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天十年
中国恒天成立于1998年,由原国家纺织工业部所属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纺织机械和技术进出口有限公司、中国纺织工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中国化纤总公司、中国丝绸工业总公司等六家企业组建而成。是国内唯一以纺织装备为核心主业的央企,其纺机主业综合实力在国内纺织机械行业位居第一,是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纺机企业。
目前中国恒天拥有二级全资及控股子公司24家,境内外控股上市公司3家,包括经纬纺机(000666)、恒天立信(00641.HK)、凯马B(900953),参股华讯方舟(000687)、恒天海龙(000677)、赛晶电力电子(00580.HK),分别持有华讯方舟和恒天海龙14.94%和10.19%的股份,为两家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是一家资产规模稳定在900亿元、利润规模在30亿元左右的大型企业集团。
具体来看中国恒天控股的这些上市公司:
经纬纺机:是中国恒天旗下的以纺织机械为主业,兼营商用汽车、医疗设备、农用机械以及信托业务的上市公司,中国恒天控股58.32%。
恒天立信:创立于1963年,是业界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企业,核心业务为设计、制造和销售供纺织行业使用的染整机械设备,同时经营不锈钢材贸易及金属铸件生产业务。2011年6月并入中国恒天,中国恒天控股55.94%。
凯马B:公司B股于1998年6月在上交所挂牌交易,2008年4月,中国恒天通过股权收购成为公司控股股东,近年来,公司通过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推动有进有退工作,逐步退出了市场过度竞争的农机产品,形成了载货汽车、中小功率多用途柴油机、工程(矿山)机械、机床、小型机电产品和进出口贸易六大业务。中国恒天控股31.6%。
中国恒天组建以来,通过股权划转、并购重组、战略合作等多种方式,整合了境内外20余家纺织机械、商用汽车、纤维材料、纺织服装、金融信托等企业,如今业务范围已形成纺织机械、商用汽车、纺织及贸易三大主业,涵盖纺织机械、纺织贸易、新型纤维材料、商用汽车及工程机械、金融投资、文化、资产管理等业务单元。
目前中国恒天以“聚焦主业、战略转型、价值创造”为工作方针,逐步构建“高端制造、金融创新、文化服务”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创新“资本投入+人力资源=资产价值+现金流回报”的总部价值创造模式,运用科技创新与资本运作两个轮子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增长,努力成为全球最具盈利能力和影响力的纺织装备制造企业,全球纺织贸易和新型材料业务细分市场最具影响力的供应商,中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商用车细分市场的领先者。
中国恒天成立至今二十载,张杰执掌了其中十年,可以说,中国恒天由一家传统的纺织企业发展形成当下的多主业格局,与张杰个人不无关系。
张杰“野心”
所谓风正劲,旗高扬。就在两年前,张杰还不时接受各路媒体专访,忆往昔,谈未来。
自2008年上任后,当时全球金融危机和资本市场正处于低潮期,但张杰坚持认为,企业筹措资本,进行资产结构和业务结构的重组与整合,其实是为了推动下一步新业务板块的转型升级——用资本市场的力量推动科技进步。
当年,中国恒天就开始了频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实践。以机械制造板块为例,先后并购重组了长天九五、立信工业、荷兰GINAF汽车、斯洛文尼亚TAM-DURABUS、欧瑞康非织造布设备业务单元等企业及资产的全部或部分股权,其中有民营大佬,也有外资巨头。
有扩张也有“收缩”,或者说股权和业务层面的闪转腾挪,比如在中国服装、恒天天鹅和恒天海龙的进入与退出。
张杰的“野心”不仅在于产业运作层面,他认为,在实业与资本结合的时代,产融结合才能实现资源最大化配置,真正的产融结合是将公司核心资产证券化,让金融业务和实业相互融合、相互输血,形成一个企业运营的完整生态。
张杰认为,借助于资产证券化,可以衍生出融资业务、投资业务、资本中介业务、风险管理等多种商业形态,可以打造金融同业合作的新模式,由以往的竞争关系发展为合作共赢关系,有利于推动金融机构从之前的牌照竞争向多层次的业务模式转型。
进军财富管理市场,也是中国恒天和张杰的战略目标之一。通过旗下金融平台,中国恒天在自营业务中布局“私募投行、资产管理、财富管理”三大板块,逐步涉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衍生产品、房地产投资、风险投资等领域。
张杰对于未来的愿景也不时见诸媒体,他说:“不能着眼于未来的企业,何以跟得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谋布局天下的企业,又何以决胜未来?”他认为,如果说金融是经济的血液,那么支付就是金融的血管。张杰认为,人类未来的一场“终极金融革命”将在支付领域酝酿。
他还构想过打造全球交通互联网,到那时,汽车将成为全球交通互联网的路由器,成为人类移动生活的泛平台及第一移动终端。在他的新能源汽车梦想中,恒天新能源汽车将打造一个真正的全球生态系统,泛平台移动平台将不再仅仅是交通载体,而是人类未来生活的入口、接口。
根据中国恒天制订的“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中国恒天的目标是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实现净利润总额80亿元左右;集团要统筹完善“一体两翼”业务格局,构建“三中三恒两平台”的集团企业管理体系。即以“中纺机集团”为平台的纺机业务企业体系、以“中国化纤”为平台的纤维材料企业体系、以“中国纺织贸易”为平台的纺织贸易企业体系;以“恒天汽车集团”为平台的汽车业务企业体系、以“恒天金融控股集团”为平台的金融投资企业体系、以“恒天文化投资集团”为平台的文化创意业务企业体系;以“中国恒天控股(香港)”为境外融资及资本运作平台、以“恒天金石”资本市场平台,构建和完善子集团体系建设,打造专业化管理体系。
“十三五”行至半程,2017年6月29日,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恒天整体并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大股东由国资委变为国机集团,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
此后,媒体出现“自此纺织再无央企”的言论。彼时,张杰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表示中国恒天整体划转进入国机集团后,未来仍将按既定战略发展,而在国机集团支持和帮助下,有望用3年时间实现“十三五”发展战略目标。
如今,张杰落马,其在媒体面前侃侃而谈的未来版本,以及集团“十三五”官方规划都与其不再有任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