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网讯(李耀威)2018年11月12日,由中国财富网和万博新经济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18年中国营商环境指数研究报告》(以下简称《营商环境报告》)发布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在发布会上,31个省级行政区营商环境指数十强及东、中、西部地区五强出炉,其中,上海位列全国及东部地区首位,湖北、陕西分列中部、西部地区首位。
《2018年中国营商环境指数研究报告》发布暨研讨会会场。中国财富网 李林摄
中国财富网总裁张先国,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中国证券报副总编辑、中国财富网总编辑孔雪松,原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等嘉宾出席发布会并发表致辞和演讲。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对《营商环境报告》进行解读。
优化营商环境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财富网总裁张先国致辞。中国财富网 李林摄
营商环境正成为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在新时代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营商环境评估体系成为中国经济从速度向质量发展转变的迫切要求。
张先国在致辞中指出,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积极探索建设营商环境评价机制既顺应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也能更及时地反馈和矫正改革中的问题,将改革推向纵深。本次公布的《营商环境报告》是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有益探索,希望能够活跃从省到市乃至到县的每一个创新细胞。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发布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营商环境前十名。中国财富网 李林 摄
“营商环境应成为衡量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滕泰表示,本次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与时俱进地考虑了全球和中国经济转型的时代背景,从软环境和硬环境两个维度35个指标,用客观、量化的数据指标,力求全面对各地营商环境进行综合考量。希望这个报告能够服务于高质量发展、服务于企业决策、服务于政府市场化改革和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更好推动新旧动能转化。
徐林认为,《营商环境报告》对各省份的评价比较客观和合理,相信发布后会引起地方政府的关注。他建议优化软环境可以从加强改善法治状况及关注国际惯例两个方面着手。
吴思康分享了深圳以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做法。“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需要以改革来营造。”他指出,深圳从贸易投资环境、产业发展环境、人才发展环境、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宜居宜业环境以及国际化示范社区六个方面对营商环境进行完善,让市场活力充分迸发。
上海营商环境全国领先 营商环境将影响地方经济竞争格局
《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各地的营商环境发展并不平衡,东部营商环境最优,中部次之,西部相对最为薄弱。其中,在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级行政区域中,2018年营商环境指数排名前十的分别为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天津、福建、辽宁和湖北,以东部地区为主。东部地区排名前五的分别为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广东;中部地区排名前五的分别为湖北、安徽、湖南、河南、江西;西部地区排名前五的分别为陕西、四川、重庆、广西、云南。
上海排名居首得益于软硬环境指标均表现优异,在高速公路密度、轨道运营长度、金融网点等十二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实现了发展有资金、创新有人才、生活更便利的良性循环。
刘哲在解读《营商环境报告》时指出,在数十年的工业化进程中,各省市区均比较重视硬环境建设,硬环境差距总体呈现收敛趋势,但软环境分差比较大,多数省份仍处于探索阶段。与硬环境相比,软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关性更大,而软环境的金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人才环境与经济的相关性最大。
《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北京、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包括金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人才环境、文化环境、生活环境在内的软环境正成为其核心竞争力。软环境排名后十位的省份,有八个省份与经济总量排名最后的省份重合。
关于中西部地区营商环境的发展情况,《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部地区在全国排名中游,基础设施无一省份进入全国前十,软环境也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西部地区除了陕西、四川、重庆外,其他省份均在全国下游,基础设施成为其发展短板,而软环境需要寻找发展突破口。
依法治国 营造平等稳定的营商环境
1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聚焦企业关切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的通知》公布。《通知》要求,坚决破除各种不合理门槛和限制,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2018中国营商环境指数研究报告发布暨研讨会现场。中国财富网 李林摄
在研讨会现场,原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院长顾强,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常务副院长聂辉华,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勇,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等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展开以“如何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圆桌讨论,为优化营商环境建言献策。
王勇指出,目前我国不同地区发展阶段不同,对应的营商环境也不一样。政府需要深入了解当地企业需求,了解当地发展的优势和瓶颈,因地制宜、因结构制宜地优化营商环境,不能“一刀切”。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在聂辉华看来,营商环境不仅要“亲清”,更要“平”,即政府要有平等意识,让政策是稳定和可预期的。苏剑也认为,营商环境的核心就是依法治国。
陈耀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他直言,人口净流入成为衡量地方发展的重要指标,新时代优化营商环境应更注重人才环境、创新环境和开放环境。
顾强则从企业成本的角度建言如何优化营商环境。他指出,宏观环境的税负成本、制度性的交易成本及物流成本,中观环境的省级政策、产业配套环境、及要素成本,企业层面的人工成本都决定着一家企业投资决策,“降低不可预见的成本同样对改善营商环境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