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房地产市场的新闻总是吸引更多人的眼球。这几天,北京、天津、东莞等多地楼市政策出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很多人揣测:房产调控要松绑了?
香港首富李嘉诚给那些还惦记着炒房暴富的人泼了一盆凉水。李嘉诚近日对媒体表示:“今年世界经济很复杂,大家都要小心点。”谈及香港楼市,李嘉诚建议,如果买来自己住,分期付款没问题的话应该买,但千万不要买来炒,波动厉害。
楼市是不是已经走在回暖的路上?房产还能保值升值吗?
北京:两宗地块将推不限价商品房
1月9日,“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在官网上公布了一份“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预申请公告”,宣布即将拍卖朝阳区孙河乡的两块土地。公告显示,“本次出让宗地中居住用途建筑规模全部用于建设普通商品住房,商品住房不设定住宅销售限价”,也就是非限竞房。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孙河地区不限价出让土地不能理解为限价政策的退出。但随着此类宽松类的信号出现,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后续房企预期的调整。持续性的“限地价”和“限房价”,已经引起了部分房企拿地的犹豫。此次土地出让不限价目的是为了打消房企的顾虑。
天津:自持租赁住宅“变身”,可以卖了!
1月10日,天津市土地交易中心发布公告,取消津滨开(挂)2012-13、14、15、16号四宗地块出让合同中约定的“该地块租赁型住宅建成后不允许出售,仅允许出租”条款,将自持租赁住宅调整为可售住宅。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此次天津对于部分地块政策进行了调整,明显超过了市场预期。从市场政策来看,土地市场的出让政策也在做调整。如果此类土地是限定租赁的模式,可能会导致房企抵触,进而带来土地出让的流拍。虽然此次调整是针对具体地块的,但在租赁市场发展中也在不断调整用地政策,目的是为了防范土地交易降温的风险。
广东东莞:购房两天内可“无理由退房”!
1月11日,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其官网上正式对外发布了《关于推广使用《东莞市商品房认购书(范本)》的通知》。该通知规定,从3月1日起,东莞实行新版商品房认购协议,按照新的规定,买房人自签订认购协议以后,有2天的“反悔期”。在“反悔期”里退房,开发商必须无条件去办理。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东莞此次出台商品房认购书相关政策,并不意味着当前行政政策的放松。实际上是对冲动性购房的一种权益保障。在实际购房交易中,签订各类协议后,往往存在购房者反悔的情况,容易造成购房者和房企、中介的纠纷。而类似两天的反悔机制,很大程度上也是有助于稳定市场交易,进而利好买卖关系的维系。
房贷:首套房利率 2 年来首度回调
融 360 数据显示,2018 年 12 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 5.68%,相对基准利率上浮 15.9%,环比 11 月下降 3bp,为 2016 年 7 月以来的首次回调。此外,下调房贷利率的银行数量占比创 2017 年 4 月以来新高,达到 10.13%。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目前对于利率松动,应该理解为商业行为,而不是政策调整。从后续市场来看,贷款利率是否会调低还不太确定,但规模肯定会上升。
当前,此类贷款利率上浮的空间在压缩,对于购房者来说,至少不用太担心后续银行贷款利率政策收紧的可能。从实际情况看,受持续性降准政策的影响,银行本身流动性在改善,这有助于扩大放贷规模等。
房地产要回暖吗?
虽然多地“信号”频出,容易让人浮想联翩,但是专业机构普遍认为,“房住不炒”的政策主基调不会实质性扭转,政策出发点在支持居民合理自住型需求的同时,还是会着力打压投资、投机性需求。随着2018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显著降温,2019年调控政策微调也在预期之中。
“泽平宏观”认为,2019年,地方政府将有更大的调控自主权,将平衡“稳增长、保财政和房价上涨”压力,适度修正前期调控。
如限价、限售、限签政策,在市场高温时起到迅速踩刹车的作用,随着市场平稳,势必清理退出。有些城市,也会将限购范围缩小,从全市划定到市内核心区。
涉及土地、租赁、保障的调控政策将进一步完善。如在一线城市增加共有产权房和租赁住房供应、创新土地出让模式逐步替代“价高者得”的传统招拍挂模式。
具体到不同的城市而言,“克而瑞地产研究”表示,一方面,商品住房库存不足、房价上涨压力较大的城市,调控政策难言实质性转向,有望贯穿更长的时间周期。另一方面,商品住房库存量较大的城市,调控政策或将有所松绑,甚至不排除刺激性政策再度登场的可能性,以期加快库存去化。
2018年12月24日,住建部召开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指出,2019年房地产市场将以“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为目标,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对比经济“六稳”,房地产市场也提出了“三稳”。
高层定调要“稳”,观望的人们也要看清方向,确实如李嘉诚所言,如果自住并且能负担房贷就买,但是千万别炒,危险!
未来房地产还能保值吗?
2015年、2016年房地产经历了两年暴涨,这是否意味着2019年和2010年仍是调整期,而2021年房地产会再度进入暴涨期?房产还能增值吗?
《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在接受中国财富网(微信号:cfbondcom)专访时表示,中国房地产周期是“2+4”,也就是说两年暴涨期和四年整理期。
2015年、2016年房地产经历了两年暴涨,但这并不意味着2021年房地产一定会再度进入暴涨期。因为规律的总结和归纳整理都是基于历史数据和表现概括的,未必未来就会按照历史重演。
但是,房地产市场的总体大趋势还是有一定规律性的。从房产价格上涨幅度来看,以“2+4”年为一个周期,在上一轮房地产的6年周期内,除去房价最高值和最低值,可以算出房产的价格上涨的幅度大概在60%左右,平均每年增长10%。长期来看,一般认为房地产价格基本上每年的涨幅跟GDP相当,或者比GDP多1-2个点。
未来房地产能增值多少?水皮认为还不能确定,但是它实际上具有保值功能。中外的经验证明:房地产价值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而增加的,表现形态就是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