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

撞上大运的赵构(二)

2021-04-20 11:15 新华出版社

如此太平盛世,怎么能少得了重大武功的点缀呢?

宋徽宗也是这么想的。他登基后一直没有像样的政绩。苦恼的宋徽宗决定通过对外战争来“锦上添花”。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向宋朝的世敌辽朝发起进攻。辽兵屡败。宋徽宗决定借助金国的力量,收复被辽国占据了上百年的故土燕云十六州,建立不世武功。1120年,宋金商定共同灭辽,金兵攻北,宋兵攻南。辽朝灭后,宋朝将原来贡献给辽朝的“岁币”50万贯全部献给金朝。条约签订了,宋朝应该开始准备执行了。但是宋徽宗君臣根本就没把条约放在心里。他们只想依赖金朝,乘机取利,根本没有积极作战的认真打算。相反,宋徽宗在第二年下令加强在东南地区搜寻花花草草的工作,加快汴梁景区的建设。王黼和李彦等人括取民田,又借口军用,搜刮境内丁夫,计丁出钱,中饱私囊数千万贯。有人控诉,他们就打击报复、严刑惩罚,成千上万的人因而致死。

没几天,金国的使节赶到汴梁,见状吃惊地说:“我们大金朝已经把辽国打得奄奄一息了,基本完成条约义务了。你们宋朝怎么还不出兵啊?”

宋徽宗一拍脑门,说:“哦,我想起来了。我这就马上出兵!”

得宠的大太监童贯奉命率领15万大军北上,进展得很顺利,进军到北京西南的良乡才遇到辽军的抵抗。凌晨,童贯看到辽军营中火起,以为辽兵要来进攻了,竟然吓破胆,自己把营垒给烧掉,领兵疯狂南逃。喜出望外的几千辽兵乘胜追击,直杀到涿水。宋兵一路上死伤不计其数。据说,宋朝自王安石变法以来积存的军需,在这一仗中都被宋徽宗和童贯君臣给折腾光了。

童贯一直逃到雄州,才想到怎么交差的问题。他为了逃避兵败的罪责,秘密联络金军,请求金军协助攻打燕云地区。完颜阿骨打毫不含糊,亲自领兵,三下五除二就把燕云地区的辽军给收拾了。童贯又厚着脸皮对金军答应宋朝每年除向金贡献原来献辽的岁币外,又增加一百万贯,作为“燕京代租钱”,请求金军将燕京交还宋朝。金兵在燕京城内大肆抢掠财物,又把城内男女掳去做奴隶,仅剩下一座被搜刮一空的城池,扬长北去。

1123年四月,童贯大吹大擂地进入残破不堪的空城。这时的燕京到处都是丘墟和狐狸穴。可宋徽宗不管这些,他自认为建立了不世之功,大肆庆贺。童贯上《复燕奏》,吹嘘凯旋还师。百官纷纷上表祝贺,又立“复燕云碑”纪功。王黼、童贯、蔡攸等相关人等都加官晋爵。这边是汴梁陶醉在“辉煌的胜利”之中,那边是金国君臣在燕山以北虎视眈眈地把南边的表演当笑话来看。

金国算是把宋朝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的特点给看透了。只是辽国的残余势力还没有被完全消灭,金军上下没来得及对宋朝有“进一步的想法”。1125年,辽朝末代皇帝天祚帝被金兵俘虏,不久遇害。辽朝灭亡了。消息传到汴梁,又引起一阵狂热的庆祝活动。在辽朝的亡国贵族中有个叫作耶律大石的英雄,率领契丹遗民西迁到西域的楚河流域,建立起西辽。契丹民族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毕竟拥有耶律大石这样“真正的贵族”。幼稚懦弱的宋朝君臣本应该更加理性,甚至带上那么点敬意去看辽朝的灭亡。遗憾的是,宋徽宗隆重庆祝宿敌的死亡后又一头钻进诗词书画的风景中去了。

灭辽当年,金军就把铁拳转向南方。金国制定了大规模南侵计划,十一月兵分两路,西路由完颜宗翰率领从云州进攻太原,沿山西南下。东路军由完颜宗望率领,进攻燕州,从河北一路南下。双方计划会师于开封城下。西路军在太原遭宋朝军民的顽强抵抗,停滞不前;完颜宗望的东路军,因为燕州宋军投降,长驱直入,迅速渡过黄河,很快兵临东京城下。

惊慌失措的宋徽宗不得不下罪己诏说:“多作无益,侈靡成风。利源酤榷已尽,而牟利者尚肆诛求。诸军衣粮不时,而冗食者坐享富贵……追惟己愆,悔之何及……望四海勤王之师,宣三边御敌之略。岂无四方忠义之人,来徇国家一日之急。”不管真假,宋徽宗追悔莫及,希望天下兵马勤王救驾。罪己诏的效果一时间体现不出来,金军越来越猛烈的进攻却是实实在在的。没辙了的宋徽宗决定弃国南逃。太常少卿李纲、给事中吴敏等大臣恳请坚持固守。李纲并建议:“现在情况危急,除非传位给太子,不足以招徕天下豪杰勤王救驾。请皇上宣布退位,激励将士。”宋徽宗惊慌懊恼,拉着蔡攸的手说:“想不到会变成这样”!他竟然哽咽着,昏迷跌倒在榻前。群臣赶忙灌药急救。

宋徽宗苏醒过来后,颤巍巍地写了一张小纸条:皇太子可继皇帝位,予以教主道君退处龙德宫。

(本文节选自《脆弱的繁华:南宋的一百五十年》)

《脆弱的繁华:南宋的一百五十年》

张程 著

新华出版社 2021年4月

ISBN:978-7-5166-5640-2

定价:68.00元

责任编辑:黄采萧
0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