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私募合规无小事

2018-06-04 14:44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笔者注意到,从去年下半年起,私募朋友圈招风控负责人的启事多起来了。监管加码,私募公司开始意识到风控的重要性。风控不仅仅是净值回撤预警、流动性管理,也是一个系统工程。私募合规功夫需下在平常,信息披露等不起眼的细节也不应该被忽视,合规无小事。

  合规是生命线

  如果说业绩是私募成长的基础,那么合规就是私募的生命线,是“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2017年6月7日基金业协会对上海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泽熙资产管理中心(普通合伙)采取纪律处分,撤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取消会员资格,对徐翔等3人和相关机构加入黑名单并予以公开谴责,取消徐翔、郑素贞通过认定方式取得的基金从业资格。加入黑名单后,相关机构不得重新登记,相关人员不得在基金行业从业。“私募一哥”泽熙的消亡是恶意突破合规底线的结果。

  对于私募来说,公司或者是主要投资经理受到行政处罚,往往是公司转折点的开始。因为操纵证券市场,2013年、2014年的私募冠军创势翔在2016年被罚款超过6000万元,创势翔董事长和交易主管也受到了监管处罚。此后,创势翔在主要平台销声匿迹。虽然控股权和主要投资经理之后更换,但公司发展进入低谷。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信息显示,截至2018年5月底,创势翔存续产品6只,历史上提前清算的产品17只,而从备案时间推算,大部分应是2016年之后清算。

  小的私募违规受罚,未来都可能失去了长大的机会。

  净值风控需合理

  华尔街流传一句投资格言,“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即一旦出现亏损,即刻止损,把损失控制住;一旦有了利润,就握住不动,把小利润跑成大利润。笔者在与投资者接触中,不少人会问回撤和止损的问题。但是投资经理过于迷信净值风控则容易操作变形,本末倒置。

  最典型的是股票型基金设置的预警/平仓线。一般私募的清盘线设置在0.8元。这对投资者的幻觉是可以享受股票市场的收益,而最大的风险在亏损20%(姑且认为能在0.8元全部卖出)。显然,这并没改变股票型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属性。在具体的投资上,一般管理人会采用先建完全垫,逐步提高仓位的做法。事实上,这种投资方法,直接的结果就是有效资产的运用不足。例如,投资者出了100万的资金,只有50万在有效运作。在产品净值到了清盘线附近,理性的管理人就会低仓位博反弹,成为事实上的“僵尸”基金。这也偏离了投资者投资产品的初衷。2015年成立的基金,目前净值仍在0.9元以下的,不少就是因为靠近平仓线,不敢大幅提高仓位,错过了近两年净值修复的绝好机会。

  笔者认为,符合投资策略风格的风控才是好的风控。比如,基本面选股的基金风控要点在于所选企业的好坏、套利基金关注的是价差收敛的内在逻辑、交易型选手关注操作的一致性。从私募发展十年来看,波动和回撤并不是投资者关注的全部,关键还是符合预期的收益。

  功夫在日常

  自2016年年初,监管部门先后发布了《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私募投资基金合同指引》等多部规定予以规范私募运营。

  在私募日常运作中,对外宣传与信息披露是经常碰到的。例如,不能公开展示业绩、排名、评级等;不能使用“业绩最佳”、“规模最大”等误导性措辞和陈述,这些逐步深入人心。不过笔者注意到,不少私募仍对信息披露重视不够。例如,私募基金每季度至少一次向投资者做信息披露,单只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至少每月向投资者披露一次。但是相当一部分机构由于未按时提交相关报告,而被基金业协会列为“异常机构”。

  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4月底基金业协会已登记证券类私募管理人8752家,管理基金34350只,管理规模23760亿元。私募基金正从一个稀缺和小众的产品类型,向一个供给充分、竞争激烈的行业转变。投资者和销售机构必然越来越“挑肥拣瘦”,因此,任何负面记录,必然都是向前走的巨大障碍,私募合规无小事。

责任编辑:谢玥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