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思考:危与机并存
智者在危机中看到的是机会。除了躲避危机的方法,公募基金思考更多的是危机中的“机”在哪里。
回顾多个“黑天鹅”事件,产品造假、发生质量问题,往往重击相关上市公司的收入、利润。部分涉事较深的企业,在事件发生后,营业收入、利润断崖式下跌,股价连续跌停,甚至导致相关公司破产,走到退市的悬崖边。
在此背景下,机构进一步思考的是,这些公司是否从此一蹶不振、没有了翻身的机会?
从过往的案例中或能发现一些端倪。天弘基金近期在《被“黑天鹅”撞上的股票,后来会怎样?》一文中写到,2008年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个别厂家的奶粉被检出三聚氰胺。该事件直接导致三鹿集团破产、资产被收购。蒙牛乳业在港股复牌当天暴跌60.25%。伊利股份股价一个多月里从14元左右跌到了6元左右,蒸发后市值甚至不到50亿元。
然而,三聚氰胺事件也助推了行业整合,小奶场纷纷退出市场,行业壁垒提高,标准越来越严格。更值得机构关注的是,随后几年,国人对乳制品的需求持续旺盛,这也使得行业龙头经过短暂调整后迅速收复失地并高速增长,龙头公司伊利和蒙牛的优势反而越来越大。
数据显示,短短10年,伊利股份股价从2008年的最低点6元左右涨至如今的27元左右,其间涨幅3.5倍,复权后的涨幅更惊人,达到26倍。同样,在此期间蒙牛乳业在港股的涨幅也接近7倍。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瘦肉精”事件上。2011年3月15日,央视曝光双汇发展子公司收购的生猪当中,有部分使用了国家严令禁止的“瘦肉精”进行喂养,严重损害消费者健康。当日该公司股票跌停,截至4月底,股价跌幅超30%。经此打击,公司当年的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营业额损失巨大。不过,在2012年,双汇发展就实现净利润28.85亿元,同比增长116%,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股价也在2013年走出新高。
一位从公募机构出来的私募老总告诉记者,危机这个词语,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危”代表着危险的意思,但“机”也代表着机会的存在。身处危机之中,在意识到危险的同时,也不要忽视机会的存在,这在股市中尤为重要。
而他口中难逢的机会,就是以非常便宜的价格买到一家好公司。他说:“每次危机事件爆发后,我们都会将身处漩涡中的公司价值与暴跌后市值作比较。若远低于公司真实价值,这时的危机就变成了大机会。”
王联欣认为,投资经验的宝贵之处就在于,能够更加沉稳地应对危机并作出果断决策。因此,无论“黑天鹅”事件的最终影响如何,能够从中成长的投资者就能终身获益。
美国一位著名投资大师说过:“没有研究做基础的投资,就好像闭着眼睛开车。”的确,在A股市场更是如此,不做深入研究的盲目投资很容易“踩雷”。而也正是通过深入研究,才能在危机发生时,大胆地进行左侧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