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

冲破10万亿关口立马“退烧” 谁来“接班”结构性存款

2018-10-15 07:46  上海证券报   魏倩

9月份银行共发行结构性存款342只,较8月份减少132只,降幅为27.85%

对缓解负债端压力起到“力挽狂澜”作用的结构性存款,在余额冲破10万亿元后,可能真的得降温了。

上证报记者近日获悉,不少中小银行已经暂停发售结构性存款,原因是结构性存款涉及衍生品投资,节前落地的理财业务新规(即《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发行结构性存款需具备衍生品交易业务资质,而大部分中小银行并无相关资质。

分析人士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结构性存款将会降温。不过在银行资管人士看来,暂时停掉有些可惜,眼前最重要的还是实际操作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亟待厘清,监管大框架已有,还待进一步的监管细则出台。

10月或开始退烧

记者日前通过查阅部分银行官网和咨询银行客服了解到,长沙银行在9月已暂停发售结构性存款,厦门银行目前亦没有推新的结构性存款。

一家城商行资管部门人士说,很多中小银行结构性存款被叫停发行,主要是受理财业务新规影响。“今年4月时,人民银行还专门有过窗口指导,要求适度控制规模。”他说。

诞生二十余年之久的结构性存款,是一种保本浮动收益产品,浮动收益部分是通过金融衍生工具投资与利率、汇率、股票等标的物挂钩的金融产品,存在一定投资风险。

为应对资管新规冲击,银行用结构性存款来替代不再让发行的保本理财,以缓解负债端压力,并因此而大热。虽一度有“退烧”迹象,但在今年8月末规模首度冲过10万亿元大关。央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的结构性存款余额约为10.02万亿元。其中,中小型银行是发行主力军,余额为6.76万亿元。

结构性存款涉及衍生品投资,能否发行需有监管部门核发的衍生品交易业务资质,一些跟风而动的小银行并无相关资质,现实中也给予固定利率刚兑,等于变相高息揽储。上述城商行人士表示,衍生品交易业务资质很难申请,既要满足资本充足率、不良率等各项监管指标,评级一般也得为A。他所在的银行从2014年就在申请,至今未获批。

而理财新规明确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必须有衍生品交易资质,部分小银行不得不就此暂停。

据融360不完全统计,9月份银行共发行结构性存款342只,较8月份减少132只,降幅为27.85%。不过该机构分析称,由于理财新规国庆节前才正式发布,对9月结构性存款发行量影响不大,10月结构性存款或会“退烧”。

实操细节亟待厘清

上述城商行人士透露,其实结构性存款成本比较高,加之今年贷款投放不足,负债端压力并不太大,其所在银行之前就一直在降规模,到新规落地前后,由于没有资质,就完全暂停了。

结构性存款绕开了利率限制,收益率至少在4%以上,与理财产品收益相当,成本比一般存款高出不少,会“吃掉”银行部分利润。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中小银行而言,这是重要的揽储工具,也是向净值化转型的最佳过渡产品,因而不惜高成本进行发售。

普益标准研究员魏骥遥称,净值化转型的要求抬高了业务开展门槛,导致部分中小银行的业务重心重新回归表内。在此大方向下,推动收益具有吸引力的存款类业务发展是接续当前理财客户的重要方式之一。

上述理财新规已明确将结构性存款纳入银行表内进行核算,按照存款管理相应纳入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保费的缴纳范围,相关资产按照规定计提资本和拨备等。对于银行资管人士来说,眼下的问题莫过于实操层面一些细节还亟待厘清。

比如,在业务归口上就五花八门,有的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业务由公司部负责,与资管部形成内部竞争;有的银行打算将结构性存款业务从资管部移交到金融市场部负责,如招商银行。

在某银行计财办人士看来,还有结构性存款与其对应资产的问题,“若按资产100%对应结构性存款加准备金,不划算。相当于负债打了个15%折扣,成本更高了。”

责任编辑:郝梦圆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