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倒挂诱发打擦边球冲动政策法规模糊致维权困难
在市场价格倒挂、开发商利用信息不对称诱导业主、政策法规模糊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不动产投资领域乱象频发。
记者调查了解到,当前不动产投资领域乱象频发,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价格倒挂,易诱发打擦边球式销售冲动。一位房地产企业负责人表示,“办公变公寓”乱象,从根源上说,与规划不合理有关。部分城市盲目大量建设商业办公楼,导致供大于求,一些地方办公楼库存至少需要10年消化。这就导致商办类建筑与住宅类建筑存在严重价格倒挂,一些商业办公建筑价格连住宅一半都达不到。开发企业拿到了商办类的土地之后,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容易改建成带有住宅功能的产品,比如公寓,并采用打擦边球的方式进行销售。
“这类建筑的销售协议和合同上,一般会写明办公、非住宅,而且会忽悠业主来不及细看就尽快签署协议,这样在法律关系上,开发商就不会有明显硬伤。由于开发商、销售公司在宣传上闪烁其词,加之业主也分不清各类公寓的性质,以及与住宅的不同,前期一般很容易蒙混过关。然而,房子一旦交付,办房产证时,业主就会发现房屋性质不对、燃气通不了等问题。”该房企负责人称。
利用信息不对称,诱导业主投资。长期研究房地产的专家吴翔华告诉记者,酒店式公寓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个名词,可以有各种性质,主要看土地性质,土地性质是什么,上面建筑就是什么性质,老百姓也不懂。“公寓的概念很复杂,40年、50年、65年及70年产权都有,商办公寓、酒店式公寓及酒店式住宅等等,连专业人士有时都搞不清,一辈子买不了几次房的业主在销售诱导下,很容易盲目投资。”很多业主也都表示,他们不知道公寓还有那么多种类,只想着能住就行。
买商铺投资养老的业主郑先生反映,买商铺时,开发商、物业公司都在一间屋,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都挂在墙上,买完铺子以后,开发商就不见了,后来他们才知道墙上的证件并不包含他们购买违建地块上的商铺。此外,有人现场看的商铺和最终签约的不是同一块商铺;商铺位置、编号在购买以后还会有变动,有的原来是商铺现在已经变成空地,有的商铺周边原来是走道,现在却被其他商铺包围在里面;约定的高额租金收益事后物业又重新给了一个计算标准,导致实际租金一落千丈;很多人的合同条款还不一样。
政策法规模糊,执法缺乏依据,业主维权难。多位业内人士介绍,部分“办公变公寓”乱象,与一些地方政府政策不连贯和模糊密切相关。有的地方还鼓励建设小户型公寓,允许把商业建筑在符合规划条件下进行分割,对外出租,给人居住。所以很多开发商就会将不好卖的商业办公楼改建成公寓出售。
针对商铺投资引发的业主纠纷,国土部门一位干部告诉记者,现有关于地下空间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责任单位和监管单位都不明确,地下违建商铺处理起来同样棘手。“地下的土地性质不明确,违法性质不好界定。我们连开发商具体违反了哪些条款都不清楚,处罚没有依据。现在我们只能现场测绘,找开发商问询,以及发一张停工通知书,其他也没什么有法律依据的措施了。”
销售委托第三方公司,方便跑路和推卸责任。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开发商为了规避虚假宣传风险,在销售环节都是委托第三方公司,一旦遇到问题,这些第三方公司就会跑路变空壳,人都找不到,开发商也有借口推卸责任,给执法和业主维权造成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