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讲的,主要是别人的书。书单所列著作的作者,有柏拉图、卢梭、尼采、奥古斯丁,等等。本书的目的之一,是帮助读者们了解一点儿所谓“哲学史”的知识。不过,这个说法本身有误导作用:它让人感觉柏拉图和过去这帮哲学家们早已躺在了故纸堆里,研究他们的著作的唯一价值,只因为它们曾经有过的影响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要成为一个满腹经纶、通古晓今的人,就应阅读他们的著作。这当然没有问题。如果没有哲学史的背景知识,不可能理解西方文化。但是,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却不在于这种教育,而是要让你知道,这些先哲们与他们所生活的时代一样,今天仍然活跃着。即使对这个智能手机的时代,他们同样富有真知灼见。他们的著作阐述哲学的世界观,这些衔接紧密的思想如同一节节火车车厢,构成了对我们今天许多紧迫问题的回答。即使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这样一个拥有其特殊成就的时代,我们依然可以发现卢梭或奥古斯丁,就是那个与我们志同道合的人。
学者不是这本书的目标读者。你翻开第一章的时候,应该还是第一次捧起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The Apology of Socrates)。你应该捧起它来,细细读完;至少,如果你希望完全加入到我们即将开启的事业里的话,你一定要这样做。否则,你便无法评判我所说的是否站得住脚。
本书各章,讨论的是几本伟大的哲学著作中的简短选段。不过,我们将读到的这些伟大作者,无一不著作等身;因此本书呈现的他们的图像,实乃冰山一角。就拿第二章来说,这章将讨论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Discourseon the Origin of Inequality)中的几段。但是,卢梭也写就了《社会契约论》(Social Contract)。乍看上去,这两本书表达的观点是大相径庭的。至于解释二者之间如何相契,那是卢梭学者的任务,不是我的。本书集中讨论的将只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的片断,并从中萃取出卢梭对于社会存在之意义的精妙分析。这样做的结果,难免有过度简化之嫌(不过,我希望是负责任的简化)。当然,我鼓励大家多阅读一些他的著作,以及本书涉及的一众哲学家的杰作,从而对他们有更多的了解。
本书各章不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而是围绕过去一个世纪里争论最热烈的一系列问题分布。例如第二章里,卢梭将与亚里士多德短兵相接,虽然此二人生活的年代相距长达两千年之久。这样编排出于两个理由:首先,这样做是为了体现出,文中所涉思想并非它们被写下的那个特定时代独有的,它们是基础的智识选项,因而,哪怕时至今日,它们仍然是生活中的可能选择。为了强调这一点,本书里对那些古老先哲的描述,将始终采用现在时态。第二,本书旨在引起不同观点之间的哲学竞争(Philosophical Competition)。我将在第一章中解释什么是哲学竞争,以及为什么要引起哲学竞争。简而言之,本书目标在于,邀请读者们加入战场,正如“竞争(competition)”一词的词源是“一起(com)”和“寻求(petere)”,我希望,我们能一起寻求答案,回答那些启发过古往今来无数思想家们的问题。
除第一章外,其余各章均将让在某一具体问题上持不同观点的思想家彼此针锋相对。这几章中,第一节陈述所要讨论的问题,说明其为何重要。第二、第三节将分别集中讨论一位思想家的一部著作。第四节和最后一节,将针对你或能从何处切入以图解决这一争论提出些许建议,简要勾勒几个思考清楚这一问题所必需的思维步骤。文中将一并阐述两位思想家各自观点的积极和消极方面,以期助你决定自己在论辩中持各种立场,哪怕你的立场只是暂时的。这一点十分重要:这些论辩的结果,与你是有关系的,只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有亲身加入这场竞争,你才能在哲学的求索道路上全速前进。
祝你成功!
(本文为《哲学思考:思想史上的伟大论辩》序言)
[美]戴维·罗克里克 著
ISBN:978-7-5166-5092-9
新华出版社 2020年6月
定价:46.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