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

参与煤焦矿基差贸易 钢企探索规避原料风险新路径

2018-08-22 07:54  中国证券报   孙翔峰

       基差贸易在钢铁行业逐步推广

  近期,河钢集团北京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下称“河钢集团”)、嘉吉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吉公司”)签订了200万吨铁矿石基差贸易的框架协议,这是目前国内铁矿石市场规模最大的基差贸易签约。此次合作采取“定量不定价”的方式,约定每月交货量、交货地点和点价方式。

  “铁矿石绝对价格和基差波动使得许多客户寻找合适的风险管理工具。”嘉吉公司金属事业部大中华区战略客户总监王强说。

  他指出,今年5月4日大商所铁矿石期货实现国际化,其价格发现和套保功能将进一步发挥。大商所铁矿石期货为市场提供了一个公平透明的铁矿石现货依据,并使得市场参与者能够通过套期保值工具管理价格风险。

  在行业人士看来,嘉吉最近与河北钢铁签订的大商所定价浮动价格铁矿石合同,就是行业中的一个标杆,起到了一个模范带头的作用,通过这个案例可让一些企业尝试着去做。

  据介绍,嘉吉的整个定价机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嘉吉与客户从实货交易角度确定了交货时间、地点、品类与数量。与客户达成一致,一个月后的PB粉价格为500元/吨,而此时大商所铁矿石1901合约价格为510元/吨,则我们与客户签订一个点价合约,约定一个月后交付的PB 粉价格为大商所期货合约价格-10元/吨。而这里期货合约的价格暂时不确定。在这个阶段,客户拥有一个浮动的定价方式,缴纳总货值8%的保证金。

  第二个阶段是客户可以确定大商所的价格。客户在其中一个交易日以510元/吨的市场价格锁定了五千吨的大商所合约,在另一个交易日以505元/吨的市场价格锁定了另外五千吨的大商所合约。在第二个阶段点价完成后,客户确定了总价格为(510+505)/2=507.5元/吨,而与基差合并后客户实际采购成本为507.5-10=497.5元/吨。

  第三个阶段是客户根据前面两个阶段确定的总货值在约定的提货月内开始提货。整个点价期是可以从合约敲定的第一天,直至交货月份结束。这样的灵活性使得客户充分利用整个点价期内的市场波动,选择最优的时间节点进行定价。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嘉吉与河钢的这种定价方法可以分解成一个浮动部分即大商所的绝对价格和一个固定的基差。通常基准值取决于铁矿石的类型以及未来港口的供需情况。买卖双方在达成交易时即确定完成。

  铁矿石期货价格在这个定价方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价格和基差是基于当前交易的特定交易日的铁矿石期货价格。通过大商所合约,客户将基差风险与绝对价格风险进行了分离,并可以分别管理两部分风险。

  借鉴成熟品种基差模式

  借鉴在成熟品种的基差模式,煤焦钢矿企业在探索新工具时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塑料行业中,基差贸易作为现货定价模式逐步被市场接受,并已成为市场主流的定价和销售方式。

  在2014年前后,浙江明日开展基差贸易业务。在期货盘面价格上加上一定幅度的升贴水,在下游客户缴纳一定程度的保证金后,与下游客户约定到期结算指定价格、指定品种以及指定地点的现货。

  “点价模式对于贸易商来说,能够改变过去囤货赌行情的模式,减少了企业资金压力,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赚取合理的利润;对于下游工厂来说,可以提前锁定利润,减少资金压力,将精力集中于生产销售方面;对于产业链中下游来说,都是规避风险的较好模式。”与会人士指出。

  从2008年至今,从价格表现上来看,最显著的变化应该是基差。从2016年开始,基差的升贴水幅度最高不会超过400-500元/吨这个阈值,而以往如2008年前后基差甚至可以达到1000元/吨以上的幅度。

  “以上的这种情况,主要是市场基差交易者不断涌入、参与者日趋成熟理性的结果。”与会人士表示,自2016年,我注意到,期货再次转为升水格局,大量的套保商、基差交易者涌入市场,通过“买现抛期”来尝试赚取基差收窄的收益。在这一阶段中,我们企业通过基差交易一方面维持了贸易量的稳定增长,达到贸易量年均增速24.9%;另一方面,通过基差交易加快货物流转,避免到期“死交割”的尴尬处境,减少了资金占用成本。此外,期权作为期货加保险的含权贸易深受上中下游实体工厂的喜欢并大量运用至日常的采销活动中,在支付一定的保费为上下游的原材料的产成本提供保价服务,同时中游贸易商也可以利用自身的原料库存进行卖出期权获得额外的利润来降低库存成本。

  记者发现,随着去年大商所期权项目的试点。期货加保险的含权贸易在塑料实体上中下游企业得到了广泛推广运用,去年短短三个月就完成了近一万吨的含量权贸易,在价格相对高位,生产利润相对丰厚的时候,企业运用期权进行保价,对于下游订单相对稳定的时候对他们原材料进行保价,在淡季原材料价格相对高位的时候对产成品进行保价,对中游贸易自身而言,特别是在价格快速上涨或者快速下跌的时候运用期权代替买入或者卖出套保业务,在震荡行情的时候通过卖出期权从而降低原材料持有成本,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本优势。

责任编辑:梁肖廷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