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

保险合同暗藏玄机!买了重疾险,病了拿不到钱?

2018-11-17 11:06  健康时报

患者难抉择

判断疾病是否严重,不能单看治疗方式

没有采用开胸手术,难道就不是重大疾病了吗?重大疾病标准如何订立?在面对疾病时,医生考虑的往往是患者的病情和健康,而并非是手术方式及相关保险条款。

“从医学的角度,严重冠心病没有明确的界限,例如有的人年龄过大,属于重症,有的心脏功能、肾功能不好,有的既往做过支架等,这些都属于严重冠心病的范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张海波对健康时报记者介绍道。

中国保险业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从2007年4月开始实施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中,对25种重大疾病进行了统一的定义。其中,涉及严重冠心病的,即是冠状动脉搭桥术。不过,此规范已执行有11年,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严重冠心病的治疗方式也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如果还是限定使用一种治疗方式,这样就严重限制了患者的权利。

对于王岩所患的疾病,根据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告知,既可以选择开胸搭桥术,也可以选择支架手术来代替,且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如果医院的技术及硬件水平达到的话,患者还可以选择不开胸的微创冠脉搭桥术。

其实,对于治疗方式来说,“无关是否为严重冠心病,心脏搭桥和支架的区别仅在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上。”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心血管病诊疗中心主任柳克祥指出,心脏支架为介入手术,相对来说比较简便,损伤小,有出血少和伤口恢复快的优点,尤其是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手术可以快速开通“罪犯血管”(对于心肌缺血以及心肌梗死的定位),挽救患者的生命。

也就是说,判断一个疾病是否严重,要看疾病本身,而不能单看用的是什么治疗方式。

“关键是,虽然开胸搭桥也能治疗该病,但有对身体更为保险的治疗方式,我们也不可能为了获得重疾险报销选择去做开胸手术”。刘鑫忿忿不平地说。

销售噱头多

“100种疾病确诊即赔”,重疾险成理赔重灾区

更让刘鑫不解的,与后期理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她选择购买保险前,保险公司业务员对于理赔的态度却是另一番景象。

“一个朋友向我推销,说平安福是比较畅销的保险产品,只要得了常发生的重大疾病,都能进行理赔,疾病种类涵盖了100种之多”。

刘鑫回忆起当时购买保险时的场景语气有些激动,“当时没有多想,只觉得是朋友介绍的,100多种疾病都能够进行报销,也算是给自己的身体上了份保障,就直接购买了。”

等到理赔时,才意识到保险公司的“疾病”跟我们普通人理解的疾病有着不同的定义。

“没和我说只有开胸手术才能够进行理赔,也没和我介绍疾病该如何去进行报销。本身对专业的医学知识就不太了解,在提供给我们的可供报销的100种疾病当中,我们不可能预知到丈夫或者自己以后会得冠心病,也不可能在买之前就纠结在这一个环节上。”

“一般情况下,投保人和保险公司打官司,保险公司基本上都是胜诉。”一位平安保险内蒙古自治区“平安福”业务员告诉健康时报记者,重大疾病报销病种和合同拟定都是由专业医疗和法律团队来层层把关,但是对于投保人而言,相当于一个人和整个团队在“博弈”。合同就是有法律效力的,消费者签署合同后就代表你已经同意了这个条款。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就不能进行理赔。

实际上,王岩的案例并非孤案。“105种重疾+55种轻症”“重疾轻症达5次赔付、保120种”“确诊即赔,先赔付再看病”……记者以“重疾险”为关键词搜索,有高达200余种重疾险产品琳琅满目。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查询,有诸多关于重疾险赔付纠纷的判决。不完全统计,涉及保险合同的案件共计有4522件,其中理赔案件高达1340件。

“看到这个案件的审判结果,回家赶紧翻开自己的保险合同,才知道有这样的条款。”北京市朝阳区一位同样购买了重疾险的消费者说,拿到厚厚的一本保险合同,几乎看不懂里面的内容,但是听业务员说,只要是常见的病几乎都能够赔付,就“稀里糊涂”地签了。

可是,“在得知有这样的条款后,一旦得了病,是选择可以报销的手术方式,还是选择对身体损伤更小的手术方式,就会让投保人陷入尴尬的境地了。”该消费者说。

“就连我们很多保险推销员都不了解自己推销的保险,这就很容易造成理赔事故”。一位平安保险内部销售员向健康时报记者透露,很多业务员都不知道,重疾险涵盖的100多种疾病,并不是按照病报销,而是按手术和治疗方式分出细致的被报范围。保险公司内部已针对这一情况,对推销员定期培训和考试。

目前,王岩每天都在靠各种类别的药物维持健康,依然奔波在继续申诉的途中,重疾险顺利理赔何时不再成个案,他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责任编辑:张怡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