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

天津自贸区挂牌三周年 改革开放红利释放

2018-05-31 07:51  上海证券报

上证报记者日前在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三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天津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总体达到预期目标。

截至目前,90项改革任务、175项制度创新举措基本完成,累计新增市场主体4.5万户,是自贸试验区设立前的2倍,注册资本超过1.6万亿元。三个片区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6亿元,增长11.4%;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增长12.1%;外贸进出口总额2560亿元,增长32.8%,在全市1%的面积上,创造了全市12%的地区生产总值、10%的一般预算收入、四分之一的实际利用外资额和三分之一的外贸进出口额。

据天津自贸试验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改革开放红利主要体现在制度创新成果丰硕、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加速推进三个方面。

天津自贸试验区未来将重点培育发展哪些产业?天津滨海新区副区长、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张忠东表示,一是大力发展前沿新兴技术和智能产业,加强与“一基地三区”城市定位的联动,扩大汽车、飞机船舶维修等先进制造业领域开放,发挥天津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优势,加强人工智能制造、先进通信、基因诊断、维修再制造、大健康产业等前沿新兴智能产业创新孵化,提前发力布局,培育新兴产业。

二是大力发展产业金融、创新金融,推动国际产融结合示范区建设,探索融资租赁企业税前扣除政策,率先开展租赁产业配套的外汇制度创新,支持自贸试验区保理企业开展离岸、跨境、跨省市国际保理合作,规范发展境外股权投资基金、企业跨境投融资、大宗商品现货离岸交易等业务,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新兴贸易业态,全力打造汽车平行进口全产业服务链,搭建政府管理服务平台,探索开展平行进口汽车标准符合性整改,建设全国平行进口汽车大数据中心、销售定价中心。创新跨境服务贸易管理模式,加快推进金融保险、文化旅游、教育卫生等高端服务领域的贸易便利化等。

天津市政府副秘书长、滨海新区区长、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杨茂荣介绍,为进一步深化协作发展,努力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下一步将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为京津冀地区构建功能完善的跨境投融资平台。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租赁企业利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支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租赁和保理项目开展跨境融资;面向国内外试点发行京、津、冀地方政府债券;适时引进港澳及境外合格投资者参与区域股权市场投资交易;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央银行、主权财富基金和投资者投资境内人民币资产,服务京津冀区域企业和投资人,提升自贸试验区对京津冀区域跨境投融资服务功能。

二是为京津冀地区打造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综合服务平台。依托自贸试验区对外开放平台优势,面向全球聚集各类资源要素,进一步扩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设立京津冀跨国并购基金,支持京津冀地区能源、钢铁、对外承包工程等企业通过自贸试验区平台“走出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建设“走出去”综合服务中心,为京津冀企业对外投资提供备案、跨境金融、会计审计等综合服务。打造国家海外工程出口基地,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的作用。

三是为京津冀地区构建国际贸易和物流服务大通道。充分发挥天津港口作为北京和雄安新区出海口的门户作用,加快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高标准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进一步完善“无水港”功能,开展口岸通关流程和物流流程综合优化改革试点,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的口岸通关环境,推动天津口岸成为服务京津冀地区货物、产品、人员、技术大进大出的绿色通道。

杨茂荣表示,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支持以雄安新区为核心,建设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为津冀两地加强合作拓展了更大空间。自贸试验区将积极支持河北自贸试验区建设,推动在制度创新方面开展更深层次合作,更好地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发展。

责任编辑:郭俊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