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专题

31省份营商环境上海居首 软环境将成营商环境改善突破口

2018-11-12 09:51  中国财富网   李耀威   原创

中国财富网讯(李耀威)11月12日,中国财富网联合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发布《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营商环境评价报告》(以下简称《营商环境报告》)。《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各地营商环境发展不平衡,东部最优,西部最薄弱,其中上海营商环境在31个省级行政区域中居首。如今,软环境在各地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更为关键的作用,已成为营商环境改善的重要突破口。

为客观、公正评估各地营商环境,万博新经济研究院设计了万博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维度,以公开统计数据为基础,对营商环境进行综合考量。其中,硬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2个二级指标,软环境包括技术创新环境、金融环境、人才环境、文化环境和生活环境等5个二级指标。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表示,万博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借鉴了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从企业需求出发的评估视角,重点考虑数据和指标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在指标设计上,对人均、密度进行相对化处理,消除了人口或面积不同造成的指标不可比性;同时以相对指标为主,不受地区发展规模不同的影响,具有较强可比性,最大程度保证评测分数的客观。

东部营商环境最优 上海居全国首位

(数据来源于《营商环境报告》)

《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各地的营商环境发展并不平衡,东部营商环境最优,中部次之,西部相对较弱。在31个省级行政区域中,上海排名居首,东部地区省份占据了前十名中的九席,排名后十位的省份则以西部地区为主。

(数据来源于《营商环境报告》)

根据万博硬环境指数评价结果,沿海地区硬环境优势突出,排名前五位均为沿海省份,而排名后五位均为内陆省份,体现了地理位置优越性在硬环境建设方面的先发优势。

(数据来源于《营商环境报告》)

根据万博软环境指数评价结果,排名前五的省市为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和浙江,与营商环境前五名完全一致。刘哲指出,软环境排名靠前的省份,硬环境尤其是基础设施指标排名也很靠前,侧面说明硬环境对营商环境的基础性作用。

营商环境排名前十名的省份在软硬环境方面均表现了较强的竞争优势。以排名前两位的北京和上海为例:上海营商指数总分为81.81,软硬环境指数均排名第二,除了高校总量指标排名偏后,几乎所有软硬指标均有很好的表现,实现了发展有资金、创新有人才。生活更便利的良性循环。北京营商环境指数总分为81.61,受气候环境和地理位置的制约,硬环境得分排名第七,略显靠后;但软环境指数排名居首,技术转让活跃度、教育与研发人员、卫生机构密度等指标均全国前三位,对人才和企业形成强大吸引力。

营商环境指数排名居于中游的省份,如安徽、陕西、四川、湖南等,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一定成绩,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有望成为未来经济发展中的新生力量。其中,安徽的软硬环境指数与前十名差距较小,而且近年来在高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方面加强建设力度,在医疗、教育等软环境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安徽省如能持续发力,营商环境指数有望跻身全国前十。

营商指数排名靠后的省份,主要以西南、西北地区为主,与经济总量排名靠后的省份几乎重叠,这其中既有历史基础原因,但也反映出营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这些省份软硬环境均有较大提升空间,如能得到有效改善,将激发经济发展的潜能。

硬环境差距逐渐变小 软环境对经济发展影响增强

营商环境评价结果显示,在数十年的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各省份均比较重视硬环境建设,虽然中西部省份与东部省份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分差在逐渐缩小。硬环境指数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49.82,远低于软环境76.51的分差。

随着中央提出“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中西部内陆省份硬环境在持续改善中。2017年,基础设施指数排名较为靠后的西藏、贵州等省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15%,高于江苏、浙江等发达省份。《营商环境报告》指出,硬环境差距总体呈收敛趋势。

根据软环境指数评价结果,各省份软环境差距仍然较大。而通过软硬环境与经济规模相关性分析,软环境明显高于硬环境,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更为关键的作用。从软环境五大细分指标来看,金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人才环境与经济规模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关性分别达到0.8、0.76和0.7。

如今,经济发达省份的软环境核心竞争力已初具雏形,软环境指数排名前五的省市均为经济发达地区。以软环境指数得分第三的江苏省为例,在“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发展战略支持下,技术创新环境和人才环境两个指标均居全国第一,高校数量和研发人员数量分列全国第一、二位,创新驱动江苏省持续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以广东、山东、湖南为代表的部分省份软环境指数排名已超过其硬环境指数排名,在营造软环境方面实现突破。以山东省为例,硬环境指数排名第6位,软环境指数排名第4位。山东省金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均为全国前五,通过推进金融改革政策、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打造了软环境优势。

以软环境为突破口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在地方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地方政府与其花费人力、物力、财力寻找新项目,不如通过优化自身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正如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1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综合竞争力。”

营商环境的优化需要软硬环境共同发力。《营商环境报告》指出,硬环境中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软环境中的良好市场机制和创新环境、多渠道的金融支持、灵活的人才引进政策、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创新雨林文化都是营商环境改善的重要方面。

随着软环境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软环境正成为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突破口。李克强总理也指出,优化营商环境“软硬环境都重要,硬环境要继续改善,更要在软环境建设上不断有新突破。

对于改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报告》建议,需要对本地软环境进行全面、客观、科学评估后,针对自身软环境短板,精准施策,持之以恒。由于金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人才环境与当地经济规模相关性最强,在这三大要素中寻找突破口,对于改善营商环境将是效率较高的选择。

以辽宁为例,作为传统重工业大省,辽宁在生活环境和科技创新环境方面没有明显优势,但人才环境和文化环境分别排名第十和第六,优势明显。在提升软环境过程中,辽宁省如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人才和文化优势,有望在东北重工业基地的转型中率先突出重围。

责任编辑:郝梦圆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