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美国人不希望贸易战真的发生;美国对中国和欧洲加征关税,最受伤害的必定是美国。”
“如果特朗普总统最近的一系列言论是认真的话,那么他应该重温经济学课程。希望今天的美国不要成为未来的阿根廷。”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在8月11日举行的世界科技创新论坛上,提出以上观点。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也表示,经济学或者说经济理论,并不支持现有的美国贸易政策。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左)与诺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对话
1全球贸易符合美国和大多数国家利益
托马斯·萨金特表示,对于大部分人、大部分时间而言,国际贸易是好的。
根据亚当·斯密的理论,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可以增加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但它的局限性是受到市场规模的限制。如果一个小国各个环节都想自己做,会限制其分工程度,而国际贸易能降低贸易壁垒,增加市场的规模,所以是好的。任何限制市场规模扩大的动作都会限制分工和增加成本,降低生产率。
朱民在与萨金特的对话中也表示,经济学或者说经济理论,并不支持现有的美国贸易政策。开放贸易对其他国家的产业升级是好事,对于整个世界也是好事。
2贸易战有多重信号
“关于今天的贸易战,其实有多重信号。”萨金特说,有一些美国总统的顾问公开表示,美国所做的就是威胁,包括财长也这么讲。他们的意愿是要其他国家和地区继续减少关税,继续开放,这种表述跟历史趋势是一样的。
通常经济利益会主导人们对贸易政策的看法,但可怕的是,许多群体在经济利益之外,还有其他很多利益诉求。萨金特表示对美国逐步封闭的做法很担忧,如果美国要继续走封闭的路线,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
3大多数美国人不希望贸易战真的发生
美国政策的底线就是看美国的长期趋势,大部分人是从贸易当中获益的;而且他们真心想要有贸易。所以即使是支持政府用关税只是作为一种威胁,但事实上并不愿意真的加关税,而是希望其他国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开放市场。
萨金特说:“贸易战常用‘三种武器’,第一是关税,对进口征税,是对你的国民征税。第二是补贴,你可以补贴国内的生产者。第三是量化的贸易限制,禁止别的国家向你的国家进口。”
在美国,决定贸易政策的是美国人民,因为他们是直接的结果承担者。萨金特说:“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希望看到贸易战。历史上,从二战之后,美国政府利用贸易战作为讨价还价的工具向其他国家施压,以此让这些国家降低关税,开放它们的市场,但这只是威胁。举例来说,在八九十年代,美国对韩国、日本就采用了这个战略。”
萨金特说:“美国大部分人,包括我和我的经济学家朋友们都不希望贸易战真的发生。我们也由衷希望现在(中美)所发生的(贸易摩擦)只是美国威胁战术的重演。”
4希望今天的美国不要成为未来的阿根廷
历史上看,发起针对别国的贸易战很可能导致城门失火。萨金特举例说:“我再给大家讲一个可怕的故事,一百年以前阿根廷人均GDP和加拿大、澳大利亚持平,几乎也和美国持平,当时阿根廷的经济非常开放,实行自由贸易。结果阿根廷做了什么事?一些政客上台,他们的政策就是:阿根廷第一,把生产制造放在国内,封闭市场,因为他们想要促进阿根廷制造业的发展。但是经过一百年,到今天阿根廷的人均GDP只有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1/2到1/3了。这就是保护国内行业、远离国际贸易带来的一个后果。”
“我有一个阿根廷朋友曾经这么说,Thomas,你现在正在经历阿根廷化的第一年,我希望它是错误的,美国千万不要走阿根廷的老路。如果他说得没错的话,那么对于美国是一个大的挑战,对中国和全球而言却不是,因为中国和其他国家不一定向美国学。”萨金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