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

不靠长销书,人邮社是如何直面市场、成为行业标杆的?

2018-10-25 08:43  出版商务周报   路遥

在手机没有普及的书信年代,邮政编码簿曾是国人生活离不开的必备宝典,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对于邮政编码的需求早已大不如前。以出版信息技术、通信专业书刊为特色的人邮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组织出版了《中国邮政编码大全》,销售百万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变化,人邮社出版的产品也要随之调整。人邮社党委书记、社长顾翀坦言,“很多出版社都有自己的镇社之宝,可以延续出版10年、20年,甚至更久。但身处信息技术领域,人邮社除了基础理论相关图书,很少有哪种图书可以连续销售10年以上,因为信息技术在不断革新。就像如今人们只要拿出手机就能找到邮编,不需要再翻书查询了。”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尽管人邮社所处领域的特点使其很难拥有可以无限再版的“镇社之宝”,是一种缺憾,但也正因如此,建社65年来,人邮社常做常新,坚持为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服务、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服务,根据国家战略部署和科技发展趋势,不断抢抓机遇,紧随市场变化,积极满足读者需求,目前,已成为年销售码洋超过18亿元的专业大社,并稳居计算机、通信、摄影等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第一名的宝座。在顾翀看来,变化是永恒的,人邮社要跟上变化,必须率先在市场变化来临之前,不断创新,争取属于自己的机会。

人邮社党委书记、社长顾翀

顺科技发展大势而为,助推行业和社会进步

人邮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现隶属于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简称“工信出版集团”)。自改革开放以来,人邮社在部委社中较早进行市场化运作,1988年起,人邮社就开始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后来又成为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首批试点单位。作为一家老牌科技社,人邮社依托专业出版优势,很好地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和洗礼。

要抓住市场,就要敏锐地把握读者需求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随着电信技术的迭代升级,人邮社组织编辑深入行业,针对技术应用的实际需求,积极策划出版了《电信设备维护手册》《通信工程丛书》《英汉计算机辞典》等经典技术读物,多层次多角度地宣传普及通信行业的前沿技术,从科研人员到在校学生,从一线技术员到普通无线电、电子技术爱好者,人邮社的书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而1955年创刊的《无线电》杂志更是以“新颖实用、通俗易懂、严谨科学、信息量大”的特点,以不断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担当和追求,推动了我国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一代代青少年由此获得科技的启蒙,几代专业技术人员亦深受其益,称之为“良师益友”,上世纪80年代的期发量一度达到197万册,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方毅同志满怀感情地慨叹,“这本杂志在电子技术、电子工业上可以说为我们新中国整整培养了几代人才,在普及科学知识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上世纪末,互联网逐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计算机应用以及网络技术成为社会的新风尚。基于在信息通信领域积累的专业优势和优质资源,人邮社敏锐地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沿着大通信、大信息的思路大力延伸出版范围,从早期Win95的操作教程到今天机器学习的技术研究,从Office、Photoshop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到Java、Python等专业编程软件的运用,人邮社在IT类图书方面,可谓应有尽有,至今已连续十余年位列计算机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的榜首。去年出版的《深度学习》更是以一年销售超过10万册的纪录而成为现象级的专业技术图书,今年出版的《“芯”想事成》则以权威的视角梳理了中国芯片产业的历史发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突围之路,直接回应了社会舆论对相关话题的关注。

作者:[美]伊恩·古德费洛、[加]约书亚·本吉奥、[加]亚伦·库维尔;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7月 


作者:陈芳、董瑞丰;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8月 

顾翀表示,“人邮社的IT图书出版应该说直接服务了社会的信息化发展,我们依然在紧密地追踪最前沿的技术创新。”近年来,人邮社在抓好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选题开发的同时,还积极搭建前沿科技期刊出版平台,陆续创办了《大数据》《物联网学报》《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等专业刊物,汇聚了包括院士在内的大批高层次专家资源,以书刊互动、“出版+服务”的思路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相关专业的权威出版品牌,支撑各行业的信息化转型升级。从这个角度来讲,人邮社能连续出版荣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的《空间多维信息传播理论与关键技术》、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的《文明之光》、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科学家带你去探险》系列丛书、入围“中国好书”和“文津图书奖”的《人工智能简史》等大量好书,也就不难理解了。

与此同时,人邮社积极与华为、Arm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在教育部相关学科教指委的支持下联合众多名校名师开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专业的系列教材,而《Scratch 少儿趣味编程》等10余种少儿编程类图书也已陆续上市。可以说,无论是在校生还是“码农”,无论是科研人员还是职场人士,读者的阅读和学习需求在哪儿,人邮社的选题策划就会快速跟上。

立足专业出版平台优势,积极寻求外延式发展

作为科技社,人邮社并没有拘泥于所处的行业和学科领域,而是根据科技发展大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依托专业出版的平台优势,积极延伸出版门类,目前人邮社的图书产品已涵盖科普、经管、摄影、绘画、体育、生活、少儿等诸多门类。“信息化不是单一的技术进步,而是信息技术融入整个社会生活、各个行业的过程,这也为我们的外延式发展提供了机遇。”顾翀表示。

对摄影门类的切入或许最能代表人邮社的外延式发展思路。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原先有较强专业性、艺术性的摄影,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数码摄影蓬勃发展,数码相机的使用、照片的数码处理需求与日俱增。在图形处理、数字艺术领域深耕多年的人邮社,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后意识到,数码摄影相关图书发展潜力巨大,而从信息化或者说数字化的角度切入,自身在编辑能力、配套资源方面也有一定的积累,因此迅速行动起来,抓住了摄影技术更新换代的机遇,出版了《摄影师的思想》《瞬间的触觉》等一大批大师著作,以及一批涵盖了佳能、尼康等主要品牌主流设备的摄影器材技法教程。近年来随着旅行、手机拍照的兴起,人邮社的产品也很快跟上,先后出版了《旅行摄影圣经》《手机摄影之美》等摄影爱好者耳熟能详的好书。

“是否开发一个新门类,一定要看发展趋势和自身优势,经过深入调研,而不是拍脑门。一旦下决心,就要花大力气尽快做出成效,相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也要跟得上。”顾翀介绍说。比如在摄影图书方面,与传统的摄影出版强社相比,人邮社起初并无优势。于是,首先从新设备的使用、新技法的学习角度切入,从而更好地体现自身在信息技术出版上的优势,借势发力,将开发本土优秀选题和引进国外优质版权相结合,比如引进具有国际影响的《美国摄影教程》等专著,并与蜂鸟网等摄影类新媒体深入合作,形成了器材系列、大师系列、蜂鸟系列等有竞争力的产品线,这些尝试快速奠定了人邮社在该门类的出版地位。在业务发展的同时,人邮社也积极引进摄影专业人才充实编辑队伍,既有相关院校专业的毕业生,也有“海归”,还有摄影类媒体的资深从业者,这就为提升内容质量、提高选题开发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大力邀请摄影领域的知名专家组成摄影出版的专家顾问委员会,积极参加中国国际照相机械影像器材与技术博览会、北京国际摄影周等行业盛会,进一步聚拢优质资源,扩大出版影响,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顾翀表示,“我们是做专业出版的,门类拓展也依然符合专业出版的定位,产品和品牌要立得住。”人邮社判断是否进入一个新门类,一定要研究该门类现有产品情况和未来的成长性,在变化中发现机遇,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做,就一定要建立起专业的编辑团队和作译者队伍,做出专业水准。目前,人邮社在摄影图书零售市场的占有率已经多年位列榜首,而对绘画、运动等门类的切入,也是这种基于自身优势的多元性延展的产物。《简笔画5000例》《我的手绘不可能这么萌》《精准拉伸》《瑜伽解剖学》等这些新门类诞生的畅销书,可以说充分表现出了人邮社专业出版的平台实力。《精准拉伸》等运动类的图书,还得到吴敏霞、丁宁、马龙等诸多奥运冠军、体坛名人热情推荐。

奥运冠军吴敏霞热情推荐《精准拉伸》

对于发展前景不甚明朗、竞争环境也最为复杂的数字出版,人邮社也着力发挥专业出版的平台优势,坚持“实”字当头。顾翀介绍说,“我们比较早地开始进行数字出版的探索,很重视电子书业务,也在完善自身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大力促进出版优势的线上转化,敢于投入,注重实效。”根据不同门类的不同特点,人邮社近年来分别建设了面向IT领域的异步社区、面向院校的人邮学院、面向行业的通信世界全媒体平台、面向动漫迷的i尚漫等融合发展项目,并积极开发职场、绘画、围棋等方面的在线微课业务,同时加强自媒体建设及相关新媒体的合作,留存用户、运营用户,促进书网有效互动,提升融合发展能力。据了解,仅2017年,人邮学院慕课平台为教材销售带来的增长就达到了数千万码洋,而全社的电子书年销售额已超过千万元大关,有声书业务也正在积极推进。

人邮社建设的面向院校的人邮学院

建立面向市场的经营管理机制,践行出版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顾翀表示,“较早开始市场化运作,既需要理念的转变,也需要经营管理机制的转变。这方面,前几任社领导都做了大量工作,为人邮社不断顺应市场变化、提升经营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长期以来,人邮社以企业化运营、精细化管理而为行业所熟知,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面对互联网对传统出版带来的巨大挑战,人邮社不断推进管理创新,完善经营平台,力求为发展注入持续的动能。

最直接体现市场意识的或许就是图书销售工作了。人邮社较早地自主搭建销售渠道网络,近年来又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渠道布局。比如,为了抓好馆配市场,专门组建大客户部提供针对性服务,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馆配出版社”;为抢抓线上市场红利,积极加强与网店渠道的合作,促进线上销售大幅增长,多年位列京东、当当等主要网店的图书销售规模排名前列;在抓好三大图书电商销售的基础上,较早地与天猫平台合作、成为“天猫十大优秀出版社”并位列第一,等等。据了解,人邮社零售图书的线上销售比例已达到七八成之多,而为了更好地对接网店,发行部门还及时调整团队架构,专门设立运营部,并不断加强数据的收集和共享,同时还设立“2C小组”探索社群营销。2016年,人邮社还专门设立了市场部,以加强各部门的营销活动统筹,直播、头条、抖音等图书营销新玩法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至于已被书业视为行业品牌活动的清华大学出版发行业高层经理人研修班,到今年已经成功组织了12届。“我们始终以主动的姿态面向市场,坚持与合作伙伴互利共赢、共同发展。”顾翀强调。

《文明之光》新书发布会

在内部管理上,人邮社很早就不再以出版规模进行考核,而是以销售收入和利润情况作为预算及考核的核心,这就要求全体编辑和发行人员都要树立市场意识和发展意识,不断寻求业绩的有效增长,激励上则向业务一线和骨干倾斜。“现在市场变化快,出版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大家工作压力确实比较大,所以社里也会尽可能地在机制上提供支持。”顾翀表示。据介绍,人邮社拿出真金白银支持编辑参加学术和行业活动,并建立重点选题论证、精品出版支持、好书评选表彰等多项机制,鼓励编辑主动开发优质资源。每年拿出约1000万元资金作为专项预算,为有关部门和人员开展重大项目攻关或业务创新探索提供资助。在软性激励方面,建立了以“最佳邮电出版人”为主的表彰机制,根据岗位的不同,分门别类地进行评优和奖励。至于培训,则远不限于编校技能和导向把关,而是提供互联网+、人工智能、产业经济、新媒体运营等与工作相关的丰富课程。

对于人才培养,人邮社更是发自内心地重视。“人才是出版社的竞争力所在,我们要做好市场,就要以市场的逻辑狠抓队伍建设,真正为人才提供成长和干事创业的平台,让员工与出版社实现共同成长。”顾翀强调。据了解,人邮社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系统的人才培养工作体系,比如,对于新入社的年轻人,提供双导师的指导;对于青年编辑,提供成长进步奖励政策;对于业务骨干,开展领军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并提供开放而丰富的人才晋升的通道;对于中层干部,则坚持每三年一次的公开竞聘,切实做到干部“能上能下”,保持干部队伍的活力。目前,还根据工信出版集团的安排,推进新时代名编辑和出版家的培养。

人邮社加强运营管理,积极应用按需印刷,最近在业内得到了高度关注。在工信出版集团的领导下,人邮社探索建立基于大数据的专业出版经营创新模式,一方面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更高效而精准的重印决策,另一方面通过数码按需印刷生产线的使用,实现更具灵活性的图书生产,从而大大简化了原先的重印生产流程,并提升周转率。据介绍,自2017年2月新生产线正式投产到年底,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增加了约1000万元的长尾收益,减少了约1000万元的报废损失,让本就高度重视良性经营的人邮社,又一次走在了行业的前面。“我们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资产结构的健康,高度关注库存风险的防控。按需印刷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印制工作的改进,其本质上是经营理念的调整,这是出版机构在应用新技术时要考虑的。”顾翀表示。

《大师足迹: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领军人物成长录》系列丛书启动仪式

成立于1953年10月的人邮社,如今已发展成为涉足多个图书出版门类、出版19种期刊、同时大力推进出版融合发展的专业强社,一大批优秀书刊获奖,同时年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发展步伐十分稳健。回顾65年取得的成绩,顾翀谈到最多的,是人邮社“讲实干”的传统,顺应时代变化,不断抢抓市场机遇,才造就了今天的蓬勃发展。“一代代邮电出版人接力奋斗,特别是历任领导励精图治,使人民邮电出版社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发展机制和平台,服务行业、服务社会、服务市场的主动性已经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顾翀说道。

展望未来,顾翀谈到最多的,是“不忘初心”。据了解,为进一步加强工业和信息化相关领域的学术出版,更好地打造“高原”“高峰”之作,人邮社刚刚又在科技、教育、综合三大出版中心的基础上设立了学术出版中心。“作为老牌科技社,必须在服务国家科技创新特别是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中做更多的事情。”顾翀强调。与此同时,着眼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人邮社也在大力加强科普、生活、文艺等品类建设,同时更多的在线内容产品也在紧锣密鼓的策划和制作之中。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邮社就会为行业和读者展示又一个专业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本。

责任编辑:江文军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