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专题

让“老”中药迸发“新”动能——扬子江药业走访见闻

2018-08-10 14:35  新华社客户端

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由于“辨证论治”且具有天然性、副作用低等优势,中医药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今年7月,《中医药法》实施已满周年。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央和地方在促进中医药发展方面,陆续出台多项配套政策,助推健康中国建设效应凸显,未来中医药产业也将迎来更为巨大的市场空间。

近日,在扬子江药业集团调研发现,在政策利好的背景下,来自企业层面的创新实践同样功不可没,传统的“老”中药正在迸发出“新”动能。

正在建设三期物流的江苏龙凤堂中药有限公司全景

机器人“走”上传统生产线

走访扬子江药业位于江苏泰州的厂区后,将见闻总结成这样一幅画面:提取、分离、配料、洗瓶、灌装、密封、检测、装盒、码垛……智能机器人默契配合,分毫不差地完成一系列生产线流程。

“这是中药行业第一次使用的自动辅料机器人。”在扬子江药业中药提取车间,工作人员介绍:“药材先从原药材库,通过穿梭车送到前处理,前处理就是对药材进行洗、切、润、烘干等工艺。不同药材的前处理的工艺是不一样的,有的只需要经过挑选就可以去提取,比如胖大海;有的还需要打碎,如栀子;像黄芪这样比较长的药材,还需要切成薄片。所有前处理阶段处理好的药材,需要它装一个周转箱里,自动运到下一个环节……”

工作人员的介绍滔滔不绝,验证了这样一个事实:中药前处理、提取、制剂等过去需要大量人力来完成的工序,现如今在扬子江已经实现自动化生产。传承数千年的中药处理工艺,正在被智能制造替代。

中药提取车间的移动投料机器人

在自动系统控制下,移动投料机器人通过穿梭车行走,实现各投料口的移动供料,通过翻箱倒料机器人实现周转箱的加去盖及翻箱倒料。“它会自动识别将哪个药品投到哪个罐子里,然后自动翻转进行投料。每个箱子下面都有一个类似于IC卡的芯片,全程都是通过芯片去识别药材这个投料机器人是我们联合昆明船舶研发的,在中药行业是一个首创!”工作人员说。

“这边是我们车间最核心的一个区域——中央控制区。”在车间主任的带领下,工作人员来到一个有十来台电脑和大屏幕组成的大厅。工作人员通过人机一体化的操作界面,进行全过程实时监控。

“所的参数都在这个中央控制区来控制。传统工艺要人工控制开启阀门的角度,每个人开启的度数不一样,会造成药品的批间一致性差。”车间主任说,通过自动化控制,可确保过程控制参数严格执行国家法定参数要求,从而将中药提取生产工艺由粗放型转变为精细化,同时减少了大量的人力。

提取车间提取中控室

智能化技术不仅节省人力、提高产品一致性,更带来产能的提升。车间主任说,目前蓝芩口服液的日产量为240万支,是名副其实的“连起来绕地球一周”。

让“老”中药迸发“新”动能,智能制造是必经途径。此前印发的《“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提出,加快智能装备、智能生产线研发,构建智能化生产系统、智能化工厂(或车间),推动我国中药制造技术迈向高端水平。

在智能制造方面,扬子江药业显然走在了前面。

去年6月,扬子江药业获批工信部中药流程制造智能工厂新模式应用项目,全年重大项目获批科技扶持资金7237万元。同时,扬子江还斩获“中药先进制药鱼信息化技术融合示范研究”“中药流程制造智能工厂两化深度融合创新(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示范企业”“江苏省道地药材创新产业联盟”等荣誉。

传承+创新,点燃行业生命力

只有经过创新,才能让传统中医药迸发出新的生命力,而中医药创新发展首先要从传承开始。长期以来,许多货真价实的中药以处方的形式握在中医界的老专家和民间老中医手中、锁在他们的保险柜里。

对此,《“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全面系统继承历代各家学术理论、流派及学说,不断弘扬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

事实上,扬子江早已经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

已故中医泰斗董建华院士,是扬子江药业明星产品之一胃苏颗粒的献方人。

当年,为了开发研究利用传统中药宝藏,扬子江人开始在全国进行寻找,董建华院士首先引起了扬子江人的注意。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从中药事业面临的挑战到发展现代化中药事业的构想,终于使董老动心,献出了珍藏多年的治疗胃病的经验方“香苏饮”。

医药泰斗董建华为扬子江题字

此后,扬子江又根据多位名老中医的验方,相继成功研发并上市荜铃胃痛颗粒、百乐眠胶囊、苏黄止咳胶囊、双花百合片、柴芩清宁胶囊、青乳消颗粒、补肾润肺口服液、神曲消食口服液等一大批疗效独特的中药精品,为无数患者送去健康福音。

除了传承传统中医宝藏,扬子江同样看重中药创新药的研发。

“国内中药新药研发的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有一些企业的研发队伍和研发力量不断萎缩,但扬子江对中药新药研发的支持力度一直很大。”扬子江中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姚仲青说。

2009年初,扬子江药业将集团各地中药研发资源进行了整合,并组建扬子江中药研究院,以泰州中药研究院为中心,现已在北京、南京及各子公司设立中药研究所,现有团队人员九十余人,硕博士以上学历人员占75%,涵盖中药学、天然药化、制剂学、分析、药理、临床等药物创新研发的多个专业。

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研制有临床价值的创新药,是扬子江中药研究院研发中药新药的主方向。“目前某些疾病领域没有有效治疗的药物,具有特色治疗作用的创新中药,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姚仲青说,“如治疗带状疱疹,目前无有效药物,我们研制的创新中药即将进入III期临床研究,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价值;双花百合片,在用于肿瘤放化疗导致的口腔黏膜溃疡具有显著疗效。”

“某些疾病虽有治疗药物,但西药的安全性、给药方式、患者依从性等方面尚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具有独特治疗作用的中医药能够给予患者和医生更多选择。”姚仲青说。

近年来,扬子江在新药研发领域屡屡取得突破。谈及这些突破,姚仲青如数家珍:已经取得生产批件5项,创新中药临床批件2项,特色食品、保健食品产生批文3项;申请发明专利数十项,核心期刊发表文章数十篇;有3项创新中药进入II、III期临床研究;现有在研中药创新药项目10余项,涵盖心脑血管类、内分泌类、妇科、儿科以及消化系统等;同时正在大力布局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配方颗粒研究、经典名方研究、中药大健康产业、中药国际化等方向……

“北有同仁堂,南有龙凤堂”

俗话说,集中力量才能办大事。为了整合集团所有中药产业相关资源,集中力量打造一个国内优秀、国际有重要影响力的“中药王国”,同时将发展目光投向大健康产业,全力构建大健康产业体系,江苏龙凤堂中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凤堂”)应运而生。

自此,中国中药行业形成“北有同仁堂,南有龙凤堂”的两足鼎立局面。

“堂称龙凤,地间泰常。制中成药,作大文章。洲渚永安之镇,集团扬子之江。执行业之牛耳,放云霄之马缰。”这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钟振振,欣然为龙凤堂所做的一首《龙凤堂赋》。

从扬子江药业集团总部驱车向南大约10分钟,宏伟气派的生产园区映入眼帘,这里便是龙凤堂了。前文所提的“中药前处理车间”和“中药提取车间”,均坐落在龙凤堂生产园区。目前,一期、二期工程已全部完工,三期物流正在建设当中。

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构建现代中药材流通体系,建设一批道地药材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和可追溯的初加工与仓储物流中心。

规划所提,正在龙凤堂变为现实。据姚仲青介绍,为实现道地中药材种植、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龙凤堂正在建立规范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目前已经建立的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基地有:银杏叶、板蓝根、栀子、紫苏、黄芩、香附、香橼、佛手、黄柏、枳壳,共11个规范化药材种植基地,总种植面积5万多亩。同时,正在建立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中药材质量追溯系统。

江苏龙凤堂中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得益于“智能化物流仓储系统”的加持,龙凤堂已经实现从原药材入库到中成药成品出库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全过程控制。

工作人员在龙凤堂产业园看到,全自动化成品物流通过车间后包装线和件箱输送线输送入库,由码垛机器人自动码垛后直接入高架库,每天线上入库1万箱以上,出库由AGV小车自动送货至各车间,无需人工参与。

目前,龙凤堂的业务已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生产、物流、贸易及研发等各领域。整体投产后将达到年提取中药材6万吨,年产口服液18亿支、颗粒剂7亿袋、片剂21亿片、胶囊剂28亿粒的产能。

大健康是龙凤堂未来发力的重点。“十三五”期间将在中药饮片、配方颗粒、经典名方、保健食品及其他相关诊疗领域,重点布局和推广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在“十三五”末期达到年产值一百亿元的战略目标。

责任编辑:郭俊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