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市险企陆续披露今年上半年业绩,各上市险企旗下的寿险子公司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也随之出炉。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显示,截至昨日,除安邦人寿等险企之外,已有79家寿险公司披露了该项数据。
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有43家险企盈利,合计实现净利润943亿元;有36家亏损,合计亏损93.62亿元。79家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849.7亿元。大型寿险公司盈利能力远高于中小险企。国寿股份、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4家公司今年上半年合计实现净利润为659亿元,相当于每天赚3.6亿元,是其他75家非上市寿险公司的3.5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四大上市险企寿险净利润远高于中小险企,但远低于国有大型银行的净利润体量。例如,2018年上半年,已披露半年业绩的农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159.76亿元,约为四大上市公司寿险合计实现净利润的两倍。
四大上市寿险日赚3.6亿元
随着上市险企偿付能力出炉,其旗下寿险业务的净利润情况也随之披露。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四大上市险企今年上半年合计净利润为659.1亿元,相当于每天赚3.6亿元。
从盈利能力来看,平安人寿依然最为突出。中国平安半年报披露的数据显示,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今年上半年实现营运利润355.95亿元,同比增长24.7%;实现净利润343.28亿元,同比增长44.2%。单从平安人寿偿付能力报告披露的净利润来看,其今年第二季度实现净利润177.37亿元,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87.13亿元,两项合计为364.5亿元。
从国寿股份来看,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其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4.23亿元,同比增长34.2%。从净利润来看,其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披露的净利润二季度为40.43亿元,一季度为131.18亿元,两项合计为171.6亿元。
太平洋人寿偿付能力报告披露的净利润数据显示,其今年第二季度实现净利润34.89亿元,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净利润30.13亿元,合计为65亿元。
新华保险在2018年半年报披露的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57.99亿元,同比大增79.1%。其偿付能力披露的净利润数据显示,其今年第二季度实现净利润32.19亿元,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净利润为25.28亿元,合计为57.4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上市险企寿险业务利润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对于利润增长的原因,多家上市险企在半年报中表示,源于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更新。
中国人寿在利润变动的原因中提到,“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更新及权益市场震荡下行的共同影响”。新华保险也指出,中期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是受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变更的影响。
多家险企指出,2017年半年度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的变更增加了保险合同准备金,而2018年半年度该项假设的变更减少了保险合同准备金。
业内人士指出,准备金假设不影响险企利润总数,但可调整保单利润释放时间,准备金假设越保守,期初提取准备金金额越大,利润越往后移动;准备金假设越激进,期初提取准备金金额越小,利润越往前移动。
从影响上市险企经营的因素来看,爱建证券分析师张志鹏认为,总体来看,前期压制保险股股价的因素之一是保费数据,现在该项数据已持续转好。目前仍有不确定性的为投资端,一方面股票市场持续走弱对险资投资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长短端利率水平变动仍有一定不确定性。从近期数据来看,长端利率水平有回升迹象,且基于当前经济环境和货币政策,长端利率下行压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