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股权质押越来越难资金向优质企业集中

2018-07-03 08:28  证券时报   王小伟

随着去杠杆的持续推进以及A股市场估值的调整,股权质押变得越来越难。多位业内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与此前金融机构大力发展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并为股东提供贷款不同,新生态下的股权质押出现较大变化:一方面,股东股权质押路径在变窄,甚至出现批量被拒的情况;另一方面,券商、信托、银行等质权人变成话语权强势方。

股权质押难度增加

“刚刚一个给一家重庆上市公司大股东做质押的中介让我带着资方去见董事长,被我狠狠地怼回去了。在这个阶段,真正想要做成的人应该带着董事长来拜访我。你的老板都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了,辛苦一点儿又有什么呢?”光大信托公司某位长期从事股权质押业务的负责人对证券时报记者说。

新生态下,机构质权人态度趋于强势。有上市公司的某位前十大流通股自然人股东坦言,自己日前曾找到多家机构试图进行股权质押融资,用以体外项目培养和项目建设,但是由于涉嫌短融长用,四处碰壁,至今未能成功出质。

“实际上,在去杠杆背景下,不少上市公司大股东越来越处于缺钱状态,但股权根本质押不出去。”前述股东表示。

广发证券相关人士也对记者证实,现在市场中确有很多质押需求,但碰壁者很多。“虽然上市的民企通常都是行业龙头,但是通过股权质押进行融资已经不再容易,机构开始审慎对待一度被看轻的表内信贷。就在上周,我们也曾直接批量拒绝了一批股东的股权质押请求。”

本轮股权质押出现的变化是在去杠杆和货币相对收紧的背景下出现的。有券商人士透露,资金是有的,但是不敢接。“我们筛选项目的标准已经提高,要看公司基本面和市值,公司内部审材料也比较慢,整体来看,需要细挑标的,同时配合提高利率、降低折扣等方式进行风险识别与控制。”

这与此前形成鲜明对比。有中信建投证券投行人士介绍,在流动性充沛的时候,股市估值节节攀升,股权质押由于具备公开透明、流通性强的优势,是不少机构大力推进的业务种类;另一方面,企业股东通常只有缺钱才会做质押,而且存在融资成本、股权一旦质押就丧失流动性等不利。因此,股东方面话语权很强,通常都是机构找上门来看企业有无融资扩张需求。

“前些年供需双旺的典型代表是地产类上市公司。这些公司的股东进行股票质押融资的成本,通常是最低的,当时渣打银行等机构也能给出很高的质押率,因此股权质押火爆。不过,绝大多数地产公司的股权质押已经不能成行。”前述投行人士表示。

向优质企业集中

股权质押天平的倾斜,直接原因在于机构对安全性的重新考量。“之前平仓价格距离当时股价之间的差额很大,但是随着多数绝对股价的下降,平仓价格距离当前股价的差额已经大幅缩窄,这相当于增加了金融机构的风险。”

以华远地产为例,公司在2014年到2015年间,曾密集发布控股股东和其他大股东股权质押公告;2017年关于质押的公告,全部为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解除股权质押;从2018年初至今,则没有任何股东的股权质押公告出现。

针对此前单只股票质押比例集中度高、股东的补仓能力不足、容易发生爆仓、影响市场流动性等问题,今年一季度,股权质押新规落地。业内认为,股票质押业务迈向新的监管时代。“整体思路为收紧杠杆,此前有些券商能够将质押率大胆做到70%,后来按照新规要求不能超过60%,不少机构的业务质押率基本控制在35%~50%区间。”前述投行人士介绍。

股东方的股权质押之所以难做,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公司业绩。前述人士表示,部分A股公司商誉埋雷,以及周期性行业遭遇单一年度甚至多年度亏损,都直接影响了股权质押。

不过,在二级市场走弱的情况下,股权质押道路收窄也往往伴随着相关风险的降低。

一家上市公司大股东曾对记者表示,自己曾在去年下半年发现多只信托计划突然成为自己旗下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甚至构成举牌,但后来由于部分计划疑似出现了配资爆仓,造成股价闪崩。“本来我们还不知道如何应对这些举牌方入侵,但是二级市场就以这种兵不血刃的方式,直接清退了这些野蛮人,幸亏当时我没有进行股权质押,因此没有被连带强平的压力。”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流动性趋紧、监管从严,股票质押业务规模下滑将成为未来趋势。不过,他们也同时强调,虽然股权质押整体越来越难,但是优质企业的股权质押依然顺畅和抢手。前述投行人士表示,随着市场调整明显,无论是发债融资、股权融资还是质押融资,资金都将向优质企业和部分绩优国企集中。

责任编辑:梁肖廷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