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

收藏投资导刊│从高古玉收藏看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2019-07-22 15:50 收藏投资导刊   蒋振凤

从高古玉收藏看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从盘点来看,高古玉藏品不断刷新拍卖纪录,基本上都集中出现在了最近几年,时间跨度大约从2016年到2019年间,四年时间,高古玉藏品从2016年约686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价到2019年出现的2000多万元人民币的拍品,不得不说,高古玉果不其然,成为了拍卖行业的一批黑马。

北京古玉文化馆《齐家文化 和田青白玉三蝉复合琮》

那么细数这些在各大国际拍卖行初露端倪且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成交数据的高古玉藏品,你会发现,这其中,除了大家熟知的商周和战汉文化外,还有距离我们相当遥远的新石器时代各个文化时期的代表作品,比如红山文化、后石家河文化和良渚文化等,可能很多人说不清红山文化究竟起源于何时,更搞不清,这段历史时期,给后人留下了哪些宝贵的财富,但是单单从红山文化这个名字来说,并不陌生。

杭州良渚博物馆《商周玉器》

资料显示,红山文化,发源于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一带,起始于五六千年前,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 红山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1935年对赤峰东郊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1956年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红山文化是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期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文明,在发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相交汇产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

与红山文化、后石家河文化和良渚文化不同的是,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1500年,诞生了非常有名的齐家文化。齐家文化是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文化,因1924年首先发现于甘肃广河齐家坪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境内的黄河沿岸及其支流、陕西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和宁夏部分地方。

北京古玉文化馆《齐家文化 男性生殖崇拜玉神人》

距今四千年前后,先民们不但创作出了独具特色的陶器,他们还用美丽的石头创作出了一大批美轮美奂的齐家玉器,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编1”中,就收录了齐家文化高古玉藏品至少几十件不止。玉刀,便是众多齐家玉器中的一种。 玉刀,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它既是生产工具,后又发展成为一种玉礼器,作为对苍天,大地,神灵,祖先,对丰收,猎获,病魔,洪水等祭祀使用的一种玉礼器。后来先民又将玉刀的种类分为若干,比如单孔玉刀、玉二孔刀等。此外,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编1”中,还图文并茂地录有玉圭、玉琮和玉璧等。其中一件(故83872)玉璧径28.1×27.2厘米,孔径6.3×5.7厘米,厚1.1厘米,这块玉璧后面还刻有乾隆题诗。乾隆皇帝堪称是古代器物的大收藏家,他生平收藏了许多著名的古画、青铜制品、瓷器和玉器等,作为皇室收藏有不少作品传袭至今,且在各大拍卖中独占鳌头。

北京古玉文化馆《西汉 和田黄玉马头》

日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玉器艺术”展览中,有近300件精品玉器亮相,其中就涵盖了我们所说的上起远古下迄清代的精品,这些古玉藏品可都是有来头的,据了解,2010年国家文物局将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所藏39万件文物调拨中国国家博物馆,其中中国古代玉器占8万余件,而此次展览的古玉藏品皆来自其中,同时还增添了部分以往鲜有展示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内旧藏。

除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了大量新石器时代各个时期的藏品外,北京古玉文化馆中,亦珍藏了典型的齐家文化、大量的商周文化和战汉时期的古玉精品,其中因为齐家文化人物雕塑藏品极为稀缺,吸引了不少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从馆中的《齐家文化男女复合体嵌绿松玉神人》、《齐家文化男性生殖崇拜玉神人》到《齐家文化神牛神人复合体玉琮》再到《齐家文化四羊方琮》和《齐家文化和田青白玉三蝉复合琮》等珍贵藏品可以看得出来,同样是齐家文化代表性器物,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有别于前两者,尤其是人物雕塑,这在遗留的齐家文化中也算是极为稀缺的。如果不是有专业人士给你讲解,你很难将眼前这些粗粝、古朴、简单、拙稚甚至于在表情上还略带一丝惊恐状的玉器藏品与人们所能接受的美玉联系在一起。当然,亚里士多德认为,恰恰是因为惊奇和困惑,使先民创造了神话,神话意象以假想的感性形式激发情感意志。

北京古玉文化馆《齐家文化 男女复合体嵌绿松玉神人》

通过《齐家文化男女复合体嵌绿松玉神人》这件作品,可以想象的出,齐家先民的想象是多么浪漫夸张、男女复合巧妙,男坐蹲姿虚空,超越了常人的思维。而《齐家文化神牛神人复合体玉琮》和《齐家文化和田青白玉三蝉复合琮》,前者表现出了牛的抽象概括与混搭、琮的空洞通天的想象,后者对蝉本身复杂而丰富的想象,以及三合的圆满,无不呈现着原始先民超时空的艺术想象力。

有学者认为,这些藏品,再现了史前齐家文化古玉的造型艺术,不是一般的再现艺术,不是偶尔的摹写现实,而是一种灵魂艺术,是造神艺术。他与先民在混沌之中始渐觉醒的审美意识紧密相联。神话意象激起的是对神意的屈从与虔信,即包含信仰在内的宗教情感。而玉石器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礼器,则是这些活动的重要载体。在人们的实践能力尚不能支配的领域,人们要想实现自己的需要,就不得不诉之于神力,诉之于幻想之中的、超自然的神视力量。

可见,先民的这种神灵意识,是和“想象”紧密相连的。在男女复合体嵌绿松玉神人上,那种蹲坐虚空的想象,即使在现在,也是绝伦的想象,并具有直观的空间概念,因而,多出了几分哲学的意蕴;神牛神人复合体玉琮,也是借助了丰富的想象,才得以将人与牛、神人与神牛非常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造型的简略,形象本体选取的概括、简练与抽象化,都无不是因为夸张;齐家文化四羊方琮,一方面,是雕塑语言中浅浮雕手法运用的最早成功范例之一,对后人、一直到对今日艺术家们的塑造形象,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另一方面,它本身将羊首在琮之四壁,通过浅浮雕,探伸出来,想非常人之象;和田青白玉三蝉复合琮的想象与夸张,内涵就更为丰富。刻画塑造出的蝉的体量,比现实生活中的蝉,要大过十多倍,这也是夸张的想象,将它们以三面合拢,也是源于想象。可以说,夸张的想象,无处不在。

北京古玉文化馆《西汉 和田黄玉龙形佩》

北京古玉文化馆《战国早期,玉虎》

责任编辑:徐可芒
0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