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资深现货专家,陕西果业局副局长范海龙见证了苹果期货合约的整个设计过程。他告诉记者,郑商所第一次座谈会邀请了行业协会、现货企业及部分期货公司,会上现货代表普遍反映苹果价格波动剧烈、风险不断加剧及定价机制混乱等问题,认为苹果期货上市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第一次会议主要得出了两个结论:一是在众多标准中确定了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鲜苹果》(GB/T10651—2008)(以下简称《苹果国标》)作为制定交割标准的基础;二是从多个苹果品种中选取了产量最大的红富士作为交割标的。
苹果产业协会陈瑞剑秘书长表示,按照协会统计数据,果径80、75mm以上的红富士分别占总产量50%和70%,而其中符合《苹果国标》一等果的苹果占比约为50%,但由于现货混级收购习惯,一等果同其他等级苹果混在一起,现货贸易时一般会在出库时按照买方需求进行分选。
据陈瑞剑介绍,在规则论证会上,参会专家就《苹果国标》中的硬度、糖度、容许度等指标进行了反复讨论。其中硬度7kgf/cm2、可溶性固形物13%的要求已经低于栖霞、白水、万荣、灵宝等苹果主产区的地方标准,但考虑到苹果存储期间硬度容易降低,为了便于现货企业更好地参与苹果期货,最终还是将入库硬度指标调整至6.5kgf/cm2,出库硬度指标调整至6kgf/cm2。同时,《苹果国标》中对于质量容许度的要求是5%,参会企业表示该标准与行业内超市、外贸需求基本一致,部分要求较严格的超市甚至规定质量容许度不超过3%。其余专家也建议苹果期货沿用《苹果国标》对于质量容许度的要求,以便更好地体现苹果期货的标准化分级理念。
长安期货公司总经理马拥军表示,苹果期货品种的上市,把推荐性的、大家平时不怎么在意的国家标准变成一个交易标准,不能不再当回事儿了,可能会有“阵痛”。他回忆道,棉花期货刚上市时,也有市场反映交易所对交割货物的要求较严,仓单注册困难,仓单数量较少。但是后来的市场实践证明,棉花期货是非常成功的,棉花期货的仓单注册、交割根本不是问题,反而是棉花期货促进了现货市场的规范,提高了现货市场的标准。他相信,苹果期货必然引导现货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此外,在交割制度设计上郑商所结合现货贸易习惯,引入了车船板交割制度。这种方式更为接近现货实际,卖方只需把货物拉至交易所设置的交割计价点,买方验货合格后直接拉走即可。对此莱州天赐宝物产公司总经理卓芳屹表示,对于苹果刚下树的时候,车板交割方式更为合适,卖方可以在田间地头整理好货物,直接拉至交割计价点交割,节省了入库费用,降低了交割成本。部分现货企业也表示,今年10月、11月计划通过车板方式参与交割。
从合约设计过程中可以看出,苹果期货贴近现货实际情况、融入市场主体意见,是为苹果产业“量身定做”的风险管理工具。
作为全球首个鲜果类期货品种,苹果期货上市后引起了产业和投资者的多方关注,市场上也出现了合约规则不够完善、功能发挥不够理想的言论。对此,马拥军表示,从市场的一般规律而言,期货新品种从初创到走向成熟,需要市场对规则制度的逐步熟悉和检验,并在运行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例如,目前期货市场上的白糖、豆粕、螺纹钢等品种都经过了数次甚至十多次的合约修改,才逐渐成为较为成熟完善的期货合约。对于苹果期货,市场各方应给予更多冷静的观察和客观的分析,建言献策,帮助苹果期货不断完善,良性发展。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郑商所将在苹果期货运行过程中,随时关注现货市场情况,积极听取现货市场意见,不断优化完善合约规则制度设计,努力提升苹果期货为产业服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