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

城市共生是人与社会关系的反思——安·美术馆开馆展揭幕

2019-10-30 10:30 收藏投资导刊

作为安·美术馆开馆展的“向心——城市共生计划”于2019年10月29日在北京通州新光大中心盛大开幕。

安·美术馆是由易居中国联合创始人朱旭东和著名雕塑家隋建国发起,杨建华担任名誉馆长。此次展览由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担任学术主持,郑妍担任策展人。在这个展览里我们关注和探讨的是人类生存与环境变化的共生,文化与城市气质的共生,科技与城市发展的共生,又或是新媒体语境下空间转化的共生。

展览 “向心——城市共生计划”共邀请了十三位目前活跃在全球当代艺术界的重量级艺术家共同参与,展出作品近30件。他们是:理查德·迪肯(Richard Deacon)、林一林、李青、刘韡、沈远、宋冬、隋建国、谭勋、王郁洋、徐坦、尹秀珍、展望、赵赵。展览围绕“城市共生”的观念,用当代艺术的表达营造出全新的视觉体验,同时又从不同的视角,引发人们对“城市共生”的关注和思考。

安·美术馆发起人隋建国

安·美术馆发起人隋建国表示,“安·美术馆的开馆,不单是北京的一件大好事,更是通州文化艺术事业的大好事。开馆展的副标题:城市共生计划,则不言自明地道出了安·美术馆在通州五河交汇的这个心脏地带将要起到的作用——与周边城区街道互动共生,一起携手建立新的北京城市文化艺术高地。”

学术主持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作为承载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容器,需要造梦者提供并调和更多不凡的底色,让人口与环境,文化与科技,人文与艺术,传统与创新,过去与未来……彼此相互成就,成为共生的力量。

安·美术馆名誉馆长杨建华表示,“在如此宏大的背景下,新光大中心通过艺术介入的方式,秉承多元、开放、包容的精神,携手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隋建国基金会、阿波罗艺术网,推动艺术生活方式的顶层设计,将安美术馆打造为“当代艺术价值再发现平台,定期举办高水准的艺术展览和学术活动,全方位开展艺术公共教育以及艺术扶贫等公益事业,助力当代艺术生长,全力培养‘YCAs’。”

安·美术馆发起人朱旭东

安·美术馆发起人朱旭东在谈及安·美术馆的企业与美术馆关系时说道,“我觉得安美术馆就是企业的一张文化名片,它很好地诠释了在文化自信的改革开放大环境下之央企风范。同时,安美术馆也是新北京的一座艺术客厅,可以汇聚四方朋友,在这座多元、开放、包容的空间里,可以承载古典,当代及前卫等各种类型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内容。作为新光大艺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安·美术馆’和‘安艺术空间’互为支撑,致力于推动当代艺术与商业时尚的跨界整合,创造商业中心、商务中心、社区中心、文创小镇、旅游目的地等多场景下的艺术IP及系列艺术文化活动。”

安·美术馆开幕展策展人郑妍

本次安·美术馆开馆展的策展人郑妍在介绍展览主题“向心”时说道,“城市共生,我们在这个展览里关注的是人类生存与环境变化的共生,文化与城市气质的共生,科技与城市发展的共生,又或是新技术与新媒体语境下空间转化的共生。共生的基础在于城市提供的巨大物理空间以及在此空间内构建的人类社会,而无论物理空间还是人类社会,又在彼此的冲突、纠结和依存中不断生长,努力使之成为这无边无际且庞大系统中的独特存在。这种存在正如艺术家通过作品所表达的种种思考和发问,对于共生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此次展览甄选不同年龄段的艺术家参与,年龄跨度从“四零后”到“八零后”,力求全方位纳入不同的年代视角,以体现伴随不同年代城市发展的“城市共生”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的发展和演变脉络。出生于1949年的理查德·迪肯(Richard Deacon)现工作、生活于英国伦敦,曾经在世界各地多所艺术学院讲学并参加重要展览,并在1987年获得英国艺术“透纳奖”。此次参展的作品《新字母》和《未知的定制》灵感来自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定制文化,从一般个体对大众消费品的适应性展开,用随光线不断变化的图案来探讨差异与未知的关系。

责任编辑:徐可芒
0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