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互联网公司再掀上市潮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迎退出“丰收年”

2018-07-13 08:11  中国证券报   刘宗根

减持压力不容忽视

业内人士认为,上市一方面带来了在二级市场的募资机会,另一方面,也给公司带来了减持压力。对此,陈挺峰表示,就目前多家赴港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发行情况来看,部分企业在解禁后或将面临创投减持压力。但具体要看企业此前融资发生的时间,若解禁后刚好到了风险资本需要退出的时间段,就会面临较大的减持压力。不过,在前6个月内,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加大在业绩上的发力或在技术及商业模式上取得新的突破来提升市值,一切都需要好的业绩来说话。

“港股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锁定期是6个月,基石投资者也有6个月的锁定期。美股上市公司的锁定期是完全市场化的行为,主要看公司与早期投资者签署的禁售协议。”陈挺峰补充到。

前述母基金人士认为,不管企业是在A股上市还是在港股或美股上市,都会面临过往投资方减持的压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企业去二级市场上市,就是释放流动性的一个过程。上市也意味着股权多样性的增加,以及进入通道更加顺畅。“老股东适当减持,实现投资收益回报,其实是很正常的一种行为。”

淳石资本联合创始人兼CEO施文捷认为,创投减持压力一定会存在,但具体有多大,需要看投资方对被投企业的估值预期与资金回笼需要。例如,如果投资方对项目的估值在2000亿元以上,那么在500亿元左右的估值,即使能够减持,恐怕也不会卖掉太多筹码。

“从资金回笼的角度来说,IPO无疑最重要的退出方式之一,通过减持回笼资金是自然的选择,只不过每家企业的情况不同,减持的策略与节奏也有所不同。”施文捷表示。

责任编辑:谢玥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