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

如何化解企业债务风险 五位专家支招献计

2018-09-01 09:01  证券日报   左永刚 孟珂 包兴安 侯捷宁

编者按:从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去一降一补”以来,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去杠杆工作稳步推进。去年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势头明显放缓。2017年杠杆率增幅比2012年—2016年杠杆率年均增幅低10.9个百分点。同时,在去杠杆背景下,经济运行也出现结构性新挑战,特别是部分企业面临债务难题。针对这些问题,8月31日,证券日报社联合中国经济网举办了“结构性去杠杆与化解企业债务风险专家座谈会”,现摘要刊发部分内容。

黄剑辉:推进杠杆适度化 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8月31日,在证券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联合举办的“结构性去杠杆与化解企业债务风险座谈会”上,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指出,去杠杆以来的政策实施达到了预期效果,但在去杠杆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民营企业的融资也受到较大影响。

据黄剑辉统计分析,从利息支出角度看,2017年以来,民营工业企业的利息支出结束了两年半的下降过程,重启正增长的过程,由2017年1月份的0.9%,逐月攀升至2018年5月份的11.9%,说明民企的杠杆率在2014年-2016年间确实在下降,但2017年以来其杠杆率升高较快。而民营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的同比增速则在2017年后表现出与利息支出相反的走势。

黄剑辉指出,一边是利息支出的大幅增加,一边是利润总额的持续下滑,说明民营工业企业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2018年5月份开始,民营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同比增速已经低于利息支出的同比增速。

“2018年以来,在金融去杠杆、强监管等政策叠加影响下,民营企业融资受到较大影响,现金流紧张,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更加突出。”黄剑辉表示,从我们的调研情况看,民营企业反映,当前银行信贷额度偏紧,加之银行受到规模及资本约束,优先满足国有企业的信贷需求,对民营企业的放贷意愿和放贷能力有所降低,民营企业则难以获得信贷支持,事实上国有银行已开始收紧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对民营企业的“惜贷”现象变得更加严重。

黄剑辉表示,随着去杠杆的深化,部分企业融资难度增加,借“新”还“旧”的融资路径受到很大制约。前期扩张至资本密集行业的企业,在前期投入尚未产生收益的情况下,紧缩的信用环境将致使公司现金流弱化甚至断裂。

为化解企业债务风险、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以及提升内需,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黄剑辉提出五条建议:一是发挥全国工商联独有优势,构建新型信贷模式,有效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二是合理推进产能高端化、库存合理化和杠杆适度化的“三化”政策;三是打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监管的组合拳,政策边际放松以对冲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四是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提升有效供求;五是合理调整产业布局,推动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

对于发挥全国工商联独有优势,构建新型信贷模式,黄剑辉解释称,可以充分发挥全国工商联及下属4.6万家商会平台及“管网”作用,建立专门服务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滴灌系统”——“修建”能够将央行放出的“水”,直接、顺畅、持续导流进民营企业“田”里的渠道系统。其中,央行释放流动性的方式可以是专项降准、定向降准或专项再贷款,传导的主渠道可以通过民生银行等,总转运站是全国工商联,分渠道是地方工商联及4.6万家商会,最后通过“精准滴灌”,将央行放出的“水”(流动性)导流进千家万户中小民营企业。

此外,黄剑辉认为,面对贸易摩擦加剧、新兴市场资本流出与金融市场动荡等不利的外部环境,我国经济出现了投资消费下滑、信用违约频发、金融市场低迷等问题。为有效应对内外部风险,应从供给侧入手,合理推进产能高端化、库存合理化和杠杆适度化的“三化”政策。在产能方面,在去产能的同时,应积极扩大高端产能投资,以高端产能替代低端无效产能,从而推升新一轮的设备投资周期,扩大内需。在库存方面,应鼓励企业将库存保持在合理区间,避免库存过低引发的供给不足和价格上涨,建立长效和预期稳定的供给机制。在杠杆方面,应有序控制杠杆,保持适度杠杆率,允许杠杆在一定程度内发挥提升资金效率的作用。

责任编辑:梁肖廷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