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募行业多家基金公司的反馈,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的重要工具——养老目标基金呼之欲出,首批产品的获批已渐行渐近,相关基金公司也正在最后的倒计时阶段积极准备。
首批产品渐行渐近
自今年3月证监会发布《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下称指引)以来,公募基金行业多家公司积极申报产品,截至7月6日已经上报57只产品。近日多家基金公司透露,此前上报的养老目标基金收到最新的修改意见,显示养老目标基金的审核节奏有加快迹象,这或许意味着首批产品不日将正式获批落地。
证监会网站基金募集申请行政许可受理及审核情况显示,在上述57只产品中,分别在5月11日和7月4日获得第一次反馈意见的养老目标基金已经达到29只。业内人士分析,未来首批成立的公募养老目标基金有望从中诞生,预计首批获得“准生证”的养老目标基金可能在10只以内。
根据监管层的相关指引,我国的养老目标基金产品将以FOF的形式运作。兴全基金FOF投资与金融工程部副总监朱兴亮表示,从实践来看,FOF产品的短期收益率往往不温不火,但是有较好管理能力的FOF基金经理的产品则会获得短期稳定的相对收益和长期较高的绝对回报。养老目标基金以FOF的形态运行,考虑到了养老资金本身的长期性特征与FOF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更为匹配。
从具体策略上看,养老目标基金主要采用两种投资策略,即目标日期策略和目标风险策略。统计显示,上述提交募集申请的57只基金中,这两类策略基本相当,26只为养老目标日期基金,31只为养老目标风险基金。
多家公司积极筹备
养老目标基金提供了个人养老投资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业内人士一致认同,结合未来有望享受的税收递延政策,该品种有潜力成为改变市场竞争格局的品种。面对养老目标基金的广阔前景,诸多基金公司高度重视甚至视为战略业务,纷纷结合公司自身的资源禀赋,积极部署。
朱兴亮表示,近些年兴全基金在引进优秀养老金投研团队的同时,对海外养老金制度、运作机制以及养老金资金的特性做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通过对比欧美、澳大利亚、日韩等九个国家养老金制度发展的沿革与现状,确定了公司在第三支柱养老金业务上的布局与策略。基于之前的研究,结合兴全基金在主动权益投资与责任投资方面的优势,公司申报的是目标风险型FOF,采取锚定50%权益配置的恒定资产比例目标风险投资策略。
随着养老目标基金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多家基金公司在投研团队、产品推广、营销策略等方面亦在进一步思考完善。多家基金公司表示,考虑到养老目标基金极为考验管理人的主动管理能力,因此进一步扩充了原有的FOF团队,增加了在大类资产配置方面经验丰富、具有养老金管理经验的投研人员。
诺德基金FOF管理部投资总监郑源表示,根据《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的规定,目标养老型FOF基金应该具有1年、3年或者5年的封闭期。面对具有较长封闭期的资金,如何利用好3年或者5年的时间窗口,进行有效合理的资产配置,将成为养老型产品能否取得该类型产品目标收益的关键。这也将成为所有公募FOF管理人需要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他认为,应当围绕中国特有的宏观经济周期来寻求该课题的解决方案。
在策略设计方面,博时基金表示,基金管理人还需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方法,在养老目标基金的投资运作初期阶段,通过模型对投资人年龄、退休日期和收入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对基金产品和投资者进行最优匹配。
朱兴亮也表示,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投顾或者定制化的基金定投策略也有望更好地服务个人养老投资市场。定投策略本身就与养老投资的目标很吻合,如果能根据不同的养老目标及风险偏好,为投资者预设好定制化的定投金额与频率,实际上就实现了目标日期策略的投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