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难度加大
与前些年相比,前面博弈转债下修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情况,不确定性的增多限制了投资者参与热情。
以往转股价下修通常是跟回售压力联系在一起的。与下修条款一样,回售条款也是我国转债市场的一个特色条款。“设置这些条款的初衷在于增强转债的安全性,吸引投资者并降低发行难度。”中金公司(14.20-0.70%)研报称。
倘若回售实施,转债就真的成了债券,需要发行人偿付本息,造成资金链压力,而不少发行人发转债,是想间接实现股权融资。因此,发行人有避免回售的动机。在转债接近触发回售时,发行人可通过向下修正转股价,提高转债的平价,来化解回售压力,这也是以往投资者博弈下修的主要思路。
但是,转债下修牵涉多方利益,在博弈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风险点。如果投资者对下修预期打的过满,而发行人最终选择了回售、或下修幅度不及预期、或下修预案未获得通过都可能造成预期差,引起转债价格大幅波动。
这些风险点在以往就存在,但如今博弈转债下修已变得更复杂。
首先,转股价下修的动机变得更加复杂。今年以来,出现了不少暂时没有回售压力、甚至还没到转股期,发行人就提议下修转股价的情况,这在以往很少出现。这当中有一部分发行人是出于促转股的动机,希望投资者早日转股,充实资本,比如之前的骆驼转债、最近的江阴转债。这种情形下,转股价下修一般是一步到位,对转债价格的刺激比较明显。还有一种情况是,低迷市道下,主要股东参与了转债配售,甚至是主承因为包销持有了较多转债,在转债上市后便出现了浮亏,存在减持或止损需求。这种情况下,不排除会对发行人的决策施加影响。但这种情形下,带来的一个问题是——持有转债的投资者需要回避下修预案表决。如果大股东无法参与投票,转债下修议案能否通过的不确定性将大为上升,增加了博弈难度。今年以来,已经出现了几个下修失败的案例,这在历史上同样是很少见的。
其次,在股价低迷的情况下,选择下修转股价,意味着转债转股对股权的稀释会更明显,相应的阻力也会更大一些。特别是,在转债大股东因持有转债不能投票的情况下,中小股东对下修结果影响力有所上升。出现否决下修或者下修不到位的可能性相应上升。
再者,信用风险对转债价值的影响加大。以往转债定价主要考虑规模、行业属性、平均溢价率,但随着刚兑预期打破,必须将个券信用资质纳入考察范围。对于一些风险个券,即便存在下修可能,参与时也应该谨慎。
当然,在趋势性机会有限的情况下,条款博弈机会仍值得珍惜,只是博弈难度更大。中金公司研报指出,下修给予转债“推倒重来”的机会。但下修之后,转债相应恢复正常,主要矛盾也回到正股基本面、估值等方面。投资者若着眼更具趋势性或更大空间的机会,仍有赖于对正股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