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

业内人士:银行理财转型要明确自身优势

2018-08-24 07:58  中国证券报

多位业内人士在“2018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表示,在资管新规细则和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大资管行业和银行理财告别此前快速膨胀时期,同时产品转型将是资管新规后银行面临最明显的压力所在。

中信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中心副总裁罗金辉表示,在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后,老产品正在逐步压缩规模。

“在新规和市场环境推动下,传统的资产模式在发生变化。”中国银行投行与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蒋海军表示,从商业银行和资管业务看,他们在风险管理上是有差异的。在此过程中,业务所面临的困境也推动了行业内信用风险管理调整。同时,在监管推动之下,净值型产品也有一定推进。

在非标方面,中国建设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谢国旺表示,资管新规的本意是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非标是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手段之一。监管实际上是希望非标投资更加透明化,让信息更加充分的披露。

蒋海军认为,非标业务最重要的并不是如何处理存量资产,而是如何找到更合规、更合理的模式继续开展这项业务。目前已有一些同业在做很好的尝试,既然非标业务在过去十年中有很大发展,也说明了实体经济和融资人有各种需求,需要用各种资金去满足。

业内人士认为,产品转型是资管新规后银行所面临的最明显压力。

蒋海军认为,产品转型面临投资者的认可度问题。按现在30万亿银行资管的规模,投资者很难再回到过去存款的模式上,因此需要真正提高资产收益率。对于银行而言,挑战在于过去这些符合客户需要、稳定收益型的产品如果不能继续做,如何创造真正符合客户需要的产品。同时,要引导客户需求,转向其他相对有一定波动的产品,即净值型产品。

“现在市场上符合客户需求的净值型产品较多,过去半年中同业的类货币产品发展也较为迅速。”蒋海军表示,除了现金管理型产品,银行还要提升固收类、权益类或其他投资方面的能力,明确自身优势。

“新规后对银行最看得见的转型压力就是产品。”在谢国旺看来,产品转型可分两步走。首先是向公募基金靠拢,现在净值型产品正在向公募转型。其次,要搞清楚银行跟公募基金的区别及其核心竞争力所在。“买公募产品大家比的更多是收益,包括投资团队的投研能力。而银行客户不光是冲着收益而来,还有个贷、信用卡还款等一些场景类需求。”

责任编辑:郝梦圆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