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 汽车

【独家】张绥新:大众在中国的成功源自对市场的尊重

2018-11-20 08:55  中国财富网   百川   原创

“大众汽车集团(以下简称大众)在中国的成功源自对中国本土市场的尊重,始终将本土化作为一种哲学理念去坚守。”11月17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张绥新博士在第十六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以下简称“广州车展”)现场接受中国财富网独家专访时表示。

11月16日-25日,广州车展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举办。中国财富网汽车频道策划了以“融合”为主题的广州车展专题报道,展示自主品牌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融合,以及合资品牌本土化的融合。

大众开启了跨国企业在中国国产化的先例,并构建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体系,为中国汽车工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张绥新在采访时透露:目前没有改变合资股比的计划,将会一如既往地把合资企业做好;到2025年预计新能源汽车交付量将达到约150万辆;同时也将不断改善驾驶服务,达成自动化驾驶功能的实现。

图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张绥新表示,大众对中国汽车工业最大的贡献是国产化。能够亲历中国汽车工业伴随改革开放走过40年历程,并且贡献一份力量,是大众的荣幸。

以下为采访文字实录:

问:中国改革开放40年,对您及大众汽车的意义或影响是什么?目前大众汽车的发展现状如何?

张绥新:过去40年,对我个人及大众来讲都有很特殊的意义。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1978年这个年份比较特殊,中国政府的一个代表团访问了大众,第一次与大众有了接触,这也是之后大众来到中国开展一系列发展的开端。对于我本人来说,我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大学生,圆了我的大学梦,也改变了我的命运。

说起现在的大众汽车,应该是中国汽车市场份额最大的一个企业。2017年,中国汽车市场总销售量达到2800万辆以上,连续多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大众汽车去年的销售量达到了400多万辆,主要依靠一汽-大众、上汽大众等合资企业的贡献。去年成立了一家新的合资企业——江淮大众。

400万辆是个什么概念呢?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占到了将近17%-18%左右的市场份额,在整个大众集团1000万辆左右的年销量中占到了40%的份额。一个年销量达到400多万辆的企业,在全世界的汽车厂商里也是很少见的。

所以,无论是大众,还是我本人,能够亲历中国汽车工业伴随改革开放走过这40年的历程,并且在其中贡献一些力量,都是非常荣幸的。

问: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汽车工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大众跟中国的合作初期又经历了什么?

张绥新:1978年,汽车对于中国老百姓而言是难以想象的。一直到1984年上汽大众(当时称上海大众)成立,并开始生产桑塔纳之前,中国只有自己生产的卡车,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轿车生产,至少是没有现代化意义上的轿车生产。当时,全国有两款轿车,一款是完全靠手工打制的红旗,年产能大概是一百多辆,另一款是上海轿车,年产能在一千辆左右。1978年,当时的机械工业部部长带着一个代表团来到大众,开启了大众和中国的最早接触。

改革开放以后,轿车消费得到了释放。当时以进口的日本车居多,经过统计,进口这些车所花的外汇完全可以建造一个甚至几个汽车厂,所以国家就有了与国际上成熟的汽车厂家合作在中国生产轿车的想法。在与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的很多厂家联系时,中国方面明确提出:需要一个年产3万辆的轿车厂,需要技术转让,需要到中国来生产,要有现金投资。最终,大众答应了全部要求。从散件组装开始,听取各方意见,比较不同车型,最后确定生产桑塔纳,开始了上汽大众的历程。

我入职大众时,上汽大众已经成立并投产,大众在中国的第二个项目正在进行,即一汽-大众已经进入最后谈判阶段。上汽大众初建时只试探性地批复了3万辆,而一汽-大众这个项目从一开始批的就是年产15万辆的规模,对合作双方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比如当时最大的课题就是如何消化一汽之前向克莱斯勒购买的488发动机生产线,经过技术攻关,问题最终得到解决,最早在一汽-大众生产的奥迪100搭载的就正是488发动机,这是一汽-大众的历史起点。

问:在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阶段,大众是如何融入其中并坚持下来的?

张绥新:这其实是大众的一种哲学理念。前两年大家都说全球化,但是现在全球化遇到了一个回潮。实际上,对于大的跨国公司来讲,始终存在一个战略上的选择,就是在全球各个不同的市场,是选择本土化还是强调全球化?有些企业乐于在全球生产一个统一标准的车,也就是部分企业所谓的“世界车”,用一款车销往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但也有企业更倾向于本土化,在本地区生产适合本地情况的车型。

大众始终有一种理念: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有自己独特文化传统的国家,仅靠进口车是不可能真正取得成就的,只有扎根这个国家,成为这个国家的一部分,才能真正地理解你的客户,理解你的市场。

大众对中国汽车工业最大的贡献应该是国产化。在中国生产的第一批桑塔纳,除了收音机等小部件外,全部依赖进口,国产化率大概不到2%。当时推进国产化并不顺利,最大课题在于,是坚持大众的质量和技术标准,还是降低标准加快国产化的进程?在这方面,大众当时的态度非常明确、坚决,涉及到大众的技术和质量标准绝不可能妥协。最后,为了加快进程,我们专门成立国产化小组,将世界各地的优秀配套厂商引入中国,或独资、或合资、或技术转让。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形成了拥有300多家规模的零部件供应体系。这300多家企业到今天仍然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

现在中国生产大众品牌轿车国产化率达到95%-96%。后来的合资车企也好,自主品牌车企也好,再没有遇到所谓国产化的问题,因为基础已经牢靠。一个汽车的附加值,整车厂的贡献大概是20%-30%,其余大部分的附加值都是零部件厂家产生的,这才是中国汽车工业真正的基础。这是大众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巨大贡献。

问:随着技术革命和股比开放等一系列的变化,您觉得合资企业是否将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大众将如何应对?

张绥新:中国汽车工业比较特殊,非常国际化。在这个市场上竞争的有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股比放开后,很快就会出现外商独资企业。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体制同台竞技,这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出现过。我一直觉得这是中国汽车市场优于其他任何一个汽车市场之所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充分竞争,促使汽车工业得到更好地发展。

对大众来说,我们不会改变目前的合资现状。因为过去30多年,大众与几个合作伙伴一直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要把合资企业办好,共同把蛋糕做大,在这个基础上解决问题,这也是做好一个合资企业的根本。

至于挑战与变化,首先从市场需求来讲,中国的汽车市场不会终止在2800万辆或者3000万辆,潜力很大。其次,从人均收入来讲,中国已在世界上处于中上等水平,但千人汽车保有量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像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汽车似乎已近饱和,但在广大的三、四、五线城市或农村地区还存在着巨大潜力。

未来几年,全球经济将发生重大变化,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将由原来依赖投资、出口拉动的模式,进入一个新的以内需创新作为发展动力的阶段,大众要跟上时代的脚步。

此外,汽车工业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方面对传统车企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从发展趋势看可以概况为三个方面,第一是电动化,第二是自动驾驶、网联化、智能化,第三是新的出行方式。

电动化方面,经过几年的准备,大众已经有一大批电动车陆续投产,并投放市场。大众的目标是到2025年左右,电动车交付量达到约150万辆,现在已经做好规划,是可以实现的。

智能化、网联化方面,要搞清未来的汽车是什么?是装了四个轮子的手机,还是带有智能网联功能的汽车?我想不同的用途会有不同的存在价值。比如,市内公共交通和网约车的自动驾驶模式,有可能是装了四个轮子的手机,更多是代步功能。但是对于未来的私家车而言,各种智能化功能会更为重要。两种模式都是需要的。

一些IT企业从上而下革新,一开始就直接实现第五级没有方向盘的全自动驾驶汽车,在一定基础范围内,在有限的地理区域内,这种自动驾驶的出租车、网约车可能实现。但对传统车企而言,需要循序渐进地开发、引入新的驾驶辅助功能,不断改善原有的驾驶服务,实现从目前的辅助功能到半自动化驾驶功能,最后实现全部自动化驾驶功能。

问:大众曾积极参与中国很多重大事件,比如奥运会。您在推动大众支持中国举办奥运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张绥新:2001年,中国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时候,上汽大众(当时称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的两个同事来找我,说北京2008年奥运会需要汽车赞助商,能不能从集团层面协调两个合资企业一起去争取奥运会的赞助,来支持北京奥运会。我随即写了一个报告给当时负责中国业务的亚太区副总裁,集团董事会最终同意了我的提案。这是大众历史上第一次赞助奥运会。

2004年,大众汽车作为北京2008奥运会汽车合作伙伴的合同正式签署。经过几个月的讨论,大众启动了在中国的一个振兴计划,包括加快加深本土化、开发新产品、降低成本、改善售后服务、培养本地员工等一系列措施,我们把它定为奥运计划。

2008年对于大众中国来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节点,那一年我们赞助奥运会,为奥运会提供了将近6000辆各种不同类型的车辆,从3月份一直到8月份,参加了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火炬接力,所有车队都由大众中国负责。2008年也是大众在中国的销量第一次突破100万辆。

北京奥运会不仅提升了大众在全世界面前的形象,同时也是对企业文化的一次重要洗礼。

(文章图片来自官方)

责任编辑:汽车组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