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1.75%至2%的水平,这是2015年底以来的第七次加息。虽然全球金融市场对此早有预期,但此次加息仍具里程碑意义,标志着美联储危机应对政策的退出,将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再平衡。
退出危机应对政策源于美国经济增长强劲。当前,美国经济运行整体稳健。2017年美国经济增长2.3%,2018年以来美国就业市场继续增强,5月份失业率为3.8%,为18年来的低点,市场预期今年失业率将降至3.6%。经济活动整体活跃,家庭支出回升,企业固定投资继续强劲增长,美联储预期今年美国经济增长2.8%。过去一段时间,虽然美国经济增长动力强劲,失业率维持低位,但通货膨胀表现低于政策目标。去年以来,美国物价表现良好,确认了回升态势,当前美国通货膨胀已接近2%的目标。
基于当前美国整体经济形势良好,特别是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完美组合,再次确认了增长动力强劲,具备货币政策退出危机应对模式的基础。在此次加息决议声明里,美联储放弃了一段时间内保持利率在足够低的水平以提振经济的承诺。未来,美联储进一步渐进式加息,将与中期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劳动力市场强劲,以及通货膨胀接近2%保持一致。
货币政策从危机应对模式到退出,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为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央银行,实施了前所未有、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的国家甚至推出负利率,深刻改变了全球经济金融运行的轨迹。
不可否认,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于有效遏制经济危机蔓延、修复企业和居民资产负债表作用突出,但也带来资产价格狂飙的副作用。特别是各国经济复苏和增长动力不平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不尽相同。危机应对政策的退出,表面上看是危机应对政策的反向操作,但实际上二者的传导机制并不对称,双向作用不平衡。从危机应对政策退出到货币政策正常化,是全球金融市场惊险一跃,既无历史经验可鉴,也无成熟规律可循,存在巨大不确定性。在全球经济利益相互依赖、相互交织的现实环境下,不排除有个别国家获利、多数国家受损的可能。
美联储率先从危机应对到货币政策正常化,将启动全球金融市场再平衡进程。一是启动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程。美联储加息后,中国香港也跟随加息25个基点。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退出危机应对货币政策的条件已经具备,欧元区经济、英国和日本通货膨胀都有回升,经济活动趋向活跃,欧洲央行6月14日发表声明称QE将在12月份结束。美国退出危机应对政策,将推升全球范围内的美元资金成本,带动全球资金成本中枢上移,逐步实现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
二是启动全球资产市场价值中枢再平衡的进程。利率是资产价格中枢,美联储退出危机应对政策,标志着全球金融市场极度宽松货币环境的拐点。虽然主要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政策与美联储不同步,但在开放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独立性、固定汇率和资本流动的三元悖论支配下,全球资金价格中枢上移趋势基本确立,这必将引发全球范围内资产价格调整,股票市场波动将会加剧,高房价面临下调压力。
三是启动全球汇率再均衡的进程。伴随着美联储缩表进程有序推进,全球范围内的美元短缺,将加剧新兴市场国家本币贬值压力,推进全球汇率市场再均衡的进程。近期,美元流动性压力已经从阿根廷、土耳其蔓延至巴西,本币贬值压力显著增大。虽然新兴市场国家可以跟随美联储加息,一定程度上维持本国币值稳定,但加息会让疲弱的国内经济雪上加霜,甚至引发个别国家经济危机。
为应对美联储加息和退出危机应对政策可能引发的全球资本流动和汇率市场波动,我国应未雨绸缪,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增强经济增长的韧性和动力,统筹推进重大金融风险攻坚处置,确保金融体系稳健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