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来,包括公募、私募、券商在内的各类机构调研上市公司的活跃度明显升温。Choice数据显示,截至9月11日,近一个月以来,共有403家上市公司接受了各类机构的9651次调研,较前期大幅上升。
在市场磨底过程中,不少机构认为中长期布局时机渐行渐进,因此加大了对合适投资标的的挖掘和筛选。
百亿私募调研激增
尽管A股市场整体仍处于调整态势,但近期包括公募、私募、券商等机构挖掘局部机会的热情不减,调研步伐明显加快。Choice数据显示,近一个月接受调研的上市公司数目达到403家,较上一个月增加了170家。其中主板公司102家,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分别为172家和128家。
另据格上研究中心数据,8月私募的调研明显升温。8月私募机构总共调研1680次,全月共有342家私募参与调研,共调研上市公司236家,调研次数相比上月增加93.1%。百亿私募共参与调研211次,涉及上市公司96家,调研次数接近上月的3倍。其中,调研个股数量最多的百亿私募前三名是敦和资产(25家)、淡水泉投资(20家)、重阳投资(19家)。
格上财富研究员徐丽分析,近期私募调研热情上升,一方面是经过前期市场调整,很多个股已经跌至历史估值的底部区域,值得配置;另一方面,8月份上市公司半年报集中披露,并正式收官,部分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的业绩预告也纷纷出炉,三季报业绩行情有望局部展开,适合寻找优质投资标的。
“我们加大调研了,这样的市场就是给我们储备好标的的机会。”景泰利丰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等涨起来再去调研就晚了,要在之前做储备。”
科技、消费板块受关注
从接受调研的上市公司所处行业来看,计算机软件、电子元件、电子设备制造、电子器件、医药商业等细分行业居于调研排行榜前列。
密集接受调研的上市公司中,不乏调整较为充分的科技、消费领域的成长股,也包括一些市值较大的蓝筹白马股。数据显示,近一个月,汇川技术、沪电股份、歌尔股份、超图软件、利亚德等公司接受机构调研总量均在150次以上。医药、消费领域的华东医药、贝达药业、周大生、珀莱雅等公司的调研接待量也在100次以上。而以分众传媒、海康威视为代表的蓝筹白马股亦受到较多机构关注,接受调研总量也在100次以上。
从个股近期表现来看,多数标的股价近期随大盘处于调整态势,但也有个别品种走出了独立行情,比如机构调研较多的标的沪电股份,近20个交易日的涨幅超过30%。
颇具“风向标”意义的百亿私募方面,格上研究中心数据显示,8月百亿私募共同关注的44只个股中超半数分布在电子、计算机和医药生物领域,其中电子行业占比最多,达到10家。电子行业中,立讯精密受到重阳投资、源乐晟资产、明达资产等7家百亿私募共同关注,同属于电子板块的歌尔股份也受到朱雀投资、重阳投资、源乐晟资产等6家百亿私募的调研。调研过程中,机构主要关注公司主要产品进展情况、毛利率趋势、融资需求、行业竞争态势等。
把握结构性机会发掘窗口
随着估值底信号愈发明显,不少机构预计未来市场下行空间收窄,此时正是加强投资标的筛选、进行中长期布局的时候。
私募基金朱雀投资表示,当前风险偏好仍然受到内外部因素共同抑制,市场难言全面反弹。随着日均成交量保持不足3000亿元的低迷规模,市场下跌的势头显然也趋缓了。预计近期即便下跌也将呈现抵抗式的震荡走低态势,而非前期的单边下跌态势,这将为发掘结构性机会提供极好的时间窗口。对价值投资者而言,市场已进入长期布局区间。配置上应当淡化指数与结构,集中精力自下而上把握优质公司的投资机会。
清和泉资本判断,在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情况下,政策底部要领先于市场底部,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明确,随着政策逐步落实到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市场对经济不断下滑的担忧。另据观察,尽管市场处于下跌状态,但外资仍在不断买入A股的优质公司。历史数据显示,当市场估值水平处于历史区间下限10%的位置时,未来3年获取正收益的概率超过90%。因此,清和泉资本表示,在操作过程中一方面要规避受外围因素和政策负面影响的行业和公司,另一方面择机增持长期稳健成长的优质企业,如果后期观察到压制因素逐步缓解,将加大对这类公司的配置。
在进行中长期布局的同时,对于下阶段的上市公司业绩,机构也纷纷反映需要加强跟踪力度。世诚投资表示,中报季刚刚降下帷幕,全市场总体基本符合预期,但也不乏二季度低于预期的板块及个股。展望未来,随着名义宏观经济增速继续下行,从上游狭义周期品到下游可选必选消费品,上市公司业绩有进一步小幅下修的空间。
华宝基金最新策略报告也指出,市场磨底的过程还在继续,盈利是最好的防守。需要警惕的是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可能会出现盈利下修压力,所以在这个时间点,对盈利的审视需要更为苛刻,在整体仓位上也不能过于激进。短周期来看,反弹仍有一定可操作性,但对空间和时间不能有特别高的期待,操作上还是关注估值性价比更好的个股。
展望后市,景泰利丰表示,看好三大方面的机会:一是受益于内需刺激的消费公司,二是真正具备投资机会的医药公司,三是极少数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制造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