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

实体书店巡礼:衡水之外书店创办历程

2020-07-17 16:28 北京开卷

2019年12月21日,衡水之外书店汇中广场店正式开业。

从书店筹备到一切就绪,漫长而又仓促。

和商场一次次的拉锯式谈判,我们有情怀,有理想,商场要引流,要业绩。签完入驻合同,找设计师,从理念到细节,又开始新一轮的磨合,大到整个布局,小到一个装饰,都力求尽善尽美。定下设计稿之后,跟我们长期合作的厂家来量尺、定板、开始制作书架,装修工期紧,我们和工人们一起,每天加班到深夜。因为宾馆客满,创始人老程还在未装好的书架平台上睡过两夜。书架组装好之后,老程又带着店员们忙碌的上架陈列,没空回家,甚至都没有时间去理发,在开业当天早晨才抽空去理了一下头发。

最后呈现的效果虽然仍有缺憾,我们也已尽了最大努力去完善。

看着梦想中的蓝图一点点实现,就像一个精血孕育的初生的婴儿,慢慢长成最美的模样。

新生的之外书店成熟而又稚嫩,我们有丰富的书店运营管理经验,却是第一次彻底脱离开教辅图书,做一个纯粹的社科书店。在实体书店一片唱衰声里,一个没有刚需,不以学生为主要消费者的书店,利润点在哪里?网络的便捷低价,我们如何抗衡?高昂的房租和运营成本,如何能实现自身造血,良性运转?

我们对困难有充分的认知,也有迎难而上的信心。

我们做好了长期奋战的准备,书店迎来了一个开门红。

开业当天,人流如潮,两层楼的书店里座无虚席。新中式的装修风格,古典与现代完美融合,精挑细选的图书,浓郁的书香氛围,吸引了众多关注。市区另外一个高端商场直接来人谈合作意向,承诺了更为优厚的条件,市图书馆的业务负责人也来商讨公益活动的进行,各地书业同仁的到来捧场,我们忙碌而又兴奋。

开业的热潮在几天之后缓缓退去,读者不再有当时的爆满,虽络绎不绝,却也不再如当日的喧嚣。静默下来的之外书店,阳光透过玻璃窗,在桌子上投下竹艺灯斑驳的影子,若有似无的音乐弥漫在整个空间,偶尔翻动书页的声响,伴着吧台瓶罐轻轻碰撞的叮当,有人悄悄走过,又在某本书前默默驻足,浮躁的心沉静下来,享受一段静谧的时光。

在这里,人们不止是顾客,也是读者。点一杯饮品,就可以坐下来免费阅读店内的任一本图书,离店的时候,读者往往会毫不犹豫地买走自己喜欢的书,而不去比较网络上的低价,因为我们给书增加了很多附加值,舒适的环境、良好的氛围、看得见摸得着的图书,更能提升消费者购买的欲望。

一次,我接待一位替孩子买书的顾客,在帮她找到合适的书籍之后,聊了几句,惊喜的发现我俩都是红学爱好者,而且是故宫文化的迷妹。她介绍我看《上新了,故宫》专题片,我推荐她看《故宫院长说故宫》、《我在故宫修文物》、《看见不一样的故宫》,我们讨论哪个版本的《红楼梦》更接近曹公原意,哪位红学家的观点更能引起共鸣……如果不是在这里邂逅,我们可能终生没有交集,也可能就是擦肩而过的路人。

书店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让更多相似的灵魂相遇——不管是读者和读者之间,读者和作者之间,读者和店员之间,读者和创办者之间。之外书店不只是一个卖书的场所,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空间。书不只是一件商品,更是一座思想沟通的桥梁。

一切向好,顺利得甚至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临近春节,安排好了节后店内的值班人员,开开心心的回家过节了。

不料想,一场疫情突如其来,小区,村庄都开始严格管控,人流聚集的商场立刻变得门可罗雀。为了防控需要,节后坚持营业了几天,就暂时闭店了。

进入书店业这些年,一年只休除夕和春节两天,每天工作至少13个小时以上,经常感叹时间不够用的我们,突然有了大段大段的空闲,却要在紧张和忐忑中煎熬。

店员在闭店期间,学习业务知识,盘点库存,为复工积极的做着准备。虽然闭店带来的损失让我们压力倍增,但是我们还是捐献了一万元现金用于抗疫,虽然是杯水车薪,也是尽我们一点绵薄之力。每天祈祷疫情快点过去,让一切重回正轨。闭店期间,我经常梦到自己像以前一样在店里忙碌,原来平凡琐碎的幸福似乎变得遥不可及。

所幸,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奋战中,疫情很快得到了有效遏制,本市患者清零,小区解封,我们在闭店一个月之后,定于2月28日复工。

复工伊始,疫情带来的紧张的气氛还没有完全散去,每天只有稀稀落落的几个顾客,我们认真地消毒,测温,安排顾客以安全距离入座,我们感谢在这么困难的时候来支持我们的朋友,也感恩一线抗疫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我们针对性的推出了一些回馈活动,比如针对普通消费者的“饮品两人同行,一人免单”,针对医护人员,警察,现役军人的进店消费一律88折。

我们邀请了市疾控中心的专家来店内举办防疫卫生知识讲座,为大家科普防疫知识;我们举办了小规模的亲子猜谜活动,让因疫情封闭的孩子展露活泼的天性;我们积极推广各大出版社的线上活动,在我们的微信群——“之外书店文化云客厅”、“陪伴计划”,大咖云集,文珍老师为我们分享阅读和写作、计文君老师为我们解读了她眼中的红楼梦、吴钩老师带我们穿越到宋朝、周云蓬老师用声音带我们足不出户就游览了耶路撒冷、伊斯坦布尔和撒哈拉沙漠,他教会我们闭上眼睛去看,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4月19日,我们举办了“疫情下的读书人迎接世界读书日朗诵会”,并于线上同步直播,市、区两级宣传部门都给予了大力支持。有语重心长地娓娓道来,有热血澎湃地慷慨悲歌且行且诵,一张张口罩遮住的面孔涌现着遮不住的激动。这是一场特殊的朗诵会,我们希望疫情散去,大家可以没有顾忌的相聚。

好消息慢慢多起来,兄弟书店闭店的坏消息也不绝于耳。

闭店潮真的到来了吗?就算环境恶劣,我们也会坚持,有读者带着父母儿女过来读书,点上四五杯饮品,她对我说:我是想表达我对你们的支持,我喜欢这里,你们书店一定要开下去。有领导过来指导,提供帮助,并自费原价购买图书,鼓励我们一定要撑下去。

为了我们的梦想,为了带着电脑来办公的顾客,为了带着书本来写作业的学生,为了角落里相对微笑的情侣,为了把这里定为采访地点的文化圈的前辈,为了越来越稳定,越来越多的读者,我们一定能在坚持中发展,图书零售之外,我们承接馆配,企业书房,单位定制,家庭服务,多元化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利润来源。

业务在逐渐回复到正轨,我跟老程却在管理上爆发了巨大的分歧。在做之外书店之前,我们在县城的母店管理一向以感情为主、制度为辅,几个店员至少跟了我们三年以上,我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之外开业最初,老程就给我打了预防针:“这个店不能再用人情来管理了,要想有长远发展一定要用制度来约束。”我嘴里答应,心里不以为然。最艰难的时刻,我们不裁员,不降薪,鼓励大家一起坚持。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还是发现个别人的惰性严重,工作起来拈轻怕重,满腹怨言,导致原来团结的队伍开始出现分歧。老程的意见还是当机立断,去腐肉才能生新肌。我要求再给最后一个机会,多做思想工作,观其后效再做决定。这次老程不情愿的让步了,但是我的努力做了无用功,一个人天性的东西是很难被改变的,我再苦口婆心,也改变不了人家的我行我素,最后,我放弃了我软弱的同情心,对负能量的员工予以坚决的辞退。一个店要想有长远发展,它的团队必须是团结的、积极的、正能量的,这一点老程比我看得更远,贯彻的更坚决。

对于大多数书店从业者来说,这可能是个最残酷的年代,对于我,这却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常常有时不我待的恐慌,我怕我努力的程度跟不上时代的进步,我如饥似渴学习,我不敢荒废每一寸光阴。

这里可能不够大,但刚好装得下我们的梦想;这里可能不够精致,却是心血汇集,这里可能品类不够齐全,也有很多惊喜等待你的发现。

这里是之外书店,我想在这里遇见你。(韩丽娟)

责任编辑:黄采萧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