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

千年银杏树下的两岸相聚:2019“以慈化瓷”海峡两岸陶艺文化交流活动亮相上海

2019-12-04 21:49 雅昌艺术网

874NLPpemTQtqWH3WlcBnjVBalpaJYsA3ZBWTfdK.JPG

2019年11月30日,第六届“以慈化瓷——海峡两岸陶艺文化交流活动”于上海青浦报国寺隆重开幕。

VC1bOC0rcjBFweNsAxi2CTbr6QlgATRx6mPVZ6hq.JPG

自2014年至今,“以慈化瓷——海峡两岸陶艺文化交流活动”曾先后走进奉化雪窦寺、崇明寿安寺、台湾佛光山寺、上海宝山寺、东海观音寺。通过以在佛教氛围中展示两岸当代名家艺术陶瓷精品为引,举办学术论坛等多项延伸活动,以联动两岸陶瓷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对话,展示两岸艺术家们对于共同推动中国当代陶瓷文化发展的文化自觉与使命担当,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与好评。

本届“以慈化瓷”在上海市委统战部的指导下,由青浦区委统战部主办,青浦区海联会、青浦区台办、青浦区民宗办、报国寺及上海艺评会联合承办,并得到上海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上海市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上海市政协书画院的联合支持。

400位嘉宾,相聚千年银杏树下

11月30日上午,“以慈化瓷——海峡两岸陶艺文化交流活动”在青浦报国寺举行了盛大的开幕典礼。

ZEex72QJLp5qqJwJByLRgJbAsSAyLcWESZNwk3gZ.JPG

市政协副主席方惠萍、青浦区委书记赵惠琴、市台办主任李文辉、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房剑森、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肖堃涛、青浦区政协主席李华桂、青浦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凌宇等领导及两岸艺术家在内的近400多位嘉宾出席开幕式,“慈情瓷语”在寺内珍贵的千年银杏树下吐露芬芳。

开幕式上,青浦区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凌宇、台湾艺术家代表(水里蛇窑第三代窑主)林国隆、大陆艺术家代表(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邹晓松、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房剑森先后为本次活动致辞、讲话。

wSLledMTxmBd0x6nVVBlnBgucTPV3ePdmwiVmfcs.JPG

青浦区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王凌宇

P8D04eJMoDI8c3v6290Xp183DLQYu5Ei9sqWqpEg.PNG

台湾陶艺家、水里蛇窑第三代窑主 林国隆

9cs5vCK76zKCaXbLRd2VAlec9MbsN8BdBCQUe5k8.JPG

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 邹晓松

sE7D0X11z9MA2PKLuaImIqZUAWgbYTQeED8ma477.JPG

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 房剑森

同时,“以慈化瓷”活动策划人陈海波代表活动组向报国寺捐赠民国著名艺术家曾龙升的作品粉彩弥勒像一尊,报国寺方丈昌智法师则回赠以书法作品“以慈化瓷”。此外,近120位艺术家将作品留赠于青浦。

vhORNhh5TghuHQKigaWepIiahgEgFeRjoERaBJVG.JPG

GJQuyrjo2BQCZiNCwcP3Fh7k6EzurtPUJvPAsK1P.JPG

开幕式的高潮在3.2.1倒数声中而来,随着嘉宾们的共同“推动”,“以慈化瓷——两岸陶艺文化交流”的卷轴缓缓展开,场下掌声热烈。这也预示着,在政府与民间的共同作用力下,有关两岸交流的故事长卷仍有更多等待书写、拉长、延伸。

UIgt0dXRYIoY0SyavjxkjDmvP1qI9I2QgLWtn2zm.JPG

200件精品瓷作,汇海峡两岸、聚体制内外

报国寺藏经阁内,在一尊尊琉璃释迦摩尼佛像组成的壮观空间里,200件来自海峡两岸、20多个省市、150位艺术家的瓷艺佳作一一呈现。瓷板、瓷瓶、瓷雕,多样的艺术形式围绕“慈与瓷”的主题各彰异彩,展现两岸当代艺术陶瓷设计创意与制作的最前沿风采。

Ecq0JSxXc7IAeICwvczdE4FXLPP3AiWA3kUwbjZC.PNG

“慈”与“瓷”,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精髓与艺术文化精髓。佛教文化与陶瓷文化二者自古便有着深厚的联系,不仅在禅道与器物之间,更在哲学与精神上相互渗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两岸艺术家一脉相承的传统。展览以多元化的陶瓷作品为桥梁,让两岸艺术家跨越空间和思维的双重距离,面对面进行切磋与交流,肩并肩进行文化探讨与思考。

uxJxqtrHz2aj3mssxijGxE7KiRHeWQEjEpNjz3kh.JPG

JgYZFHfDdpZgUoWWJ4J6dZDcCAKcPROWNg40FijI.JPG

通过开放多元的态度,本次展览汇集海峡两岸、汇集体制内外、汇集老一辈与年轻一代的艺术家的共同参与,聚集人心、人气,亦期望将活动的影响力辐射到更多艺术家群体中去。“这次活动一如既往得到了两岸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但参与程度如此火爆还是超出了我们预期。虽然早前作品征集就已截止,但在艺术家们一次次热情的申请中,我们足足将征集又向后延伸了整整一个月。可能这打破了展览征集应当遵循的严谨规则,但在这场瓷与慈相遇、因慈与瓷而意在创造更多相遇的活动中,我们诚挚的希望能够尽全力为大家提供展示、尤其是交流的机会。”策展人陈海波表示。

OC1Bs7ipwpd3SBu4YJxMwtpTDy8tQUBP3vmwqigE.JPG

180分钟学术论坛,不同声音,金句频频

展览之外,静态的视觉,延伸到“以慈化瓷、以艺近道”的动态讨论。

tFM8CV9ovBWy0z0mf7lYEuWSkOFMc0xMsiyl8XJF.JPG

以慈化瓷活动策划人 陈海波

11月30日下午,“从过去到现在——以慈化瓷两岸陶艺文化论坛”在青浦绿舟宾馆举行。本次论坛除了邀请多位海峡两岸、各个年龄层次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专题汇报,更结合时下许多热点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轮。

ZmBBdcU01EHlBADzKLprKuM4kzJ6pOd7svrJLnZr.JPG

整场论坛分为圆桌论坛、个人艺术汇报两大板块。上半场中,围绕“从传承到创新,中国近现代艺术陶瓷的发展之路”以及“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海派陶瓷艺术的发展之路”两大议题,在王洪伟、杨楠的分别主持下,詹嘉、胡小军、孟树峰、吕嘉靖、许明香、谢嘉亨、李磊、李遊宇、罗敬频、尉涧松、柯和根分别组队讨论,就当代陶艺发展的多样性、看待传统与创新的不同角度、以及中华文化自信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金句频出。

下半场中,两岸艺术家代表邹晓松、曾永鸿、孟树峰、曾冠錄、詹嘉、刘晓玉、唐云辉、王裔婷、李子木、李善愔、九多、包容瑜、图腾鸿先后分享各自的创作随想。

sY5nCxW5vmLFDQO5aw8JCjUeHvs8yNSdmaP1Z94t.JPG

陶瓷,是中国的文化名片,是闪耀丝绸之路的东方珍宝,更是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千百年来,这一艺术瑰宝在海峡两岸代代相传。由于地域差别,两岸艺术家在专业技术、艺术风格文化理念上有所不同,但正是这些不同,为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的丰富发展做出了互补性的贡献。在这样一种共通的文化理解之下,创作理念“不同声音”的互补,观点看法“不同声音”的碰撞,使得两岸艺术家在互相交流探讨的同时,进一步深化着两岸艺术家们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

hH4xt7HVbJccZ6VWivR4FGCEU6W2tjBi03wphNFB.JPG

UWdY3OtuorN6RkW7n0XVe5PwSR08fd4X8lKYGBSI.JPG

1台晚会,两岸艺术家同唱一首歌

11月30日晚,一台以“以慈化瓷”为主题的晚会精彩登场,为本次两岸艺术家的相聚点燃又一波热情。

国宝级舞蹈《千手观音》舞出宝像庄严、静穆祥和。诗朗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朴素明朗而隽永清新的语言,传达真诚与善良。民俗舞蹈《打莲湘》、歌曲《田山歌》展现青浦特色和从平凡生活中创造欢乐的智慧。独唱《千手千眼》唱出金沙池袅玉莲馨、千手遍护众生的祈佑。还有来自"最年轻的杜丽娘”昆曲艺术家张冉的昆曲《牡丹亭》、笛子独奏《溪行桃花源》、极具特色的苏州评弹相继亮相。

整场晚会在最后一曲合唱中将气氛拉向最高点,来自台湾的艺术家们登台献唱歌曲《朋友》,“朋友一生一起走,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台下艺术家们不断加入进来合唱,不少艺术家被一同拉上舞台,整场晚会在热情的合唱、相互的拥抱中落下帷幕。

HdsIxfk9nyvoRMJPCHUcq0J0uxNs2m1z7UAljSYK.JPG

6届活动,慈情瓷语同一条心

自2014年至今,在活动策划人陈海波的带领下,“以慈化瓷——两岸陶艺文化交流活动”已先后6年连续举办。作为一场联系大陆与台湾两岸文化艺术界、联结宗教与艺术对话的、具有开创性的活动,“以慈化瓷”在历年活动中不断发展成长,成为了从纯展览,到结合学术论坛、艺术采风的多元化项目,而这一活动的成长离不开两岸所有参与者的集思广益、大力推动。

以慈化瓷活动的成功举办,见证了两岸艺术家们对于共同推动中华陶瓷文化发展的文化自觉与使命担当,更展现了两岸携手的巨大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血缘相亲,文缘相承。两岸文化交流,大有文章可做。”李强书记也曾言:“ ‘两岸一家亲’,就是要多走动,多交流,加强各领域交流合作。”虽然当前两岸关系较为敏感,但在当前局面下,依托民间力量、加强两岸交流的必要性亦十分重要。而在两岸交流的众多板块中,文化交流是最具柔性、最具延展性的通道。两岸文化交流理所应当成为两岸交往的先行者和拓路者,为进一步累积两岸和平发展、共同进步进行铺垫。

“以慈化瓷”,是一个项目,更是一座桥梁,而这六年来所有参与其中的两岸艺术家们亦都是搭建者,而今,这座桥已初具规模,联通越来越多的人。

责任编辑:徐可芒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