值,也对我们理解战后日本的军国主义颇有助益。”
在该书最后,作者提出发人深省的观点,“如果一支军队将自身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那它就注定难逃失败的命运。”(文/魏晋)
《日本陆军兴亡史:1853-1945》(精装)
[美]爱德华·德瑞 著
顾全 译
新华出版社2015年6月出版
定价:7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